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杜甫

促织

杜甫 - []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真。

促织翻译文

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真的声音此感人。

网友补充:
    暂无!

促织拼音版/注音版

cù zhī。

促织。

dù fǔ。

杜甫。

cù zhī shèn wēi xì,

促织甚微细,

āi yīn hé dòng rén。

哀音何动人。

cǎo gēn yín bù wěn,

草根吟不稳,

chuáng xià yè xiāng qīn。

床下夜相亲。

jiǔ kè dé wú lèi,

久客得无泪,

fàng qī nán jí chén。

放妻难及晨。

bēi sī yǔ jí guǎn,

悲丝与急管,

gǎn jī yì tiān zhēn。

感激异天真。

促织注释

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一带俗称“黑羊”。

哀音:哀婉的声音。

稳:安。

亲:近。

得:能够。

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丝:絃乐器。

管:管乐器。

感激:感动,激发。

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网友补充:
    暂无!

促织评析

《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诗人听闻蟋蟀而感秋,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怀之感。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起句正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网友补充:
    暂无!

促织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补充:
    暂无!

促织辑评

明代著名学者高棅《唐诗品汇》:刘云:结得洒落,更自可悲。

明代著名学者王嗣爽《杜臆》:“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问词也。草根,床下,见其微细,客泪妻悲,见其动人;此应“何”字,疋答词也。公诗所以感激人者,正在于此,而借微物以发之;推而人之,虽《咸英》、《韶濩》所以异于俗乐者,亦在于此。

明代著名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诗到结尾,借物相形。抑彼而扬此,谓之“尊题格”,咏促织而末引丝管,咏孤雁而末引野鸦是也。

清代学者、书法家何焯《义门读书记》:“草根吟不稳”,顶“哀音”,兼“微细”。

清代学者浦起龙《读杜心解》:“哀音”为一诗之主。而曰“不稳”。曰“相亲”,又表出不忍远离、常期相傍意。为“哀音”加意推原,则闻之而悲,在作客被废之人为尤甚。识得根苗在三、四,则落句不离。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便派与促织去。《离骚》同旨。

网友补充:
    暂无!
促织作者杜甫的简介

杜甫 -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促织|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杜甫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