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刘大櫆

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 - []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三楹之室焉。

中室堂,右室厨,左室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于通都大邑,则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游三游洞记翻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陆路二十里,靠近江的南岸,就是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窄,走不了,便下车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两崖之间传出“汤汤”的流声。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曲折上山,直至山顶,就又从上用绳子从高处滑下。下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挡在路中,便弯着腰从石头下过去。一出去便见开阔的平地,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两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室的房子一样。

中室像客厅,右室像厨房,左室像招待宾客的住所。洞中有一块下垂的钟乳石,敲它就会发出像钟声一样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小石突出,形状规则,敲它就会发出像磬声一样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它就会发出“逄逄”鼓音般的声音。后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几个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声清越,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一样。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还有小路,山中樵夫背着柴边走边唱,歌声缕缕不绝于耳。

以前白乐(居易)从江州司马升为忠州剌史,他的友元微之(稹)恰从通州将回北方,乐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喝喝得十分高兴,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洞因为这三人而得名;后来,欧阳永叔(修)及黄鲁直(庭坚)两个人都因为被排斥贬官,相继来到此洞,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这件事。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谁排斥我吗?是谁把我贬到这里的吗?和我一起来游玩的,有学使陈公的儿子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上说的那些原因,而陈公因为公务不能一起来。但是就算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呢?

像乐、微之这样的人就是世俗所说的高人,地位显赫,名重一时,所以凡是他们足迹经过的地方,都流传后世,而且那个地方也因为那些人出名。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和虫儿鸟儿来来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山川之美,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么喜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游玩。然而把它放在荒远偏僻的地方,美景就不能显现出来,人们也就不能亲自前来领略它的美光。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

网友补充:
    暂无!

游三游洞记拼音版/注音版

yóu sān yóu dòng jì。

游三游洞记。

liú dà kuí。

刘大櫆。

chū yí líng zhōu zhì,

出夷陵州治,

xī běi lù xíng èr shí lǐ,

西北陆行二十里,

bīn dà jiāng zhī zuǒ,

濒大江之左,

suǒ wèi xià láo zhī guān yě。

所谓下牢之关也。

lù xiá bù kě xíng,

路狭不可行,

shě yú dēng zhōu。

舍舆登舟。

zhōu xíng lǐ xǔ,

舟行里许,

wén shuǐ shēng shāng shāng,

闻水声汤汤,

chū yú liǎng yá zhī jiān。

出于两崖之间。

fù shě zhōu dēng lù,

复舍舟登陆,

xún zè jìng qū zhé yǐ shàng。

循仄径曲折以上。

qióng shān zhī diān,

穷山之巅,

zé yòu zì shàng zhuì wēi huá yǐ xià。

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qí xià dì jiàn píng,

其下地渐平,

yǒu dà shí fù yā dāng dào,

有大石覆压当道,

nǎi yǔ fǔ jìng shí fù yǐ chū。

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chū zé huò rán píng kuàng,

出则豁然平旷,

ér shí dòng qióng qǐ,

而石洞穹起,

gāo liù shí yú chǐ,

高六十馀尺,

guǎng kě shí èr zhàng。

广可十二丈。

èr shí zhù yì lì qí kǒu,

二石柱屹立其口,

fēn wéi sān mén,

分为三门,

rú sān yíng zhī shì yān。

如三楹之室焉。

zhōng shì rú táng,

中室如堂,

yòu shì rú chú,

右室如厨,

zuǒ shì rú bié guǎn。

左室如别馆。

qí zhōng yī shí,

其中一石,

rǔ ér xià chuí,

乳而下垂,

kòu zhī,

扣之,

qí shēng rú zhōng。

其声如钟。

ér zuǒ shì wài xiǎo shí tū lì zhèng fāng,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

kòu zhī rú qìng。

扣之如磬。

qí dì shí zá yǐ tǔ,

其地石杂以土,

zhuàng zhī zé páng páng rán gǔ yīn。

撞之则逄逄然鼓音。

bèi yǒu shí rú chuáng,

背有石如床,

kě zuò,

可坐,

yǔ yǔ èr sān zi hào gē qí jiān,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

qí shēng hōng rán,

其声轰然,

rú zhōng qìng zhù zhī xiǎng zhě。

如钟磬助之响者。

xià shì shēn xī,

下视深溪,

shuǐ shēng líng rán chū dì dǐ。

水声泠然出地底。

xī zhī wài cuì bì qiān xún,

溪之外翠壁千寻,

qí xià yǒu jìng,

其下有径,

xīn cǎi zhě fù xīn xíng gē,

薪采者负薪行歌,

lǚ lǚ bù jué yān。

缕缕不绝焉。

xī bái lè tiān zì jiāng zhōu sī mǎ xǐ wèi zhōng zhōu lá shǐ,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

ér yuán wēi zhī shì zì tōng zhōu jiāng běi hái,

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

lè tiān xié qí dì zhī tuì,

乐天携其弟知退,

yǔ wēi zhī huì yú yí líng,

与微之会于夷陵,

yǐn jiǔ huān shén,

饮酒欢甚,

liú lián bù rěn bié qù,

留连不忍别去,

yīn gòng yóu cǐ dòng,

因共游此洞,

dòng yǐ cǐ sān rén dé míng。

洞以此三人得名。

qí hòu ōu yáng yǒng shū jì huáng lǔ zhí èr gōng jiē yǐ bìn chì liú lí,

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

xiāng jì ér lǚ qí dì,

相继而履其地,

huò wèi shī wén yǐ jì zhī。

或为诗文以纪之。

yǔ zì gù ér xī,

予自顾而嘻,

shuí bìn chì yǔ hū shuí shǐ yǔ zhī liú lí ér zhì yú cǐ hū xié yǔ ér lái zhě,

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

xué shǐ chén gōng zhī zǐ yuē bó sī zhòng sī。

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

yǔ fēi chén gōng,

予非陈公,

suī yù zhì cǐ wú yóu,

虽欲至此无由,

ér chén gōng yǐ shǒu qí guān wèi néng zhì,

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rán zé qí zhì yě,

然则其至也,

qí yòu yǒu xìng yǒu bù xìng xié fū lè tiān wēi zhī bèi,

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

shì sú zhī suǒ wèi wěi rén,

世俗之所谓伟人,

néng hè rán qǔ míng wèi yú yī shí,

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

gù fán qí zú jī suǒ jīng,

故凡其足迹所经,

jiē yǒu yǐ chuán yú hòu shì,

皆有以传于后世,

ér dì dé yīn rén yǐ xiǎn。

而地得因人以显。

ruò yǔ zhě,

若予者,

suī qí qióng yōu zhì xiǎn,

虽其穷幽陟险,

yǔ chóng niǎo zhī shì qù shì lái hé yì suī rán,

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

shān chuān zhī shèng,

山川之胜,

shǐ qí shēng yú tōng dū dà yì,

使其生于通都大邑,

zé hǎo yóu zhě zhǒng xiāng jiē yě gù nǎi zhì zhī yú huāng xiá pì lòu zhī qū,

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

měi hǎo bù wài jiàn,

美好不外见,

ér rén yì wú yǐ qīn zhì qí guāng。

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wū hū cǐ qǐ yī rén zhī bù xìng yě zāi。

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游三游洞记注释

下牢关:在今宜昌市西北。

汤(shāng)汤:流的声音。

白乐:白居易,乐是他的字。

江州:今江西九江。

忠州:今四川忠县。

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

通州:今四川达县。

将北还:指由通州司马改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史。

知退:白行简的字。

欧阳永叔:欧阳修,永叔是他的字。

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

学使陈公:指陈浩。学使,即提督学政,也称提学使。

伯思、仲思:指陈浩的子陈本忠,次子陈本敬。

网友补充:
    暂无!

游三游洞记评析

《游三游洞记》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的一篇记游散文,记述的是作者的三游洞之行的经历。文中描绘了三游洞的美景,追忆了唐宋时期多位诗人来此游览的经历,然后由历史人物联想到自身被贬的际遇,表达了他郁郁不得志的感慨。

网友补充:
    暂无!

游三游洞记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补充:
    暂无!

游三游洞记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补充:
    暂无!

刘大櫆 - []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雍正七年副贡生。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报罢。晚官黟县教谕。工文章。方苞誉为“今之韩、欧”。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刘、姚为桐城派之代表。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进一步发展了崇古、拟古的理论。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游三游洞记|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刘大櫆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