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懦弱的板栗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以下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

步所起的作用。

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教学目标〗

谈话法、启发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

篇二:三国鼎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生回答略。

师:(小结归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紧随其后相继建立起的是西汉和东汉,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在维持了将近400多年的统一局面,却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回答略。

师:(指导学生,小结归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

回答略。

师:(引导归纳)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势力,那么究竟统一北方的任务最终有谁来完成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两段选自《三国志》的史料开分析这个问题:

P106材料一:

教师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却取决于其他很多方面因素,曹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许多优势,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想想曹操拥有哪些优势?

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的问题。还有,曹操能够虚心接受意见。

而袁绍这方面我们一起来分析P106材料二:

我们看到曹操自恃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见正确意见。

设疑:终于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胜利。那么这场战役胜利的作用是什么?(看官渡之战示意图)

师:从课本上我们就找得到了(引导、归纳):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壮心”究竟是什么?

回答略。

师:曹操的“壮心”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但他要统一全国,就要挥师南下,才能统一南北。不过,他的壮心却遇到了两股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他苦心经营江南,经济有所发展,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统治日益巩固;二是西南的刘备,当时他只是一个依附别人篱下的小军阀,公元207年曹操统一北方时,他毫无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他起用了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

【想一想】我们再来看下右下角的杜甫诗: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中的“老臣”指的是?诗中又有哪一个成语故事?

回答略。

师: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并且接受诸葛亮提出的闻名天下的“隆中对策”,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同学们在课本上黄色小字部分找找什么是隆重对策?

回答略。

师:回答得很好,并且在课本上划下来。从此刘备就以此为指战略方针,第一件事就是联吴抗曹。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挥师南下的曹操展开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想一想】请同学们看赤壁之战示意图,找找赤壁的位置,并且说出假如你要去赤壁之战的遗址游览,应选择去中国的哪个省份?

回答略。

师:(引导学生浏览黄色P104小字,了解赤壁之战概况)

设疑:公元208年这场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败少。同学试着找找看,曹操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略。

师:(总结并归纳)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来到南方,不服水土,不习水战;铁锁连船,战术不当;再加上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骄傲轻敌。反过来说,孙刘联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利用曹军的战术弱点,制定火攻计划,运用诈降计,趁着东南风,黄盖成功地火烧赤壁曹操最终败走华容道,狼狈逃回北方。

赤壁之战后,天下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日益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刘备则占据四川和汉中地区,有了一席之地,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即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那么,三国鼎立局面什么时候才正式形成呢?

回答略。

师:公元222年孙权称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那么三国是哪三国呢?它们分别是如何建立的?

回答略。

师:公元200年曹操病死,草皮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都建业,;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蜀汉或西蜀,找找课本上的注释划下来。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想一想】特别注意下: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如何评价曹操呢?

生讨论回答略。

师: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他统一了北方,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评价曹操,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小结】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于兼并,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与东汉末年的混乱相比,三国鼎立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三国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在《三国演义》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课后反思】

板书不够清楚,可再细分点;课本上的地图可作为补充材料充分利用;

初一年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应少讲一些下结论性的文字,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给学生

篇三:三国鼎立

一、知识目标:

1、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关系。

2、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及三国经济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 2、能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三、情感目标:

1、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热爱我们文化悠久的中华民族。 2、曹操和诸葛亮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一定贡献,是我国历史杰出的政治家。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学习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教学过程:

创设影片情境,创设影片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三国是哪三国?你知道吗?我们所熟知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一段历史——《三国鼎立》。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2页第一段(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当时北方有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袁绍,其次是曹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曹操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你知道曹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引导学生看导入框、课本第一段内容和学生自身知识回答学生回答:(略)

教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实力大增。

一、官渡之战(板书)

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阅读 P104页最后一段和P105页第一段。

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曹操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 53 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曹操意图统一全国。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动态显示《赤壁之战形势图》

二、赤壁之战(板书) 一起归纳: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时,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就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三、三国鼎立形成(板书)

(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

学生到前面看图回答,生答后教师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 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四、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学生介绍时分别出示魏、蜀、吴经济代表成就图片。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案: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

语文园地就是要教学生识读

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做

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教案:青蛙卖泥塘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红花献给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