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梅曾亮作品集:
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
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我年未及十,我祖授书时。襟裾戒牛马,解授城南诗。
覆醢悲子路,读记泪绠縻。谓我有文性,祖亦为嘘唏。
先子留上都,我母课中闺。《文选》苦难字,背诵行迟迟。
十九始出游,杂览如乱丝。揽取得尺寸,首尾终迷离。
吴门遇王渭,交我顾广圻。语我六书学,训诂宜兼之。
凡校古人书,不以他书资。古书各义例,熟玩窥其嚱。
惭非性所好,负此良友规。颇独好文词,俳偶自娱嬉。
异之管君同,谓此不足为。此犹冠玉耳,不见骨与皮。
皮骨且不见,安能为妍媸。是时文派多,独契桐城师。
洪钟未殚叩,閟响忽我遗。言往理稍出,徐徐会其机。
读书如养生,薰莸不同脾。岂食大官羊,腥膢离蟛蜞。
三史范已孱,陈寿无华词。五代事简略,词义独恢恢。
《老》《庄》《荀》《韩》,《国策》逮《楚词》。《淮南》《吕春秋》,谲诡而倡披。
六经为稻粱,此亦膏与脂。不可一日无,使人发华滋。
适口莫如约,拙养聊自怡。刘君称汉圣,董生书玉杯。
谢力有未能,吾知固有涯。吾子天骨高,古风还可追。
鹄卵在啄抱,庚桑惭鲁鸡。傥欲师古人,为子诵所宜。
十日不踏兴胜寺,张子讶我何深藏。
谓疑幽忧属末疾,岂知发兴搜诗肠。
我初学此无检束,虞初九百恣荒唐。
稍参涪翁变诗派,意趣结约无飞扬。
十年弃置久不事,解散韬帙从忀徉。
含毫叩景偶一试,忽觉泥井生寒浆。
浓书细字急不择,蝼蚓诘曲肥鸦旁。
到口有物当一吐,安能呐舌如周昌。
古人精严有真放,下手得快天机张。
六朝文士不解此,散叶骏马驱跛羊。
三辰分光精气薄,语言缩畜如羸尪。
虽然此中有泾渭,岂得芜秽夸汪洋。
句律稍悟嗟已晚,嗜好多可无专场。
千金狐裘饰羔袖,汉冠晋制兼唐装。
吾文所病亦在此,自成一家今未尝。
当年猛志压崔蔡,翻恐汪魏相低昂。
先生不嗔后生笑,所虑惟此余寻常。
谁与吾党二三子,妙解知我非猖狂。
- 五鬆驿
- 秋兴三首
- 南歌子
- 和微之药名劝酒
-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 清明雨寒八首
- 题颍源庙
- 酬司空璲少府
- 诉衷情
- 罢镜
- 洞仙歌 · 泗州中秋作
- 仓部弟和前韵再得五首
- 海上 · 其五
- 如梦令
- 奉答相之再示两诗
- 奉和纕蘅移居诗
- 敦素有以书局处之者作诗迎之
- 壮歌行赠沈嘉则游闽
- 鹊桥仙 · 七夕
- 自万安上十八滩号子
- 菩萨蛮
- 郡斋水阁閒书相如
- 次樑尉韵
- 雨
- 鹊桥仙 · 采菱
- 蝶恋花
- 鹧鸪天
- 踏莎行
- 同正仲赋凤仙花
- 爱山楼歌
- 送万元白工部廷杖归洪都
- 送卫县尹
- 食鱼笋
- 送邵进士还余姚
- 清明上冢途次难咏二首
- 子夜歌
- 真州九日偕署中诸友游吴园舟中燕集二首之一
- 醉蓬莱 · 其一
- 九日黄州作并怀建上二友
- 村馆杂兴
- 次韵宋南伯感怀三首
- 题山亭
- 绮罗香 · 夕阳,用梅溪春雨韵
- 沤亭
- 咏燕
- 送名医凌汉章还苕三首
- 胡匊邻晚翠亭图
- 北河
- 诸公咏探春花二首
- 和吴公仲庶游海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