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地裂”真的会发生吗?
在电影《2012》里,我们看到山体崩塌、大地开裂,整个地球陷入灾难的深渊。事实上,现实中的山崩地裂并没有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剧烈,但离我们并不遥远。山崩指的是崩塌,一般发生在坡度大于55°、高度大于30米的陡坡上。上部的岩石或土体由于破碎或松动,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翻滚跳跃、坠落崖底或坍塌于坡脚。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北川中学旧址所在地几乎被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完全覆盖,巨大的落石轰隆隆从山顶滚下,砸毁校舍,瞬间夺走了几百名师生鲜活的生命。
崩塌往往因地震、火山喷发、构造运动、长期风化作用、狂风暴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引发,这种激发过程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缓慢的,但崩塌本身却是突然而剧烈的。崩塌体的大小、物质组成、破坏能量等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产生却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孕育和发展的。
在一些途经山地的公路边常会有“小心落石”这样的警示标志。怎样识别一个山坡或悬崖有没有、会不会发生崩塌呢?悬崖或陡坡前不稳定的岩石或土块,崩塌后会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碎块,在底部会形成扇形或锥形的堆积体,边缘的块体较大,中上部的块体逐渐减小。如果在野外看到类似的土石堆,很可能是发生过崩塌的地方,要尽量远离。在出现张拉裂缝、掉落小土石、炸山碎石的山崖,暴雨后或新开挖的陡坡,以及水位大幅变化的水库和江河岸坡等地,都是发生崩塌灾害的高危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