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商隐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柳】

李商隐 - []

曾逐东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

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翻译文

曾经随着东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

为什么在今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带鸣蝉。

网友完善【柳】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柳】拼音版/注音版

liǔ。

柳。

lǐ shāng yǐn。

李商隐。

céng zhú dōng fēng fú wǔ yán,

曾逐东风拂舞筵,

lè yóu chūn yuàn duàn cháng tiān。

乐游春苑断肠天。

rú hé kěn dào qīng qiū rì,

如何肯到清秋日,

yǐ dài xié yáng yòu dài chán。

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注释

:指春。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扇淑气,木荣春晖。”

舞筵:歌舞的筵席。

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断肠:指繁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肯到:会到。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川。”

网友完善【柳】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柳】评析

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动写照。

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一、二句“曾逐东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意为春日细低垂的柳枝,随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场,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两者互衬,优美动人!本来是东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气。对句又紧接舞筵,从时、地两个方加重描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乐游苑上的舞筵。“断肠”指繁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春荡漾,百争艳,安乐游苑上,士女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一幅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场景。

三、四句“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却陡然一转,描绘出杨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诘,又是感叹,同时又是转折。“肯”字或释为“会”(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但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诗意似更深邈:既然秋此萧条,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来啊!言外之意是说不不到秋来,大有悲不欲之痛。此处的转折,用了“何肯到”这样顿挫有力的明转,增强了对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两句中,虚字运用亦很精妙。第三句“何”、“肯到”连用,可反诘、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句“已带”、“又带”,更是层层推进。

这首诗中“柳”的形象被刻画得动饱、跃然纸上,产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诗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

一、诗人在刻画“柳”这一形象时,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日柳,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第三句一个“肯”字又是把柳作人写。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二、巧妙地运用对比,是此诗的另一特色。诗的前两句着力刻画春日之柳,写春柳的万条丝绦随舞动,写乐游苑的繁似锦,也写到了春日乐游苑舞筵的热闹盛大。似乎让人置身其中,令人感到春光融融、舞袖飘飘。总之,呈现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诗的后两句则极言秋日的凄清。秋是清秋,阳是斜阳,蝉是寒蝉。一系列的凄冷意象组合成凄冷的秋景。前后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给人情感上造成巨大的冲击。

三、虚词的妙用。全诗二十八字,共有虚词五个:曾、何、肯、已、又。而这五个词在诗中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没有“曾”则看不到昨日之柳、春日之柳的情状,那么秋日之柳就少了一层铺垫,少了一层对比。没有“何”、“肯”,则柳的形象就不够动,反诘的语气也不够强烈。“已”和“又”本身构成并列关系,这里,两者连用,似又带有递进一层的意味,把柳在秋日的凄清写得入木三分。五个虚词的使用,不仅使表情达意愈加准确,更是让人感到意味蕴藉,回味久远。

四、象征的运用。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写春日之柳,写秋日之柳都是有所寄托的。所谓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是也。春日之柳正是当初华正茂、春得意、胸怀下的诗人的写照,而秋日之柳则是期沉沦下僚、活维艰、飘沦憔悴的今日的诗人。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是借柳这一形象来表达,含思宛转,藏锋不露。言近旨远,言有穷而意无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诗人在选材构思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柳”意象的选择,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无不匠心独运,但是又让人感觉不到雕琢的痕迹。正所谓精雕细琢,浑然成。

网友完善【柳】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柳】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柳】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柳】辑评

《升庵诗话》:庐陵陈模《诗话》云:前日春舞筵,何其富盛;今日斜阳蝉声,何其凄凉,不望秋先零也!形容先荣后悴之意。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得意人到失意时,苦况是。“肯到”二字妙,却由不得你不肯也。

《玉溪诗意》:玩“曾拂”、“肯到”、“既”、“又”等字,诗意甚明。晚节文疏,有托而言,非徒咏柳也。识者详之。

《玉溪诗集笺注》:田兰芳曰:不堪积愁,又不堪追往,肠断一物矣。冯浩曰:此种入神之作,既以事征,尤以情会,妙不可穷也。

《玉溪诗说》:四句一气,笔意灵活。只用三四虚字转折,冷呼热唤,悠然弦外之音,不必更著一语也。

《李义山诗辨正》:含思婉转,笔力藏锋不露……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故措词沉着许,有神无迹,任人领味,真高唱也。

《玉溪年谱会笺》:末句亦兼悼亡而言,凄婉人神。

《诗境浅说续编》:此咏柳兼赋兴之体也……作者其以柳自喻,发悲秋之叹耶?抑谓柳之无情,虽芳时已过,而带蝉日,犹逞余姿,不知有江潭摇落之感耶?

《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其得意之状,三四句则衰落之况也。宋人晏几道有咏柳《浣溪纱》词曰:“二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霰莫无情。”用意正同,可以参看。

网友完善【柳】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柳】作者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 []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柳|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商隐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