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刘禹锡作品集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以下是刘禹锡作品集:

[诗]-[] - 刘禹锡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赐冰满碗沈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

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诗]-[] - 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

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

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

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诗]-[] - 刘禹锡

沅江清悠悠,连山郁岑寂。

回流抱绝巘,皎镜含虚碧。

昏旦递明媚,烟岚分委积。

香蔓垂绿潭,暴龙照孤碛。

渊明著前志,子骥思远蹠。

寂寂无何乡,密尔天地隔。

金行太元岁,渔者偶探赜。

寻花得幽踪,窥洞穿闇隙。

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

居人互将迎,笑语如平昔。

广乐虽交奏,海禽心不怿。

挥手一来归,故溪无处觅。

绵绵五百载,市朝几迁革。

有路在壶中,无人知地脉。

皇家感至道,圣祚自天锡。

金阙传本枝,玉函留宝历。

禁山开秘宇,复户洁灵宅。

蕊检香氛氲,醮坛烟幂幂。

我来尘外躅,莹若朝星析。

崖转对翠屏,水穷留画鹢。

三休俯乔木,千级扳峭壁。

旭日闻撞钟,彩云迎蹑屐。

遂登最高顶,纵目还楚泽。

平湖见草青,远岸连霞赤。

幽寻如梦想,绵思属空阒。

夤缘且忘疲,耽玩近成癖。

清猿伺晓发,瑶草凌寒坼。

祥禽舞葱茏,珠树摇玓瓅。

羽人顾我笑,劝我税归轭。

霓裳何飘飖,童颜洁白皙。

重岩是藩屏,驯鹿受羁靮。

楼居弥清霄,萝茑成翠帟。

仙翁遗竹杖,王母留桃核。

姹女飞丹砂,青童护金液。

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虚无天乐来,僁窣鬼兵役。

丹丘肃朝礼,玉札工紬绎。

枕中淮南方,床下阜乡舄。

明灯坐遥夜,幽籁听淅沥。

因话近世仙,耸然心神惕。

乃言瞿氏子,骨状非凡格。

往事黄先生,群儿多侮剧。

謷然不屑意,元气贮肝膈。

往往游不归,洞中观博弈。

言高未易信,犹复加诃责。

一旦前致辞,自云仙期迫。

言师有道骨,前事常被谪。

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悠然谢主人,后岁当来觌。

言毕依庭树,如烟去无迹。

观者皆失次,惊追纷络绎。

日暮山径穷,松风自萧槭。

适逢修蛇见,瞋目光激射。

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

唯馀步纲势,八趾在沙砾。

至今东北隅,表以坛上石。

列仙徒有名,世人非目击。

如何庭庑际,白日振飞翮。

洞天岂幽远,得道如咫尺。

一气无死生,三光自迁易。

因思人间世,前路何狭窄。

瞥然此生中,善祝期满百。

大方播群类,秀气肖翕辟。

性静本同和,物牵成阻厄。

是非斗方寸,荤血昏精魄。

遂令多夭伤,犹喜见斑白。

喧喧车马驰,苒苒桑榆夕。

共安缇绣荣,不悟泥途适。

纷吾本孤贱,世业在逢掖。

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

公卿偶慰荐,乡曲缪推择。

居安白社贫,至傲玄纁辟。

功名希自取,簪组俟扬历。

书府蚤怀铅,射宫曾发的。

起草香生帐,坐曹乌集柏。

赐燕聆箫韶,侍祠阅琮璧。

尝闻履忠信,可以行蛮貊。

自述希古心,忘恃干时画。

巧言忽成锦,苦志徒食檗。

平地生峰峦,深心有矛戟。

层波一震荡,弱植忽沦溺。

北渚吊灵均,长岑思亭伯。

祸来昧几兆,事去空叹息。

尘累与时深,流年随漏滴。

才能疑木雁,报施迷夷蹠。

楚奏絷钟仪,商歌劳宁戚。

禀生非悬解,对镜方感激。

自从婴网罗,每事问龟策。

王正降雷雨,环玦赐迁斥。

倘伏夷平人,誓将依羽客。

买山构精舍,领徒开讲席。

冀无身外忧,自有闲中益。

道芽期日就,尘虑乃冰释。

且欲遗姓名,安能慕竹帛。

长生尚学致,一溉岂虚掷。

芝术资糇粮,烟霞拂巾帻。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聊复嗟蜉蝣,何烦哀虺蜴。

青囊既深味,琼葩亦屡摘。

纵无西山资,犹免长戚戚。

[诗]-[] - 刘禹锡

蚤宦阅人事,晚怀生道机。

时从学省出,独望郊园归。

野彴度春水,山花映岩扉。

石头解金章,林下步绿薇。

青松郁成坞,修竹盈尺围。

吟风起天籁,蔽日无炎威。

危径盘羊肠,连甍耸翚飞。

幽谷响樵斧,澄潭环钓矶。

因高见帝城,冠盖扬光辉。

白云难持寄,清韵投所希。

二公如长离,比翼翔太微。

含情谢林壑,酬赠骈珠玑。

顾予久郎潜,愁寂对芳菲。

一闻丘中趣,再抚黄金徽。

[诗]-[] - 刘禹锡

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

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

波上神仙妓,岸旁桃李蹊。

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

历览风光好,沿洄意思迷。

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

翠幄连云起,香车向道齐。

人夸绫步障,马惜锦障泥。

尘暗宫墙外,霞明苑树西。

舟形随鹢转,桥影与虹低。

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

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诗]-[] - 刘禹锡

两度竿头立定夸,回眸举袖拂青霞。

尽抛今日贵人样,复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来休直宿,尚书依旧趁参衙。

具瞻尊重诚无敌,犹忆洛阳千树花。

[诗]-[] - 刘禹锡

傲士更逢酒,乐天仍对花。

文章管星历,情兴占年华。

宦达翻思退,名高却不夸。

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

[诗]-[] - 刘禹锡

太华莲峰降岳灵,两川棠树接郊坰。

政同兄弟人人乐,曲奏埙篪处处听。

杨叶百穿荣会府,芝泥五色耀天庭。

各抛笔砚夸旄钺,莫遣文星让将星。

[诗]-[] - 刘禹锡

重叠稽亭路,山僧归独行。

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

徒侣问新事,烟云怆别情。

应夸乞食处,踏遍凤凰城。

[诗]-[] - 刘禹锡

籍通金马门,家在铜驼陌。

省闼昼无尘,宫树朝凝碧。

荒街浅深辙,古渡潺湲石。

唯有嵩丘云,堪夸早朝客。

[诗]-[] - 刘禹锡

浔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

南望庐山千万仞,共夸新出栋梁材。

[诗]-[] - 刘禹锡

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诗]-[] - 刘禹锡

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

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君酒何时熟,相携入醉乡。

[诗]-[] - 刘禹锡

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

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

卷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

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

[诗]-[] - 刘禹锡

【其一】

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

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

【其二】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诗]-[] - 刘禹锡

鸾飞远树栖何处,凤得新巢想称心。

红壁尚留香漠漠,碧云初断信沈沈。

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

从此山头似人石,丈夫形状泪痕深。

[赋]-[] - 刘禹锡

邈不语兮临风,境自外兮感从中。晦明转续兮,八极鸿蒙。上下交气兮,群生异容。发孤照于寸眸,骛遐情乎太空。物乘化兮多象,人遇时兮不同。

嗟乎!有目者必骋望以尽意,当望者必缘情而感时。有待者瞿瞿,忘怀者熙熙。虑深者瞠然若丧,乐极者冲然无违。外徙倚其如一,中纠纷兮若斯。

望如何其?望最乐。希庆霄兮溯阿阁。如云兮天颜咫尺,如草兮臣心踊跃。扇交翟兮葳蕤,旗升龙兮蠖略。日转黄道,天开碧落。凝瑞景于庭树,掬非烟于殿幕。

望如何其?望且欢!登灞岸兮见长安。纷扰扰兮红尘合,郁葱葱兮佳气盘。池象汉兮昭回,城依斗兮阑干。避御史之骢马,逐幸臣之金丸。

望如何其?望攸好。宗万灵兮越四隩。汉帝仙台兮,秦皇海峤。霓裳踊于河上,马迹穷乎越徼。紫气度关而斐,神光属天而照耀。完眷眷以驰情,耸专专而观妙。

望如何其?望有形。视蠢蠢兮穷冥冥。楚塞氛恶兮,萧关燧明。晕笼孤月兮,角奋长庚。沙多似雪,碛有疑城。烟云非女子之气,草木尽王者之兵。审曳柴之虚警,破来骑之先声。信有得于风鸟,示无言于旆旌。

望如何其?望且慕。恩意隔兮年光度。雕辇已辞兮,金屋何处。长信草生兮,长门日暮。徯翠华之傥来,仰玄天以自诉。况复湘水无还,漳河空注。泪染枝叶,香馀纨素。风萧萧兮北渚波,烟漠漠兮西陵树。夫不归兮江上石,子可见兮秦原墓。拍琴翻朔塞之音,挟瑟指邯郸之路。

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春之气兮悦万族,独含颦兮子里目。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羡环拱于白榆,借驰晖于落棠。谅冲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

岂止苏武在胡,管宁浮海。送飞鸿之灭没,附阴火之光彩。鹤颈长引,乌头未改。恨已极兮平原空,起何时兮东山在。

永望如何,伤怀孔多。降将有依风之感,宫人成亿月之歌。歌曰:

张衡侧身愁思久,王粲登楼日回首。

不作谓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

[诗]-[] -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诗]-[] - 刘禹锡

昔事庐山远,精舍虎溪东。

朝阳照瀑水,楼阁虹霓中。

骋望羡游云,振衣若秋蓬。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古寺历头陀,奇峰扳祝融。

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

衣裓贮文章,自言学雕虫。

抢榆念陵厉,覆篑图穹崇。

远郡多暇日,有诗访禅宫。

石门耸峭绝,竹院含空蒙。

幽响滴岩溜,晴芳飘野丛。

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

忽忆吴兴郡,白蘋正葱茏。

愿言挹风采,邈若窥华嵩。

桂水夏澜急,火山宵焰红。

三衣濡菌露,一锡飞烟空。

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

古来赏音者,燋爨得孤桐。

[诗]-[] -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文]-[] - 刘禹锡

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公讳俊,字真长,其先叶黄帝。夫圣人之后,与庶姓不同,如河出昆仑,潜于厚地,焉振起,奋为洪澜,环回自天,非众川也。故自黄帝八代而生舜,武王克殷,求有妫之允满封于陈,是为胡公。十三叶生完,自以公子,国难不得立,乃抱乐器奔齐,桓公以卿礼接之。下又十一叶和,以久为政,阴浃于人,遂有齐国,三代称王。至建为秦所灭。项羽入秦,封建孙安为济北王。汉兴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安子涓,仕汉,为镇东将军、青州牧,封剧县伯。自涓至彤,凡一十九代,两汉公卿牧守如家牒然。十代祖猛,字景略,符秦尚书令,伉秦成霸业,与孔明佐蜀同功,故时人谓之王葛,史云北海剧人,遂著为族望。九代祖休,仪曹尚书。八代祖镇恶,佐命宋,长安擒姚宏。至北齐五代祖斤,七兵尚书,兄弟九人,时号王氏九龙,于齐史有传。高祖,字君粹,北齐著作郎、燕郡太守。曾祖敬忠,成州刺史。大父上客,高宗封岳,进士及第,历侍御史主客兵部员外郎,累迁兵右金吾卫将军冀州刺史灵州都督朔方道总管。见《职官仪》及衣(阙)。

烈考瞰,宣州宣城县令,赠工部郎中。娶河东裴氏,乃生仆射。季睦馀力,工为文。始以崇文生应深谋秘策,考入上第,拜监察御史。天之赋予,莫能两大,既扬令名,而不以景福,享龄五十五。葬于河南府偃师县亳邑乡。后以子贵,累赠礼部尚书至右仆射。夫人江夏李氏祔焉。李门多奇才:父暄,起居舍人;暄子鄘,门下侍郎平章事;高叔祖善,兰台郎崇文馆学士,注《文选》行于时;善子邕,北海郡太守,有重名,四方之士求为碑志者倾天下。故夫人于盛宗礼范可法,累赠至江夏郡夫人。

仆射有三子。长子早终。次子处元,少婴沈恙,慕道士养生之术,高尚其趣,强仕而没,积善不试,后来果大焉。季子彦威,字子美,始以五经登甲科,历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迁屯田郎中,转户部司封,并充礼仪使判官、宏文馆学士、京兆少尹、谏议大夫、史馆修撰。以直谏出为河南少尹,入为少府监司农卿,改淄青节度使,征拜户部侍郎判度支。势逼生患,出为卫尉,分司东都。寻起为陈许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充汴、宋、亳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北海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娶颍川韩氏,主客员外郎衢之女,国子祭酒杨顼之外孙。夫人有三弟,皆材,无子,早谢,已如礼祔葬于亳邑原。仆射厚德覆露之,尚书丕承之,以蚤孤,锐意向学。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及学成,立遂为鸿儒,入用为能臣。参定仪制,财成经费。起书生,拥旌节。今又领全师镇上游,握神符,垂三组,皆向时感发之所激也。志就而学成,名闻而身达。欲报无所,外荣中悲。人子之孝,在乎扬其先德以耀于远,乃俾学古者书本系所自,且铭于龟趺螭首云。铭曰: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由圣与贤,或为霸强。建不克嗣,济北疏疆。齐人德之,其族称王。佐于符秦,北海重光。仆射之生,负材而起。策于万乘,擢为御史。同时条对,千目仰视。桂林一枝,拾芥相似。名动海内,夫岂不伟。种德而牙,乃生令子。出入鼎贵,理财统师。流根之泽,密印累累。峻其追崇,幽显有辉。孝嗣之志,歉然弗怡。春露秋霜,感伤履之。时久能慕,禄丰益悲。明发不寐,永怀孝思。摅之无穷,曷若丰碑。景亳之原,佳城在斯。乃金石刻,揭于道陲。松耶柏耶,有洛之湄。过者必下,来观信辞。

[诗]-[] - 刘禹锡

庾令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文]-[] - 刘禹锡

【上篇】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蹻介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

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眊,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爇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窾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种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

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

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夫实已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余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

【中篇】

或曰:“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其理微,庸使户晓,盍取诸譬焉。”

刘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吾固曰: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幸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也已。”

或者曰:“若是,则天之不相预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潍、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风之怒号,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溯洄,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亦人也;适有覆而胶,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可以沃日;车盖之云,可以见怪。恬然济,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

问者曰:“吾见其骈焉而济者,风水等耳。而有沉有不沉,非天曷司欤?”答曰:“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一以沉,一以济,适当其数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生,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故人得以晓也;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犹伊、淄之覆也。势有疾徐,故有不晓耳。”

问者曰:“子之言数存而势生,非天也,天果狭于势邪?”答曰:“天形恒圆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动而不已,非势之乘乎?今夫苍苍然者,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还于卑小;一乘其气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顷,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耶?吾固曰: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天与人,万物之尤者耳。”

问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数,彼无形者,子安所寓其数邪?”答曰:“若所谓无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为体也不妨乎物,而为用也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今为室庐,而高厚之形藏乎内也;为器用,而规矩之形起乎内也。音之作也有大小,而响不能逾;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逾。非空之数欤?夫目之视,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所谓晦而幽者,目有所不能烛耳。彼狸、狌、犬、鼠之目,庸谓晦为幽邪?吾固曰: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耶?”

【下篇】

或曰:“古之言天之历象,有宣夜、浑天、《周髀》之书;言天之高远卓诡,有邹子。今子之言,有自乎?”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今夫人之有颜、目、耳、鼻、齿、毛、颐、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夫肾、肠、心、腹;天之有三光悬寓,万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重为轻始。两位既仪,还相为庸。嘘为雨露,噫为雷风。乘气而生,群分汇从。植类曰生,动类曰虫。倮虫之长,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纲或坏,复归其始。尧、舜之书,首曰‘稽古’,不曰稽天;幽、厉之诗,首曰‘上帝’,不言人事。在舜之廷,元凯举焉,曰‘舜用之”,不曰天授;在殷高宗,袭乱而兴,心知说贤,乃曰‘帝赉’。尧民知余,难以神诬;商俗以讹,引天而驱。由是而言,天预人乎?”

[诗]-[] - 刘禹锡

【其一】

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其二】

自从云散各东西,每日欢娱却惨悽。

离别苦多相见少,一生心事在书题。

【其三】

今朝无意诉离杯,何况清弦急管催。

本欲醉中轻远别,不知翻引酒悲来。

【其四】

骆驼桥上蘋风急,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

【其五】

溪中士女出笆篱,溪上鸳鸯避画旗。

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词]-[] -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文]-[] - 刘禹锡

呜呼!至人以在生为传舍,以轩冕为傥来。达于理者,未尝惑此。昔予与君,论之详熟。孔氏四科,罕能相备。惟公特立秀出,几于全器。才之何丰,运之何否!大川未济,乃失巨舰。长途始半,而丧良骥。缙绅之伦,孰不堕泪!

昔者与君,交臂相得。一言一笑,未始有极。驰声日下,骛名天衢。射策差池,高科齐驱。携手书殿,分曹蓝曲。心志谐同,追欢相续。或秋月衔觞,或春日驰毂。甸服载期,同升宪府。察视之烈,斯焉接武。君迁外郎,予侍内闱。出处虽间,音尘不亏。势变时移,遭罹多故。中复赐环,上京良遇。曾不逾月,君又即路。远持郡符,柳江之壖。居陋行道,疲人歌焉。予来夏口,忽复三年。离索则久,音贶屡传。箧盈草隶,架满文篇。钟索继美,班扬差肩。贾谊赋鵩,屈原问天。自古有死,奚论后先。痛君未老,美志莫宣。回世路,奄忽下泉。呜呼哀哉!令妻早谢,稚子四岁。天丧斯文,而君永逝。翩翩丹,来自遐裔。闻君旅榇,既及岳阳。寝门一恸,贯裂衷肠。执绋礼乖,出疆路阻。故人奠觞,莫克亲举。驰神假梦,冀获寤语。平生密怀,愿君遣吐。遗孤之才与不才,敢同已子之相许。呜呼哀哉!尚飨。

[文]-[] - 刘禹锡

呜呼!自君之没,行已八月。每一念至,忽忽犹疑。今以丧来,使我临哭。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赎,翻哀独生。呜呼!出人之才,竟无施为。炯炯之气,戢于一木。形与人等,今既如斯。识与人殊,今复何托?生有高名,没为众悲。异服同志,异音同欢。唯我之哭,非吊非伤。来与君言,不成言哭。千哀万恨,寄以一声。唯识真者,乃相知耳。庶几傥言,君傥闻乎?呜呼哀哉!君有遗美,其事多梗。桂林旧府,感激生持。俾君内弟,得以义胜。平昔所念,今则无违。旅魂克归,崔生实主。幼稚甬上,故人抚之。敦诗退之,各展其分。安平来赗,礼成而归。其他赴告,咸复于素。一以诚告,君傥闻乎?呜呼痛哉!君为已矣,予为苟生。何以言别,长号数声。冀乎异日,展我哀诚。呜呼痛哉!尚飨。

[诗]-[] - 刘禹锡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诗]-[] - 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诗]-[] -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