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贺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平城下】

李贺 - []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

别剑无玉发。

连白空,遥见汉旗红。

青帐吹笛,烟雾湿昼龙。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

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

惟愁裹尸归,不惜倒戈

【平城下】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平城下】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平城下】拼音版/注音版

píng chéng xià。

平城下。

lǐ hè。

李贺。

jī hán píng chéng xià,

饥寒平城下,

yè yè shǒu míng yuè。

夜夜守明月。

bié jiàn wú yù huā,

别剑无玉花,

hǎi fēng duàn bìn fà。

海风断鬓发。

sāi zhǎng lián bái kōng,

塞长连白空,

yáo jiàn hàn qí hóng。

遥见汉旗红。

qīng zhàng chuī duǎn dí,

青帐吹短笛,

yān wù shī zhòu lóng。

烟雾湿昼龙。

rì wǎn zài chéng shàng,

日晚在城上,

yī xī wàng chéng xià。

依稀望城下。

fēng chuī kū péng qǐ,

风吹枯蓬起,

chéng zhōng sī shòu mǎ。

城中嘶瘦马。

jiè wèn zhù chéng lì,

借问筑城吏,

qù guān jǐ qiān lǐ。

去关几千里。

wéi chóu guǒ shī guī,

惟愁裹尸归,

bù xī dǎo gē sǐ。

不惜倒戈死。

【平城下】注释

别剑:离别家乡时携带的剑。

:晶莹闪亮的剑光。这句是说:当年带到边城的剑已经锈,暗示离家已久。

:指瀚吹来的。唐代边塞诗中的瀚多指西北地区的沙漠地带。

塞:城塞。

白空:白茫茫的空。

汉旗:两汉以后,城以外的人把城以内的地方叫汉地。汉旗概指汉地之旗。

青帐:军帐,军营。

画龙:指绘有龙图的旗帜。

马嘶:马鸣。

裹尸:《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于遍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这里的意思为于饥寒交迫裹尸而归。

倒戈:指战沙场,戈矛倒地。与反戈一击正意思相反。

网友完善【平城下】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平城下】评析

暂无评析

网友完善【平城下】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平城下】赏析

李贺很少写边塞诗,但这首边塞诗却写得很出色,思想性尤其高出于一般诗人的作品。李贺曾经到过潞州,在那里活了很一段时间,到过雁门,到过平城等地。这些地方已经是边塞地区,诗人对这一带的活比较熟悉,有相当深刻的体验,他能写出这样的佳作并不是偶然的。

唐代的边塞诗曾经在盛唐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到了中唐,边塞诗的创作依然比较丰富,李益、卢纶等人的创作,但已经远比不上盛唐时期。特别是由于国力开始衰败,边塞活充了腐朽的成份,边塞诗已经透出了悲凉之声。李贺这首描写边塞活的诗歌,已经不是一般的悲凉,而是充愤怨。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之前完全没有怨恨的语言,似乎只是客观的叙述。仔细地体会,读者会感受到,诗人在似乎不连贯的叙述中,完全是为了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境地。忍饥挨饿守在平城,伴随着这位戍卒的,只有那边的明,每夜都是同样的遥远的明。这是非常孤独和凄清的。他想:离家时手中剑是那么明晃晃,亮晶晶,现在已经是锈渍斑斑,已经是服役很久了!从瀚吹来的一阵一阵的,吹断了茎发。这样的活什么时候是终结呢?他向远处望去,只见城连着城,毫无尽头,一直伸向那灰白濛濛的空;在遥远遥远的城头上,看到一两红红的军旗。这种景色更加强了荒凉落寞的感受了。青青军营帐幕中,不时传出笛吹奏的幽怨曲调,烟般的夜雾把旗上的画龙也打湿了。这种种令人惆怅的景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现着,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士兵的内心,这就必然会造成一种心灵上的压力,引起人们的精神崩溃。这一段的叙述,为下的心理活动的发展,作了十分有力的铺垫。

又是一个晚上来临,本来也应该是和前一个夜晚同样。但这个夜晚却引起了这位戍卒心灵的悸动。他登上城头,向城下望去,只见一片朦胧模糊。塞吹来,把城头枯萎了的蓬草吹了起来;在城中传出了阵阵瘦马悲哀的嘶鸣。这位不知戍守边城有多久了的士卒精神颤抖了,一个又一个念头涌上心田:想家,想回去,甚至想逃回去。他突然地问筑城的官吏:这里距离函谷关有多少路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发问?就是想回去,看看归程到底有多远;想回去,不让回去,那么逃回去能不能成功!这些问题都和“去关几千里”有关系。所以这个发问,正把他内心的潜意识和盘托出,也正是他心灵颤震、悸动的表现。“唯愁裹尸归,不惜倒戈!”这两句是说:只愁战沙场,马革裹尸而归;与其这样,我不惜倒戈作乱而。倒戈作乱造反是为了求,尚有一线的希望;这样无穷无尽地守边,就只有路一条。所以这位守边戍卒萌了“倒戈”的念头。这是戍卒的内心独白。期在那样孤寂愁苦的环境下活,物质条件的艰难,精神活的空虚枯竭,必然会产的恐惧,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产“倒戈”以求的念头就十分自然了。李贺对戍卒的思想感情了解得比较透彻,在诗中替戍卒喊出了悲愤的心声。

网友完善【平城下】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平城下】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平城下】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平城下】作者李贺的简介

李贺 - []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吉,世称李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平城下|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贺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