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质夫赴宁远知县拼音版/注音版
sòng zhū zhì fū fù níng yuǎn zhī xiàn。
送朱质夫赴宁远知县。
bèi qióng。
贝琼。
wàn lǐ pān yú zì hàn tōng,
万里番禺自汉通,
chéng chá yǒu kè qì rú hóng。
乘槎有客气如虹。
dì fēn tóng zhù fēng yān wài,
地分铜柱风烟外,
shān yǒng qióng tái xuě làng zhōng。
山涌璚台雪浪中。
dì zi jīng qí hé chǔ wèn,
帝子旌旗何处问,
lí rén yī fú yǔ shí tóng。
黎人衣服与时同。
xìng lái hǎo hé sū gōng yǔ,
兴来好和苏公语,
yòu dù xī nán yuè bàn gōng。
又度西南月半弓。
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海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