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十一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专求本心,犹可牵合。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资于论说之间者,用功节目固不容紊矣。”
“格物”之义,前已详悉, “牵合”之疑,想已不俟复解矣。至于“多闻多见”,乃孔子因子张之务外好高,徒欲以多闻多见为学,而不能求诸其心,以阙疑殆,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而所谓见闻者,适以资其务外好高而已。盖所以救子张多闻多见之病,而非以是教之为学也。夫子尝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是犹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义也。此言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耳。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诸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矣,故曰“知之次也”。
夫以见闻之知为次,则所谓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是可以窥圣门致知用力之地矣。夫子谓子贡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使诚在于“多学而识”,则夫子胡乃谬为是说?以欺子贡者邪?“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
“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之心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以为好古,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外者也。“博学审问”,前言已尽。“温故知新”,朱子亦以“温故”属之“尊德性”矣。德性岂可以外求哉?惟夫“知新”必由于“温故”,而“温故”乃所以“知新”,则亦可以验知行之非两节矣。
“博学而详说之”者,“将以反说约也”。若无“反约”之云,则“博学、详说”者,果何事邪?舜之“好问好察”,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道心者,良知之谓也。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十一翻译文
来信说:“您认为《大学》中的‘格物’是专注于探求本心,尚且勉强说得过去。至于《六经》《四书》中记载的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等,这些都很明显是在处事和辩论的过程中求得的,功夫的节目、顺序是不可紊乱的。”
“格物”的含义,前面已经详细解析过了,“勉强说得过去”的疑虑,想必已经不需要重复解释了。至于“多闻多见”,是孔子针对子张才说的,子张好高骛远,以多闻多见作为学问,而不能自内心格求,存疑懈怠,这样他的言行不免会后悔,而他所谓的见闻恰恰助长了他好高骛远的缺点。这是孔子纠正子张专以多闻多见为学问的治学毛病的说法,而不是在教子张把多闻多见当做学问。孔子曾经说过:“大概有一种人,什么都不知道却喜欢凭空瞎说一通,我不是这种人。”这和孟子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同意。这话正说明格明自己内心的良知不是由于多闻多见。至于孔子所说的“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门探求见闻的细枝末节,而这也是第二义了,所以孔子才又加上一句“知之次也”。
以多见多闻的知为第二位的,那么首要的学问又是什么呢?从这里可以完全窥见圣学致知用功的地方。孔子对子贡说:“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假使良知果真在于多闻多见,那么孔子不就是在欺骗子贡吗?一以贯之,不是致良知又是什么?《易经》中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如果以积蓄德行为目的,那么更多地了解往圣言行,难道不是在做积蓄德行的事吗?这正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好古敏求”就是喜好古人的学问而勤奋追求自心天理。心即是理,学即学自心;求即求自心。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不是像后人以广记博诵古人的言辞博好古之名,而实际目的却是汲汲于求功名显达于人前。“博学审问”,前面已经谈过。“温故知新”,朱熹也认为是属于尊德行。德行难道能从心外求得吗?知新必须通过温故,温故才能知新,那么也是证明知行不可以被分作两截的力证。
至于“博学而详说之”,目的在于返归简约。如果没有返归简约的说法,那么“博学详说”到底是为了什么?舜好问好察,就是用中正平和使其心至精至纯达到天理的境界。道心就是良知。君子的学问,什么时候离开过践行、抛弃过辩论呢?但是从事践行和辩论,都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功夫,这正是致其本心的良知,而并非像后世学者只把空谈作为知,把知和行分成了两件事,从而产生了节目有先有后的说法。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十一拼音版/注音版
chuán xí lù juǎn zhōng dá gù dōng qiáo shū shí yī。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十一。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lái shū yún wèi dà xué gé wù zhī shuō,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
zhuān qiú běn xīn,
专求本心,
yóu kě qiān hé。
犹可牵合。
zhì yú liù jīng sì shū suǒ zài duō wén duō jiàn qián yán wǎng xíng hào gǔ mǐn qiú bó xué shěn wèn wēn gù zhī xīn bó xué xiáng shuō hǎo wèn hǎo chá,
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
shì jiē míng bái qiú yú shì wèi zhī jì,
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
zī yú lùn shuō zhī jiān zhě,
资于论说之间者,
yòng gōng jié mù gù bù róng wěn yǐ。
用功节目固不容紊矣。
gé wù zhī yì,
” “格物”之义,
qián yǐ xiáng xī,
前已详悉,
qiān hé zhī yí,
“牵合”之疑,
xiǎng yǐ bù qí fù jiě yǐ。
想已不俟复解矣。
zhì yú duō wén duō jiàn,
至于“多闻多见”,
nǎi kǒng zǐ yīn zǐ zhāng zhī wù wài hào gāo,
乃孔子因子张之务外好高,
tú yù yǐ duō wén duō jiàn wéi xué,
徒欲以多闻多见为学,
ér bù néng qiú zhū qí xīn,
而不能求诸其心,
yǐ quē yí dài,
以阙疑殆,
cǐ qí yán xíng suǒ yǐ bù miǎn yú yóu huǐ,
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
ér suǒ wèi jiàn wén zhě,
而所谓见闻者,
shì yǐ zī qí wù wài hào gāo ér yǐ。
适以资其务外好高而已。
gài suǒ yǐ jiù zi zhāng duō wén duō jiàn zhī bìng,
盖所以救子张多闻多见之病,
ér fēi yǐ shì jiào zhī wéi xué yě。
而非以是教之为学也。
fū zǐ cháng yuē gài yǒu bù zhī ér zuò zhī zhě,
夫子尝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wǒ wú shì yě。
我无是也。
shì yóu mèng zǐ shì fēi zhī xīn,
”是犹孟子“是非之心,
rén jiē yǒu zhī zhī yì yě。
人皆有之”之义也。
cǐ yán zhèng suǒ yǐ míng dé xìng zhī liáng zhī fēi yóu yú wén jiàn ěr。
此言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耳。
ruò yuē duō wén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duō jiàn ér shí zhī,
多见而识之”,
zé shì zhuān qiú zhū jiàn wén zhī mò,
则是专求诸见闻之末,
ér yǐ luò zài dì èr yì yǐ,
而已落在第二义矣,
gù yuē zhī zhī cì yě。
故曰“知之次也”。
fū yǐ jiàn wén zhī zhī wèi cì,
夫以见闻之知为次,
zé suǒ wèi zhī zhī shàng zhě guǒ ān suǒ zhǐ hū shì kě yǐ kuī shèng mén zhì zhī yòng lì zhī dì yǐ。
则所谓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是可以窥圣门致知用力之地矣。
fū zǐ wèi zǐ gòng yuē cì yě,
夫子谓子贡曰:“赐也,
rǔ yǐ yǔ wèi duō xué ér shí zhī zhě yú fēi yě,
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
yǔ yī yǐ guàn zhī。
予一以贯之。
shǐ chéng zài yú duō xué ér shí,
”使诚在于“多学而识”,
zé fū zǐ hú nǎi miù wéi shì shuō yǐ qī zǐ gòng zhě xié yī yǐ guàn zhī,
则夫子胡乃谬为是说?以欺子贡者邪?“一以贯之”,
fēi zhì qí liáng zhī ér hé yì yuē jūn zǐ duō shí qián yán wǎng xíng,
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
yǐ chù qí dé。
以畜其德。
fū yǐ chù qí dé wèi xīn,
”夫以畜其德为心,
zé fán duō shí qián yán wǎng xíng zhě,
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
shú fēi chù dé zhī shì cǐ zhèng zhī xíng hé yī zhī gōng yǐ。
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
hào gǔ mǐn qiú zhě,
“好古敏求”者,
hào gǔ rén zhī xué ér mǐn qiú cǐ zhī xīn lǐ ěr。
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之心理耳。
xīn jí lǐ yě,
心即理也,
xué zhě,
学者,
xué cǐ xīn yě qiú zhě,
学此心也;求者,
qiú cǐ xīn yě。
求此心也。
mèng zǐ yún xué wèn zhī dào wú tā,
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
qiú qí fàng xīn ér yǐ yǐ。
求其放心而已矣。
fēi ruò hòu shì guǎng jì bó sòng gǔ rén zhī yán cí,
”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
yǐ wéi hào gǔ,
以为好古,
ér jí jí rán wéi yǐ qiú gōng míng lì dá zhī jù yú wài zhě yě。
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外者也。
bó xué shěn wèn,
“博学审问”,
qián yán yǐ jǐn。
前言已尽。
wēn gù zhī xīn,
“温故知新”,
zhū zǐ yì yǐ wēn gù shǔ zhī zūn dé xìng yǐ。
朱子亦以“温故”属之“尊德性”矣。
dé xìng qǐ kě yǐ wài qiú zāi wéi fū zhī xīn bì yóu yú wēn gù,
德性岂可以外求哉?惟夫“知新”必由于“温故”,
ér wēn gù nǎi suǒ yǐ zhī xīn,
而“温故”乃所以“知新”,
zé yì kě yǐ yàn zhī xíng zhī fēi liǎng jié yǐ。
则亦可以验知行之非两节矣。
bó xué ér xiáng shuō zhī zhě,
“博学而详说之”者,
jiāng yǐ fǎn shuō yuē yě。
“将以反说约也”。
ruò wú fǎn yuē zhī yún,
若无“反约”之云,
zé bó xué xiáng shuō zhě,
则“博学、详说”者,
guǒ hé shì xié shùn zhī hǎo wèn hǎo chá,
果何事邪?舜之“好问好察”,
wéi yǐ yòng zhōng ér zhì qí jīng yī yú dào xīn ěr。
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
dào xīn zhě,
道心者,
liáng zhī zhī wèi yě。
良知之谓也。
jūn zǐ zhī xué,
君子之学,
hé cháng lí qù shì wèi ér fèi lùn shuō dàn qí cóng shì yú shì wèi lùn shuō zhě,
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
yào jiē zhī xíng hé yī zhī gōng,
要皆知行合一之功,
zhèng suǒ yǐ zhì qí běn xīn zhī liáng zhī,
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
ér fēi ruò shì zhī tú shì kǒu ěr tán shuō yǐ wéi zhī zhě,
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
fēn zhī xíng wéi liǎng shì,
分知行为两事,
ér guǒ yǒu jié mù xiān hòu zhī kě yán yě。
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十一注释
《论语·为政》第十八章:“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周易·象传上·大畜》:“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贤往行,以畜其德。”
《论语·述而》第十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为政》第十一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离娄下》第十五章:“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中庸》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论语·述而》第二十七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卫灵公》第三章:“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