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杜甫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望岳】

杜甫 - []

岱宗夫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怀。

网友完善【望岳】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望岳】拼音版/注音版

wàng yuè。

望岳。

dù fǔ。

杜甫。

dài zōng fū rú hé,

岱宗夫如何,

qí lǔ qīng wèi liǎo。

齐鲁青未了。

zào huà zhōng shén xiù,

造化钟神秀,

yīn yáng gē hūn xiǎo。

阴阳割昏晓。

dàng xiōng shēng zēng yún,

荡胸生曾云,

jué zì rù guī niǎo。

决眦入归鸟。

huì dāng líng jué dǐng,

会当凌绝顶,

yī lǎn zhòng shān xiǎo。

一览众山小。

【望岳】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阳指山的南。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

昏晓:黄昏和早晨。

「阴阳割昏晓」句:说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眦,眼角。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网友完善【望岳】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望岳】评析

本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网友完善【望岳】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望岳】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为「阳」,山后背日的一为「阴」(山南北为「阳」,山北南为阴),由于山高,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不休」的创作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网友完善【望岳】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望岳】辑评

宋·范温《潜溪诗眼》:《望岳》诗云「齐鲁青未了」,《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语既高妙有力,而言东岳与洞庭之大,无过于此。后来文士极力道之,终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望岳》第二句此,故先云「岱宗夫何」……无第二句,而云「岱宗夫何」,虽曰乱道可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起句之超然者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顷见岱宗诗赋六本,读之既尽,为区检讨用儒言曰:「总不一句。」检讨请之。曰:「齐鲁青未了。」

明·莫忠《登东郡望岳楼》:「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明·鍾惺《唐诗归》:三字得「望」之神(首句)。险奥(「荡胸」二句)。定用望岳语景作结,便弱便浅(末句)。此诗妙在起,后六句不称。此结,自难乎其称,又今设身为作者想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青未了」语,「夫何」跌荡,非凑句也。「荡胸」语,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对下句苦。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只言片语,说得泰岳色气凛然,为万古开名作。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

明·王嗣奭《杜臆》:「齐鲁青未了」、「荡胸云」、「决眥入鸟」,皆望见岱岳之高大,揣摹想象而得之,故首用「夫何」,正想象光景,三字直管到「入归鸟」,此诗中大开合也。……集中《望岳》诗三见,独此辞愈少,力愈大,直与泰岱争衡。诗垂近千年,未有赏识者。余初亦嫌「荡胸」一联为累句,今始知其奇。钟伯敬乃谓:「此诗妙在起,后六句不称。」犹然俗人之见也,又谓:「定用望岳语作结,便弱便浅。」请问将用何语作结耶?

清·金圣叹《杜诗解》:「岳」字已难着语,「望」字何处下笔?试想先当日有题无诗时,何等惨淡经营!一字未落,却已使读者胸中、眼中隐隐隆隆具有「岳」字、「望」字。盖此题非此三字(「夫何」)亦起不得;而此三字非此题,亦用不着也。……此起二语,皆神助之句(首句)。凡历二国,尚不尽其青,写「岳」奇绝,写「望」又奇绝。五字何曾一字是「岳」?何曾一字是「望」?而五字造地设,恰是「望岳」二字(「齐鲁」句)。二句写「岳」。「岳」是造化间气所特钟,先望「岳」,直算到未有岳以前,想见其胸中咄咄!「割昏晓」者,犹《史记》云:「日所相隐辟为光明」也。一句写其从地发来,一句写其到始尽,只十字写「岳」遂尽(「造化」二句)。翻「望」字为「凌」字已奇,乃至翻「岳」字为「众山」字,益奇也。此作结,真有力虎(末二句)。

清·黄周星《唐诗快》:只此五字,可以小下矣,何小儒存乎见少也(首二句)。「割」字奇(「阴阳」句)。「入」字又奇,然「割」字人尚能用,「入」字人不能用(「决眦」句)。

清·张培仁《古欢堂集杂著》:余问聪山;老杜《望岳》诗「夫何」、「青未了」六字,毕竟作何解?曰:子美一,唯中年诸诗静练有神,晚则颓放。此乃少时有意造奇,非其至者。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有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遒劲峭刻,可以俯视二家矣。《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之上。卢世㴶曰:公初登东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而肃甚。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

《诗学纂闻》:起轻佻失体。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太山。

清·汪师韩《读杜心解》:公望岳诗凡三首,此望东岳也。越境连绵,苍峰不断,写岳势只「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钟神秀」,在岳势前推出;「割昏晓」,就岳势上显出。「荡胸」、「决眦」,明逗「望」字。未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清·杨伦《杜诗镜铨》:「荡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割」字奇险(「阴阳」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

清·延寿《老常谈》:予尝谓:读《北征》诗与荆公《上仁宗书》,唐、宋有大文章,后人敛衽低首,推让不遑,不敢复言文字矣。此言出,人必谓震其篇大作耳。不知「齐鲁青未了」才五字,《读孟尝传》才数行,后人越发不能。古人手段,纵则河落,收则灵珠在握,神龙九霄,不得以大小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望岳》一题,若入他人手,不知作多少语,少陵只以四韵了之,弥见简劲。「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此十字气象旁魄,与岱宗相称(「造化」二句)。奇情写望岳之神(「荡胸」二句)。抱负不凡。邵子湘曰:语语奇警(末二句)。

网友完善【望岳】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望岳】作者杜甫的简介

杜甫 -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望岳|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杜甫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