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白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 []

犬吠声中,桃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翻译文

淙淙,隐约可辨犬吠之声;桃灼灼,带露更显艳丽之色。

树林幽深,鹿儿时隐时现。正午时分,溪边不闻钟声。

野竹分开云雾穿入青,飞泉挂在碧绿山峰。

道士身经何处?无人能够知晓。只能独自身靠古松,默默排遣无端愁绪。

网友完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拼音版/注音版

fǎng dài tiān shān dào shì bù yù。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lǐ bái。

李白。

quǎn fèi shuǐ shēng zhōng,

犬吠水声中,

táo huā dài lù nóng。

桃花带露浓。

shù shēn shí jiàn lù,

树深时见鹿,

xī wǔ bù wén zhōng。

溪午不闻钟。

yě zhú fēn qīng ǎi,

野竹分青霭,

fēi quán guà bì fēng。

飞泉挂碧峰。

wú rén zhī suǒ qù,

无人知所去,

chóu yǐ liǎng sān sōng。

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注释

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不遇:没有遇到。

吠:狗叫。

带露浓:一作“桃带雨浓”。

树深:树丛深处。

青霭:青色的云气。

倚:靠。

网友完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评析

《访戴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活境界。全诗格清丽,充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网友完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处世外桃源,超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网友完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辑评

《唐诗归》:锺云:全首幽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唐诗评选》:全不添入情事,下拈「不遇」二字作,愈愈活。

《唐律消夏录》:从次有人家起,渐渐走到深林绝壑之间,而道士竟不知在何处也。仙乎仙乎!此等诗随手写出,看他层次之妙。

《增订唐诗摘钞》:写幽意固其所,更喜其无丹鼎气,不用其所

《诗筏》: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何物戴山道士,自太白写来,便觉无烟火气,此皆不必以切题为妙者。

《古唐诗合解》:前解访道士不遇,后解则对景而怅然,倚树望竹泉而已。

《唐诗成法》:不起不承,顺笔直写六句,以不遇结。唐人每有此格。「声」、「溪午」、「飞泉」、「桃」、「树」、「钟」、「竹」、「松」等字,重出叠见,不觉其累者,逸气横空故也,然终不可为法。

《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唐仲言曰:今人作诗多忌重叠。右丞《早朝》,妙绝古今,犹未免五用衣冠之议。此诗,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吁!古人于言外求佳,今人于句中求隙,失之远矣。

《网师园唐诗笺》:入画,画且莫到(首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妍婉隽,殊似右丞。惟首句出韵耳。

《唐宋诗举要》:吴曰: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犬吠」四句下)。

《李太白诗醇》:翼云云:用桃源事起,以「不遇」意承,以山中所见为转句。合句仍写不遇。又云:「两三松」,见倚不一处,不一时。

网友完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李白 -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