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元好问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 []

塞上秋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红袖不须啼。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翻译文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 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时间不会太。 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网友完善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拼音版/注音版

jiāng yuè huǎng chóng shān chū dào sōng shān shí zuò。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

yuán hào wèn。

元好问。

sāi shàng qiū fēng gǔ jiǎo,

塞上秋风鼓角,

chéng tóu luò rì jīng qí。

城头落日旌旗。

shào nián ān mǎ shì xiāng yí。

少年鞍马适相宜。

cóng jūn yuè,

从军乐,

mò wèn suǒ cóng shuí。

莫问所从谁。

hóu qí cái tōng jì běi,

侯骑才通蓟北,

xiān shēng yǐ dòng liáo xī。

先声已动辽西。

guī qī yóu jí liǔ yī yī。

归期犹及柳依依。

chūn guī yuè,

春闺月,

hóng xiù bù xū tí。

红袖不须啼。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注释

晃重山:词牌名。《词律》:用《西江》、《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晃重山》。此词每阙上三句为《西江》体,下二句用《小重山》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从军”二句:化用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侯骑:侦察的骑兵。

蓟(jì)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

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春闺(guī):春日的闺阁。

红袖(xiù):代指佳人。

网友完善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评析

《江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是金代词人元问所作的一首词,上片描写边塞战斗场景以及年青勇士乐于奔赴沙场杀敌立功;下片描写抗敌军队,凯旋定在杨柳依依之时。全词与以写从军建功之乐为基调,格明快,大有盛唐边塞之音,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读者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该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据龙德寿《元问萨都剌集》这首词是作者于贞祐丙子(1216年)为避兵南渡之后而作。当时金朝的山东、河北、河东诸郡已被蒙古兵来回扫荡,殆无完土。但元问对金军收复失地仍抱有希望,故在词中显示出凯旋而归的乐观气概;一据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词人在战乱避难时从三乡(今河南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此词是初到时所作。

网友完善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赏析

上片以豪语绘塞上秋景,起调便营造出一个苍茫雄浑的境界。“塞上秋鼓角”化用范仲淹《渔家傲》词句“塞下秋来景异”“四边声连角起”,描写边塞特有的光,变原词意中的悲凉为雄壮之音。对照妥切,塞上对城头是地理名词,秋对落日是自然现象,鼓角对旌旗则是战场上人造的景观。语言表达也更加凝练了。“塞上”“秋”“鼓角”“城头”“落日”“旌旗”,边塞特有的意象叠加,展现出了一支已经做战争准备、严整待发的军队和一幅雄浑苍茫的边塞景象。“接着便展开了人物的出场,“少年鞍马”以下三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年轻勇士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画,笔势恣肆腾挪,抒写出想要为国立功的豪壮情怀。“少年”二字极富激情与朝气,“从军”逗下片,“乐”字以其高昂的基调振起全篇,而“莫问所从谁”一句更是写足少年从军时的真、幻想、自信与雄心。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开头三句,极力形容声威之盛,胜券稳握,对收复故土充信心。“侯骑”二句,清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才”和“已”二字互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而逃的气势。紧接着他乐观自信地说“归期犹及柳依依”,打败了敌人凯旋而归,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还可欣赏春的美景。从时间上照应上片“秋”,秋出征,春凯旋,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显而易见。后三句虚写遥远后方的情事,将秋鼓角和落日旌旗变换成依依杨柳和春闺初,鞍马候骑亦为红袖佳人所代替,一张一弛,情趣盎然;而“犹”字承前二句“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之余势。以健笔写韵事,刻画少年多情的性格;“不须啼”三字呼应“莫问”句,又以婉媚达壮意,颇有词情变化之妙,显得意蕴丰厚深

全词以高昂乐观的基调,唱出了立志报国的壮怀,堪称一首胜利前景的畅想曲,作品先以边地威严雄武的特有景象,烘托出全身戎装的英雄“少年”激情鼓荡、跃跃欲试的情态。他忠诚报国,无论“所从谁”,都乐于效命沙场,万不辞。其洒脱、旷达的豪迈情怀,于此可见。正因为有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动人肺腑。该词将青年人特有的豪情壮志与儿女爱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壮志凌云,又非无情铁汉,表现了作者年轻气盛,颇为自负的精神貌。

网友完善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辑评

当代词学家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开头二句,以工整对句,描绘边塞粗犷苍凉的环境。“塞上”、“城头”交代地点,“秋”、“落日”表明时间,“鼓角”、“旌旗”点明军旅活,典型地渲染了塞上特有氛围。词人将人物和背景、氛围糅合一体,使词的意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网友完善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元好问 - []

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文集》,编有《中州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元好问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