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西瓜“爆炸”是膨大剂惹的祸吗?

2011年,有新闻报道某地的西瓜地里发生了多起西瓜“爆炸”事件。媒体把这一现象归结于膨大剂的使用,并称使用了膨大剂的西瓜有害健康,甚至致癌等,一时间大量西瓜滞销。

实际上,通常所说的膨大剂是一种生物生长调节剂,叫作氯吡脲,简称CPPU。一般认为,它会影响植物自身激素的产生,从而促进生长。在世界范围内,它被广泛使用于猕猴桃、甜瓜等农作物上。

西瓜之所以发生“爆炸”,是由于瓜瓤的生长速度超过了瓜皮,而瓜皮的韧性又不够强,因此发生了爆裂。通过对膨大剂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它能够让西瓜发生这样的变化,因此也不大可能是西瓜爆炸的元凶。田地里的西瓜“爆炸”通常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品种问题。有的西瓜品种皮很薄,韧性不够,容易发生爆裂。

(2)天气影响。在阴雨天,阳光不足、温度降低,使得西瓜皮的韧性下降;如果雨后接着艳阳天,气温较高,瓜瓤的生长会大大加速。瓜皮和瓜瓤的这种反差很容易诱发“爆炸”。

(3)施肥过多。大量施肥会促进西瓜生长,尤其是对瓜瓤的促进强于瓜皮,因此也可能产生瓜皮包不住瓜瓤而“爆炸”的情况。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关心的是使用了膨大剂的西瓜是不是有害健康。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过量摄入总会有害健康,这就跟过度摄入食盐、白酒对健康不利是一样的道理。不过,就膨大剂而言,农业生产中的实际使用量远远低于其有害剂量。而且,膨大剂降解很快,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瓜果中的残留远远低于有害的量,所以完全用不着担心。

【科学家】奈留波夫

1901年,俄国的一位研究生奈留波夫发现,室内长出的豌豆苗比室外长出来的更短、更粗,而且不是向上长,而是往水平方向伸展。在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之后,他发现原来是点灯的气体中含有的乙烯导致了这种现象。后来,植物“短、粗、横向长”成了检测乙烯泄漏的“三项指标”,奈留波夫也成了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

【试一试】

成熟的苹果和香蕉都能产生相当量的乙烯。如果把它们和“生硬”的水果,比如梨、柿子、芒果或者猕猴桃放在一起,用袋子装起来,就能起到一定的“催熟作用”。考虑到香蕉比较容易坏,而乙烯主要由香蕉皮产生,“催熟作用”也可以只用香蕉皮。

【发散思维】为什么云南生长的花剪下来后运到北京还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