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方孝孺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深虑论】

方孝孺 - []

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良医之子,多于病;良巫之子,多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也。

古之圣人,知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心;使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道哉!

【深虑论】翻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了弑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良巫的儿子难免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利道啊!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限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心,使上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却不忍心立即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不能用大德赢得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希望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意会此安排吗?

网友完善【深虑论】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深虑论】拼音版/注音版

shēn lǜ lùn。

深虑论。

fāng xiào rú。

方孝孺。

lǜ tiān xià zhě,

虑天下者,

cháng tú qí suǒ nán ér hū qí suǒ yì bèi qí suǒ kě wèi ér yí qí suǒ bù yí。

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rán ér huò cháng fā yú suǒ hū zhī zhōng,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ér luàn cháng qǐ yú bù zú yí zhī shì。

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qǐ qí lǜ zhī wèi zhōu yú gài lǜ zhī suǒ néng jí zhě,

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

rén shì zhī yí rán ér chū yú zhì lì zhī suǒ bù jí zhě,

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tiān dào yě。

天道也。

dāng qín zhī shì,

当秦之世,

ér miè zhū hóu,

而灭诸侯,

yì tiān xià ér qí xīn yǐ wéi zhōu zhī wáng,

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

zài hu zhū hóu zhī qiáng ěr。

在乎诸侯之强耳。

biàn fēng jiàn ér wèi jùn xiàn,

变封建而为郡县,

fāng yǐ wéi bīng gé kě bù fù yòng,

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

tiān zǐ zhī wèi kě yǐ shì shǒu ér bù zhī hàn dì qǐ lǒng mǔ zhī zhōng,

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

ér zú wáng qín zhī shè jì。

而卒亡秦之社稷。

hàn chéng qín zhī gū lì,

汉惩秦之孤立,

yú shì dà jiàn shù niè ér wèi zhū hóu,

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yǐ wéi tóng xìng zhī qīn,

以为同姓之亲,

kě yǐ xiāng jì ér wú biàn ér qī guó méng cuàn shì zhī móu。

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wǔ xuān yǐ hòu,

武宣以后,

shāo pōu xī zhī ér fēn qí shì,

稍剖析之而分其势,

yǐ wéi wú shì yǐ ér wáng mǎng zú yí hàn zuò。

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guāng wǔ zhī chéng āi píng,

光武之惩哀平,

wèi zhī chéng hàn,

魏之惩汉,

jìn zhī chéng wèi,

晋之惩魏,

gè chéng qí suǒ yóu wáng ér wèi zhī bèi,

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ér qí wáng yě,

而其亡也,

gài chū yú suǒ bèi zhī wài。

盖出于所备之外。

táng tài zōng wén wǔ shì zhī shā qí zǐ sūn,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

qiú rén yú yí sì zhī jì ér chú zhī,

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ér wǔ shì rì shì qí zuǒ yòu ér bù wù。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sòng tài zǔ jiàn wǔ dài fāng zhèn zhī zú yǐ zhì qí jūn,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

jǐn shì qí bīng quán,

尽释其兵权,

shǐ lì ruò ér yì zhì,

使力弱而易制,

ér bù zhī zǐ sūn zú kùn yú dí guó。

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cǐ qí rén jiē yǒu chū rén zhī zhì,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

gài shì zhī cái,

盖世之才,

qí yú zhì luàn cún wáng zhī jǐ,

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sī zhī xiáng ér bèi zhī shěn yǐ。

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lǜ qiè yú cǐ ér huò xìng yú bǐ,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

zhōng zhì luàn wáng zhě,

终至乱亡者,

hé zāi gài zhì kě yǐ móu rén,

何哉?盖智可以谋人,

ér bù kě yǐ móu tiān。

而不可以谋天。

liáng yī zhī zǐ,

良医之子,

duō sǐ yú bìng liáng wū zhī zǐ,

多死于病;良巫之子,

duō sǐ yú guǐ qǐ gōng yú huó rén ér zhuō yú móu zi yě zāi nǎi gōng yú móu rén ér zhuō yú móu tiān yě。

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gǔ zhī shèng rén,

古之圣人,

zhī tiān xià hòu shì zhī biàn,

知天下后世之变,

fēi zhì lǜ zhī suǒ néng zhōu,

非智虑之所能周,

fēi fǎ shù zhī suǒ néng zhì bù gǎn sì qí sī móu guǐ jì,

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

ér wéi jī zhì chéng yòng dà dé,

而唯积至诚、用大德,

yǐ jié hū tiān xīn shǐ tiān juàn qí dé,

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

ruò cí mǔ zhī bǎo chì zǐ ér bù rěn shì。

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gù qí zǐ sūn,

故其子孙,

suī yǒu zhì yú bù xiào zhě zú yǐ wáng guó,

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ér tiān zú bù rěn jù wáng zhī,

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cǐ lǜ zhī yuǎn zhě yě。

此虑之远者也。

fū gǒu bù néng zì jié yú tiān,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

ér yù yǐ qū qū zhī zhì,

而欲以区区之智,

lǒng luò dāng shì zhī wù,

笼络当世之务,

ér bì hòu shì zhī wú wēi wáng,

而必后世之无危亡,

cǐ lǐ zhī suǒ bì wú zhě,

此理之所必无者,

ér qǐ tiān dào zāi。

而岂天道哉!。

【深虑论】注释

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对自己认为困难的事能认真考虑,而对自己觉得容易的事就疏忽了。图,考虑;忽,忽视。

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对自己认为可怕的事有所防备,而对自己觉得无疑之事就忽视了。备,防备;遗,遗忘。

未周:不周全,不全

及:至,达到。

人事:人的力量所能及的事。

不及:达不到。

道:上的意旨。

下:统一下。一,动词,统一。

封建:封邦建国。即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其领地里建立邦国。

郡县:即郡县制,把国家分为郡和县,由中央朝廷统一掌管。

兵革可不复用:战争再不会发。兵革,代指武器铠甲。

世守:一代传一代,永远拥有。

汉帝:指汉高祖刘邦。

陇亩:草野。

卒:终于,最终。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亦以社稷为国家的代称。

惩:以前失为鉴戒。

建:犹设置。

庶孽:妃妾所之子。

相继而无变:互相帮助而不会发变故。

七国: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淄川、胶东等七个诸侯国,于公元前145年同时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篡弑:狱而夺其帝位。

武、宣:指汉武帝、汉宣帝。

稍:逐渐。

削析:划分,此处指削减。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8年):字巨,汉元帝皇后侄,后毒汉平帝,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

汉柞:汉朝的帝位。

光武:即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哀、平:即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所由亡:所灭亡的原因。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据载,唐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密问太史令李淳:“据传说有个女主武氏,代唐有下之事,这是真的吗?”李淳回答说:“仰观象,俯察历数,此人已在宫中,不过三十年当王下,其兆己成。”唐太宗要把怀疑对象全杀掉,但是被李淳劝止。其实武则就在身边,唐太宗却没有察觉。

宋太祖:即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宋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60—976年在位。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官。

尽释其兵权:宋太祖两次宴请掌有兵权的重臣,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后人称之为“杯释兵权”。

此其人:这里所列举的人。

出人之智:超出常人的智慧。

盖世之才:形容才能居当代之首。

几:事物变化的前兆、迹象。

审:周全细致。

切:贴近、切近。

兴:产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句:人的智慧只能为人事而谋虑,却不能为意去谋虑。

工:擅、善于。

活人:救活他人。

拙:“工”的反义词。

谋子:为自己子女考虑。

周:遍及。

法术:此处指策略、方法。

制:控制。

肆:不顾一切地施行。

私谋诡计:同“阴谋诡计”。私,暗中,不公开。

至诚:极诚挚的心意。

大德:高尚的品德。

眷:顾念,垂爱。

赤子:婴儿。

释:犹丢下、放下。

至愚:极端愚笨。

不肖:不成材。

遽:立即、马上。

亡之:使之灭亡。

苟:假

区区之智:此谓很浅薄的智慧。

笼络:犹控制。

理:此谓世间的道理。

网友完善【深虑论】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深虑论】评析

《深虑论》是明代方孝孺创作的一篇史论。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王仅仅片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但却将原因归结为非人智能所虑及的意。论证“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给明代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使之“深虑”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

网友完善【深虑论】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深虑论】赏析

这篇《深虑论》接触到封建统治能否和怎祥才能治久安的大问题。作者列举大量史事论证了靠“私谋诡计”来进行局部改革是不行的,明确提出了要想洽久安,必须“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平心”。全文写得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文章开篇从“虑下者,常图其所难忽其所易”谈起,说到“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子不足疑之事”,接着提出论题:“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道也。”这就从人事讲到道,通篇立意即在于此。

文章的第二段按照时间先后,列举大量史实。说明何才能治久安确是所有统治者都在深虑的问题。文章首先从秦始皇统一下讲起。秦始皇虽然接受了周朝因诸侯过于强大而使中央权力分散的教训,改世袭的分封制为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自以为子孙帝王可传至万世无穷。但由于亟役万人修筑城、阿房宫和骊山之墓。加上横征暴敛,滥施威刑,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以致农民运动起云涌。强大的秦王朝仅仅十二年后就被民问崛起的刘邦灭掉。刘邦打下下后。接受秦朝中央政权过于孤立的教训,循周之制剖立宗子,大封同姓王。即使这样也没能保住汉家王朝永世相传。后来的几个皇帝虽然不断否定前帝的章法,又不断制定新的应急措施。但由于外戚宦官为患,贫富日益悬殊,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了以黄巾起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汉王朝的统治。接着,魏晋南北朝多有宫廷政变,即使是空前强盛的唐朝,在它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时代,虽然费尽心机清除内奸,还是没能发现武则的谋反阴谋,留下了后患。及至宋朝,虽然解除了藩镇的兵权,但最后也没有能保住江山稷世代相传。这些历代主都曾吸取前朝败亡的教训,进行过一定的改革;开国后也击是处心积虑、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做了多方的防范,但结果仍是防不胜防。这就引发作者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是当政者考虏不周、防各不严吗?还是另有原因呢?

紧接着,作者就以这些历史事实作为论据进行论证,首先指出这些当政者并不是不聪明,他们都有超人的智慧,考虑也确实周到。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最终也未能逃脱“道”的惩罚,就像“良医之子,多于病;良巫之子,多于鬼”一样,是人力无法挽救的。最后归结到“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也”这就为下文的结论作了充分的铺垫。

从“古之圣人知下后世之变”至篇末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明确提出作者的见解。再次点题,并从正反两个方进一步反复进行论述。先以“古之圣人”不是“私谋诡计”,而是“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心”,“此虑之远者”作为正而论点。实际上,这就是说“古之圣人”是工于谋而能为深虑者。文章写至此,作者的写作真意已明:“道”并非幽渺难侧,只要“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心就可以达到。文章接着又以不能顺其“心”所带来的结果作为反论点,再次强调了作者的主张:“夫苟不能自结于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其后果必然是:“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道哉?”这最后一句反问作结,更进一步从反证实了只要尽人事以合“心”,“道”也并不是不可及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深

这篇文章的“道”即指历史规律,作者已经认识到,要想巩固政权,光靠积虑防范和镇压民众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顺应“心”,即要对人民实行仁义,“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心”才行。这里的“心”,实际上也就代表了民意。这和古人所说的“听自我民听,视自我民视”是一致的。这似乎是在讲,只是改革前朝的一些作法,而不从根本上改革,不作符合客观规律的改革,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由于作者受到时代和思想的局限,他没有也不可能从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出发来分析这一问题,当然就不可能认识到,也更不可能明确指出这个规律是什么。这个根本是什么,作者在这篇《深虑论》中总结历代王朝兴亡得失的情况,是为了借古喻今,希望当代统治者能在历史的借鉴中汲取经验教训,施行仁义,顺乎民心,以巩固朱姓王朝的统治,而不要重蹈亡朝之覆辙。说到底,他的思想基础还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尽管此,作者当时能够深探地忧虑到了这个问题,确实还是颇有见地的。

网友完善【深虑论】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深虑论】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深虑论】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方孝孺 - []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深虑论|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方孝孺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