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王粲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七哀诗三首】

王粲 - []

【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馀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其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截肌肤,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七哀诗三首】翻译文

【其一】

都城安混乱无序,狼似虎的董卓构成了这场祸乱。

离开了居住多年的中原地带,托身来到南方的荆州避难。

亲戚对我表示悲伤,朋友攀着我的车辕告别。

出门映人眼帘的,是白骨累累的大平原。

路边有一个饥肠漉漉的妇女,正把亲的婴儿放进草丛中丢弃。

她虽然回头听到了婴儿的号哭,但还是挥泪毅然离去。

「我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我母子两人都保全怎么可能呢!」

我赶紧策马离开此地,不忍心再听到饥妇的哭诉。

向南边走过汉文帝的陵墓,回头眺望混乱中的安城。

这时候我纔理解了写《下泉》诗的作者的心情,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叹息起来。

【其二】

荆州不是我的家乡,却久无奈地在这里滞留?

极目望去,大船在江心正溯流而上,色渐晚更勾起我思乡的情愁。

山坡上映着太阳的馀晖,沟岩下的阴影显得更加灰暗。

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

大江上涌动的浪轰然作响,猿猴在临岸的山林吟,

迅猛的江掀起我的下衣和衣袖,秋的露打湿了我的衣襟。

夜深了我孤独难眠,便又披衣起床拿起了桐琴。

桐琴象理解我的心思一样,为我发出悲凉的乡音。

在外寄人篱下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心中充了难以排遣的忧愁。

【其三】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象刀一样割裂皮肤,大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别。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时间。

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网友完善【七哀诗三首】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七哀诗三首】拼音版/注音版

qī āi shī sān shǒu。

七哀诗三首。

wáng càn。

王粲。

qí yī xī jīng luàn wú xiàng,

【其一】 西京乱无象,

chái hǔ fāng gòu huàn。

豺虎方遘患。

fù qì zhōng guó qù,

复弃中国去,

wěi shēn shì jīng mán。

委身适荆蛮。

qīn qī duì wǒ bēi,

亲戚对我悲,

péng yǒu xiāng zhuī pān。

朋友相追攀。

chū mén wú suǒ jiàn,

出门无所见,

bái gǔ bì píng yuán。

白骨蔽平原。

lù yǒu jī fù rén,

路有饥妇人,

bào zi qì cǎo jiān。

抱子弃草间。

gù wén hào qì shēng,

顾闻号泣声,

huī tì dú bù hái。

挥涕独不还。

wèi zhī shēn sǐ chù,

未知身死处,

hé néng liǎng xiāng wán qū mǎ qì zhī qù,

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

bù rěn tīng cǐ yán。

不忍听此言。

nán dēng bà líng àn,

南登霸陵岸,

huí shǒu wàng cháng ān。

回首望长安。

wù bǐ xià quán rén,

悟彼下泉人,

kuì rán shāng xīn gān qí èr jīng mán fēi wǒ xiāng,

喟然伤心肝! 【其二】 荆蛮非我乡,

hé wéi jiǔ zhì yín。

何为久滞淫。

fāng zhōu sù dà jiāng,

方舟溯大江,

rì mù chóu wǒ xīn。

日暮愁我心。

shān gāng yǒu yú yìng,

山冈有馀映,

yán ā zēng zhòng yīn。

岩阿增重阴。

hú lí chí fù xué,

狐狸驰赴穴,

fēi niǎo xiáng gù lín。

飞鸟翔故林。

liú bō jī qīng xiǎng,

流波激清响,

hóu yuán lín àn yín。

猴猿临岸吟。

xùn fēng fú shang mèi,

迅风拂裳袂,

bái lù zhān yī jīn。

白露沾衣襟。

dú yè bù néng mèi,

独夜不能寐,

shè yī qǐ fǔ qín。

摄衣起抚琴。

sī tóng gǎn rén qíng,

丝桐感人情,

wèi wǒ fā bēi yīn。

为我发悲音。

jī lǚ wú zhōng jí,

羁旅无终极,

yōu sī zhuàng nán rèn。

忧思壮难任。

  qí sān biān chéng shǐ xīn bēi,

  【其三】 边城使心悲,

xī wú qīn gèng zhī。

昔吾亲更之。

bīng xuě jié jī fū,

冰雪截肌肤,

fēng piāo wú zhǐ qī。

风飘无止期。

bǎi lǐ bú jiàn rén,

百里不见人,

cǎo mù shuí dāng chí。

草木谁当迟。

dēng chéng wàng tíng suì,

登城望亭燧,

piān piān fēi shù qí。

翩翩飞戍旗。

xíng zhě bù gù fǎn,

行者不顾反,

chū mén yǔ jiā cí。

出门与家辞。

zǐ dì duō fú lǔ,

子弟多俘虏,

kū qì wú yǐ shí。

哭泣无已时。

tiān xià jǐn lè tǔ,

天下尽乐土,

hé wéi jiǔ liú zī liǎo chóng bù zhī xīn,

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

qù lái wù yǔ zī。

去来勿与谘。

【七哀诗三首】注释

七哀诗:汉乐府中不见此题,可能为王仲宣自创。七哀,表示哀思之多。六臣(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注《文选》吕尚说:“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西京:指安,西汉时的都城。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初平元年(190年)春,董卓挟持献帝迁都安。

无象:混乱得不成样子。象,法度。

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初平三年(192年)五,李、郭等人合围安,六入城,烧杀掳掠,城中者万馀人。

遘(gòu)患:作乱。遘,通“构”,构成。

中国:京师。帝王所都为中,故古称京师为中国,这里指安。

委身:一作“远身”。

荆蛮: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荆州在南方,故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景升曾受学王仲宣祖父畅,与王氏是世交,所以仲宣去投奔他。

追攀:攀车相送。依依不捨的情状。

蔽:遮蔽,遮盖。

弃:丢弃。

顾:回头看。

号泣声:指弃儿的啼哭声。

“未知身处,何能两相完”句:此句是“饥妇人”的话,意思是:连自己也不知身何处,又怎能两相保全呢?完,全,保全。

驱马弃之去:指诗人自己,因不忍看此惨象,连忙策马走开。

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在今陕西安县东。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连同其后的汉景帝时期被史家称为“文景之治”。所以王仲宣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岸:高原,文帝陵因山起陵,建于原上。

悟:领悟。《下泉》,《诗经》篇名,《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

喟(kuì):叹息。

滞淫:久停留。

方舟溯(sù)大江:方舟,方形的小船;溯,逆流而上。

岩阿(ē):到处都是岩石的山阿。阿,山丘。

增重阴:更黑暗。

裳袂:下衣裙和上衣袖子。袂,袖子。

摄:整理。

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拣丝为弦,故称。

羁旅:被羁绊而旅居在外,引申为久寄居他乡。

壮:盛,指忧思深重。

难任:难以承受。

更(gēng):经历。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当迟:胆敢迟缓。

亭燧(suì):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逃难的人。

反:同“返”,返回。

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兹:此,这里。

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喻人为了所就会不辞辛苦。蓼,蓼,植物名,味辛辣。

谘:同“咨”,征询、商议。

网友完善【七哀诗三首】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七哀诗三首】评析

《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仲宣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网友完善【七哀诗三首】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七哀诗三首】赏析

第一首诗中,“西京”六句写诗人离开安的原因和辞别亲友而执意去荆州的情景。“西京乱无象,豺虎相遘患。”勾勒了当时安兵乱的情景和不得不离开的形势。“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王仲宣原住洛阳,因董卓兵乱迁居安,这时又因兵乱离安,所以说“复弃”。诗人从洛阳西迁安,往事极其残忍凄惨。事隔两年,又在大乱中离开安,情景更加可悲。“复弃”二字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哀思和回顾。“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诗人与亲友离别,他们悲伤,他们追着、拉着,依依不舍。着墨不多,却把当时悲痛的离别场动地描绘了出来。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既是说亲戚,也是说朋友,“相追攀”,即“对我悲”,既是说朋友,也是说亲戚。

“出门”以下八句写诗人出安城后目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当时中原地区遭受战祸洗劫后的惨酷景象的真实写照。出门所见是白骨蔽野,目不忍睹,这是豺虎遘患的罪证。据史籍记载,当时吏民于战乱者万余人,事后两二三年,关中全境“无复人迹”。正曹操在《蒿里行》中所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果说“白骨蔽平原”是典型环境,那么接下六句写妇人弃子则是典型事件,作者极力烘托这一悲剧,一是有力地揭露了惨苦莫比的现实,更是为后的抒情张本,活地再现了战乱年代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绝望。而这一节也颇为后人激赏和模仿。它是一种典型化的手法。吴淇说:“单举妇人弃子而言者,盖当乱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这种“举重带轻”的手法对后世极有启发,杜甫《无家别》、《垂老别》,深受其影响。

最后六句写诗人因“所见”而感慨不已。”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饥妇弃子使诗人目不忍睹,更是不堪其言,只能驱马离去。“南登霸陵岸,回首望安。”诗人登上霸陵高地,回首怅望安。霸陵是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安东郊,是安通往荆州的必经之路。从旅程说,到了霸陵,离开安较远,真的要和安告别了。一股沈痛而依恋之情涌上心头。文帝是西汉的中兴主,诗人到了霸陵时免不了要思念“文景之治”。然而,对照安眼前的惨状,像文帝那样的贤明主在哪里呢?“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诗人感慨地说,现在我才深深地懂得了那《诗经·曹·下泉》的作者对明王贤伯的思念了。哪里能得到贤明主以兴太平呢?衹有伤心哀叹,肝肠摧裂。情感深沉炽烈哀怨伤悲。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幄悲惨的乱离图,表现了汉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在第二首诗中“荆蛮”四句写诗人久客荆州的苦闷和日暮乘船泛江时所引起的思乡之情。起句自问,喷射出强烈的感情,直抒久留荆州的怨愤。为销愁乘船泛江散心,不想销愁愁更愁。江上日落余辉,并船逆流而上,引起诗人思乡怀归的无限忧愁。“愁”字虚笼全篇,诗篇始终处于这悲愁的氛围之中。

“山冈”以下八句写日暮时的自然景色,抒发诗人思归的凄苦之情。诗人摄下了落日西沈时大自然姿态的倏忽变化:山脊之上犹存夕阳余辉,山谷本来就很阴暗,将晚则更显得阴暗幽深。起两句写了山色秀拔,给人以清新之感;又因日将西落,山谷愈暗,造成了一种凄清气氛。“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这两句取《楚辞·哀郢》“鸟飞还故乡兮,狐必首丘”之意。日暮时刻,狐狸归穴,鸟下窠巢。狐狸和飞鸟尚且思归自己的穴巢,何况于人。“流波激情响,猴猿临岸吟。”湍急的江流声浪激越,山上的猴猿在岸边凄厉嘶叫,气氛越发凄凉。“迅拂裳袂,白露沾衣襟。”迅疾的江吹动着衣袖,阴凉的露沾湿衣裳。诗句点明秋季。秋萧瑟迅猛,白露阴寒湿衣,气氛更为阴冷。以上八句诗人用寒秋日暮、荒江的寂寞、凄凉的景色,来映衬自己内心思乡念归的悲凄。情动于中而发于景,景见真情而感人。对仗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烈,读来十分流畅。这样的例子古诗里固然少见,在建安诗里也是极少的。它已经突破了汉诗古朴浑厚的格,下开两晋南朝气了。

“独夜”以下六句,由写景转入集中抒情,写诗人夜不能眠忧思难忍的情状。“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羁旅之客难以返归,愁思不绝,夜不能眠。由“不能寐”而“摄衣起抚琴”,暗示着一种烦忧的过程。接下两句,诗人以拟人手法赋物以人的情感,借以衬托、强化思归感伤之情。琴也通晓人的心情,为诗人的不幸而哀鸣。这“悲音”体现了诗人无处寄托又无从宣泄的哀愁。通过物之情表现人之情,这是传统诗歌中常用而又精巧的描写手法。最后两句悲愤低沉,哀怨不绝。寄居他乡永无尽头,沉重忧伤难以承担。这悲愤的结句同扣篇首诗句,哀怨之情直露,毫不掩饰愁思深重的离人形象,令人黯然神伤。

王仲宣久留荆州,不得舒展大志,此时此地,他忧多、愁多、愤懑多。这首诗抒发了他的沈痛之情,也是诗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个人抱负无从施展的忧愤心情的流泻。诗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增添了抒写思归之情的浓郁效果。

在第三首诗中“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叹,充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截肌肤,飘无止期。”冰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王仲宣的《七哀诗》虽以哀痛感伤为主要基调,但哀痛而不消沉,感伤而不失望,在哀痛感伤中包含着希望。他希望出现治世,希望舒展才干,希望息兵止戈,这都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网友完善【七哀诗三首】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七哀诗三首】辑评

清·何义门《义门读书记·巻四十六》:“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驱马弃之去”六句,欲弃去而复顾念京师,然安得明王贤伯一拯此患乎。

清代方仪卫《昭昧詹言·巻二》:仲宣《七哀》,首篇起六句,点题交待耳,而叙事髙迈,沈雄阔大,气象体势,骞举清恻。“出门”以下,又以中道所见言之,情词酸楚,直书所见,至不忍闻,《小雅》伤乱,同此惨酷。“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转换振起,沉痛悲凉,寄哀终古。

清·吴冉渠《六朝选诗定论·卷六》:出门,以下,正云“乱无象”。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

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九)》:“出门”十句,叙在途饥荒之景,然胪陈不尽,独就妇人弃子一事,备极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顾,塞路亡,不言自显。作诗解此举重该轻之法,庶几用笔玲珑。

清·沈归愚《古诗源·卷五》:《七哀诗》,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

网友完善【七哀诗三首】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王粲 - []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七哀诗三首|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王粲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