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物入侵的危害源于人类?
在自然界,确实存在着自然发生的生物入侵现象。物种的分布和扩张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是地球史的一部分,即使时光倒回千百次,这一结果也无从避免。只是在生物史的绝大部分时期,物种自然入侵的机会极其有限,所带来的危害也相对较小。
可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日渐频繁,尤其是最近三四百年以来,由于科技、产业、商贸、旅行等的大规模发展,地域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交通日趋方便,地球似乎越变越“小”,而物种交流的机会却无限增大。由于对生物入侵的危害一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人类或者在活动过程中无意地帮助完成了生物的迁徙,或者为了某种需求或利益,有意地转移物种,结果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生物入侵问题,引发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灾难。
德国小蠊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小型蟑螂,但其繁殖速度却比一般蟑螂快。20多年前,这种不起眼的小虫随着进口商品被偶然带到中国,结果在短短数年中大规模繁殖,几乎遍及中国所有城镇和乡村。这种“洋”蟑螂几乎已取代了国产“土”蟑螂的地位,广泛分布,难以控制和防治,给人们的生活、健康,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如果说,德国小蠊的入侵还是人类活动无意间造成的,那么水葫芦入侵世界各地水域的案例,则完全是人们有意为之产生的恶果。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水葫芦由于花朵艳丽,被许多国家当作观赏植物引种,而且它的根系可以净化水质,茎叶可作为动物饲料,因而被推广传播。结果,适应力极强的水葫芦每到一地便疯狂繁殖,很快就布满了各地的水域,不仅妨碍水道航行,还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其他本土水生植物没有立锥之地,从而形成严重的“绿色污染”,而且几乎无法控制和清除。
可见,对于生物入侵带来的种种危害,人类需要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
最早对生物入侵进行定义的是美国人埃尔顿。他在1958年出版的《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生物入侵的概念,并把生物入侵定义为: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埃尔顿奠定了生物入侵学的基础框架,并预见到生物入侵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会急剧增加。
生物入侵者因其斑斑劣迹而被视为“生物恐怖分子”。2001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了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名单。2003年1月10日,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中国第一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分别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2010年1月7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其中包括加拿大一枝黄花等10种入侵植物和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等9种入侵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