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曹操

苦寒行

曹操 - []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落何霏霏!

延颈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翻译文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吹树木声萧萧,北呼啸发悲号。

熊罴当路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纷纷漫飘。

抬头远望声叹息,途跋涉思绪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网友补充:
    暂无!

苦寒行拼音版/注音版

kǔ hán xíng。

苦寒行。

cáo cāo。

曹操。

běi shàng tài háng shān,

北上太行山,

jiān zāi hé wēi wēi yáng cháng bǎn jí qū,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

chē lún wèi zhī cuī。

车轮为之摧。

shù mù hé xiāo sè,

树木何萧瑟,

běi fēng shēng zhèng bēi。

北风声正悲。

xióng pí duì wǒ dūn,

熊罴对我蹲,

hǔ bào jiā lù tí。

虎豹夹路啼。

xī gǔ shǎo rén mín,

溪谷少人民,

xuě luò hé fēi fēi yán jǐng cháng tàn xī,

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

yuǎn xíng duō suǒ huái。

远行多所怀。

wǒ xīn hé fú yù,

我心何怫郁,

sī yù yī dōng guī。

思欲一东归。

shuǐ shēn qiáo liáng jué,

水深桥梁绝,

zhōng lù zhèng pái huái。

中路正徘徊。

mí huò shī gù lù,

迷惑失故路,

bó mù wú sù qī。

薄暮无宿栖。

xíng xíng rì yǐ yuǎn,

行行日已远,

rén mǎ tóng shí jī。

人马同时饥。

dān náng xíng qǔ xīn,

担囊行取薪,

fǔ bīng chí zuò mí。

斧冰持作糜。

bēi bǐ dōng shān shī,

悲彼《东山》诗,

yōu yōu shǐ wǒ āi。

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注释

太行山:绵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

何:多么。与下文“落何霏霏”之“何”意同。

巍巍:高耸的样子。

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今山西治县东南)东南,以坂道盘旋弯曲羊肠而得名。坂,斜坡。

诘屈:曲折盘旋。

摧:毁坏、折断。

罴(pí):熊的一种,又叫马熊或人熊。

溪谷:山中低洼有处。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处说“少人民”,言山中人烟稀少。

霏霏:下得很盛的样子。

延颈:伸脖子(远眺)。

怀:怀恋、心事。

怫(fú)郁:愁闷不安。

东归:指归故乡谯郡。作者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太行之东,故云“一东归”。

绝:断。

中路:中途。

薄暮:黄昏。

担囊:挑着行李。

行取薪:边走边拾柴。

斧冰:以斧凿冰取

糜(mí):稀粥。

《东山》:《诗经》篇名。据毛序,本篇为周公东征,战士离乡三年,在归途中思念家乡而作。

悠悠:忧思绵的样子。

网友补充:
    暂无!

苦寒行评析

《苦寒行》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征讨高幹时作的一首乐府诗。诗中动地描写了艰苦和冰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厌战情绪,但主要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苦,积极向上,充胜利信心的奋发精神。这首诗前四句白描写景,突出了登太行之艰险难行。第五至第十句用景物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哀、惊惧、沉重和冷森森的压抑之情。第十一至第十四句直接抒情:叹息、忧郁和思归。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四句,用白描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行军途中的活艰苦之情形。全诗语言苍凉悲壮,沉郁浑厚。

网友补充:
    暂无!

苦寒行赏析

这是一篇反映汉末动乱中军旅征战活的诗作。

诗一开头就引出山势高耸、道路纡曲的太行山区。“北上”二字,不仅表明了由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到壶关(今山西省治市东南)的行军走向,而且显示出旆旌悠悠,锐不可当的军容,以此笼罩全篇,气势逼人。紧接着文势一顿,发出“艰哉”的喟叹,先在心理土造成惊恐状态,而后围绕“艰”字写景抒情。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并为下文创造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步履维艰的气氛。

“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样的维艰,“巍巍”叠用,展示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去路,呈现出强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这是写仰望。接下去写平视:“羊肠坂诘屈。”坂曰“羊肠”,又以“诘屈”形容之,则狭窄而多盘旋之势,历历在目。写山写坡,都是纪实,都是从正落笔;“车轮为之摧!”则是感慨,是烘托。笔法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加强了具体感与真实性。再下去,笔分两头:一方写自然景色凄苦,一方写野兽当道,但又相互交错,以突出行军之艰险。写自然景色,一则曰“树木萧瑟”,再则曰“北声悲”,三则曰“落霏霏”。通过“萧瑟”“霏霏”,写出了景色之阴暗、昏沉、凄凉;通过“声悲”,将客观的物和主观的我融为一体。写野兽,则是“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这两句都是写途中多野兽,但上句从形态方描绘。“蹲”者,熊罴袭人之状也。“蹲”而“对我”,毛骨悚然。下句从声音方渲染。“啼”者,虎豹清凄之声也。“啼”而“夹路”,倍感悲凉。诗人对阴森可怕的自然环境作了朴实的抒写之后,又对荒凉冷落的社会环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洼近处行军,很少见到人的踪影,黑了,竟找不到宿栖之处,还得担着行囊上山拾柴,拿着斧子凿冰取……。这情景写得真切动人,感同身受。

曹操诗不以写景称著,但在写景方,却有独特而成功之处。这首诗的写景就很成功。在诗人笔下,太行山之高,羊肠坂之阻,之交加,树木之摇落,熊罴之状,虎豹之声,莫不逼真逼肖。视觉上,在那兀立的怪石上,萧瑟的树林中,一群群熊罴,不是蹲在那儿,以攫取的目光逼视着行人;听觉上,从那山路两旁,伴随着飘,不是传来了一阵阵虎豹的呜吗……这首诗的写景,就其描形、绘声、着色之精湛而言,可与《观沧》中写繁媲美。两诗皆行军途中所作,尽管背景、内容、感情、格都不同:一是率师出征,一是凯旋归来;一是写冬之山景,一是绘秋之景;一是反映出统帅关切士卒的赤子之心,一是表现了英雄吞吐宇宙之概;一是苍凉悲壮,一是波澜壮阔;但其成功一样,可称曹操诗写景之双璧。

这首诗不仅以写景取胜,而且以抒情见。这情是以真景真事为基础,因而不论是“叹息”,还是“怫郁”,也不论是“思东归”,还是“悲《东山》",都真切动人。

首先是叹行军之艰险。在行军路上,既有太行巍巍,羊肠诘屈,野兽逞强,肆虐的险阻,又有“深桥粱绝”,“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人马同时饥”的艰难,因而引起了诗人“东归”之思。统帅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士卒斗志的高低,战役的成败。尤其是在开赴前线的路途中,即使艰难重重、险阻累累,作为一个统帅,不能也不应流露出丝毫畏惧、退缩情绪,更不允许直言出来,涣散军心,而诗人一反常规,直言不讳地说:“思欲一东归。”从这种毫不掩饰的言语中,窥察到诗人性格的一个方:坦率。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本无泛语,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诗选》)钟惺也说:“……‘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话。”(《古诗归》)这些评论,用于《苦寒行》,也都恰切。

其次是哀灵之涂炭。这一点,尽管只在“溪谷少人民”一句中吐露出来,但从全诗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得到。“溪谷”,山谷有处。吴淇说:“山居趁坳,泽居趁突。此山行而曰‘溪谷少人民’,则更无人民矣。”(《六朝选诗定论》)这话说得很对。深山区人民聚居的溪谷,尚且少人民,更何况其他地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千村薜苈,万户萧疏,其惨象,目不忍睹,耳不忍闻。但诗人未作更多的具体描述,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谿谷去写,这就收到了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艺术效果。“少”字精当。它与下文“薄暮无宿栖”的“无”,前后照应,相互补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极其凄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处于深火热之中的灾难人民的同情。这种感情,在《蒿里行》中倾吐得比较具体。他说:“铠甲虮虱,百姓以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几句,是“谿谷少人民”最的注脚。

再次是“悲彼《东山》诗”。这里有两层意思:《东山》,是《诗经》中名篇。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是悲凉的,色调是凄苦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诗中“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等句,与诗人征高幹途中所见略同,因而勾起了诗人对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深切关怀。另外,旧说《东山》是写周公的。汉毛苌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诗序》)此处与“周公吐哺,下归心”(《歌行》)联系起来看,显然含有自比周公之意。作者曾经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非曹操莫能道出。他还以齐桓、晋文“奉事周室”自许,以“三分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自励(《述志令》,见《魏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而这里又以周公自比,是其真情实意的再次表露。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后,威震华夏,大权在握,废献帝、夺下,探囊取物,而曹操不为,实属难能可贵。

这首诗,果只停留在抒写行军艰险、思欲东归上,那就失之平平了。它高就高在诗人将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归之情、广大人民倒悬之急融为一体,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同周公事业联系起来,扩大了内涵,升华了主题,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命力。

这是一首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诗篇,它记叙了曹操征讨高斡的行军之苦,抒发了诗人关怀士卒的体恤之情,反映了汉末建安年间干戈动乱的社会活,其内容具有诗史性的文献价值。诗篇在艺术表现方,有其独特的感人魅力。首先,结构谨严,章法有致。开篇叙事,继之写景,再做抒情,三者交替有序出现。所叙之事清晰了然,所写之景形象动,所抒之情深刻感人。其次,语言古朴直率,格慷慨悲凉。全诗不见华彩藻饰之言,只用朴实常见之语,直言其悲凉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网友补充:
    暂无!

苦寒行辑评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右晋乐奏魏武帝“北上太行山”,备言冰溪谷之苦。或谓《北上行》,盖因魏武帝作此词,今人效之。

明·张溥《魏武帝集题辞》:间读本集,《苦害》、《猛虎》、《歌》、《对》,乐府称绝。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苦寒行》不过从军之作,而取境阔远……苍凉悲壮,用笔沉郁顿挫……可谓千古诗人第一祖。

清·吴淇《六朝选注定论·卷五》:凡诗人写寒,自有一应写寒物……此诗未写,先写太行之险,所谓骇不存之地,进退两难,则寒无可避,方是苦也。然于太行山上,拈出‘北上’二字者,魏武欲以周公自拟,为下文东归暗伏线索耳。……此诗极写寒苦,原是收拾军士之心,却把自己平心事写出……呜呼!当此徘徊中道,欲求一夕之栖宿而莫能,况乃《东山》之诗云云哉?此所谓喟然而悲。

清·王夫之《古诗评选》:纯

网友补充:
    暂无!
苦寒行作者曹操的简介

曹操 -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苦寒行|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曹操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