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教案

《白杨》借用白杨这种美丽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贪玩的发夹

白杨》借用白杨这种美丽挺拔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比喻边疆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以下是由我爱学习网小编为你带来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更多内容请访问我爱学习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特点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为什么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九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生:白杨!

师: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

生:主要讲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师:说得真准确。(在黑板上贴上字条“介绍白杨”)这个边疆指的就是老师的家乡(单击计算机键,大屏显示“新疆”)齐读。

生:新疆!

师:写“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

师:是啊!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文字退出屏幕)

[这既让学生自己观察、记忆,找出这个生字在字形上应该注意什么,又把字的音形义结为一体,适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在我们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的展示,自然而适时,在上课之始,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师: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师: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师:提得很好,老师帮你记下来。(板书:严肃)

生:我不明白爸爸介绍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学生质疑,在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学生的提问,不仅抓住了写爸爸神态的词语,也将写树与写人的词语联系了起来。说明学生已从爸爸的三句话中初步学会从含义着眼,抓重点词,寻找内在联系。]

师: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特点。(击键)

(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师: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

生: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甲: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乙: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丙: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词句训练,而且照应了自己的质疑。老师紧抓写白杨树的关联词语,既进行了深入的语言训练,又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师相机击键,大屏幕显示学生朗读这段话,在学生重点讨论的三句话上有黄色线条作标识。)

师: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坚强!

(板书:直坚强)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师: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读描写环境恶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说白杨长得粗壮、结实;“秀”是说白杨长得秀美。读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杨是长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在这么荒凉的环境中它却长得高大、秀美,给戈壁带来绿意和生机,所以说它很坚强。“高大挺秀”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高大挺秀)

师:你理解得这么好,就请你把前三个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吧!

(生充满赞美之清朗读第1至3自然段)

师:刚才第一位发言的同学,你说得也很精彩,想读吗

生:想!(朗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甲:她很喜爱白杨

生乙:她读出了赞美的语气。

师:作者写白杨是为了什么(手指字条)怎么改

生:是为了赞美白杨!

(揭去纸片,露出“赞美”一词)

师: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板书:词—体会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生:卫士!

(板书:卫士)

师:看来,白杨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独立完成填空题。

(生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师行间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生汇报,师击键,大屏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学习写白杨树的特点这一段,回顾前三个自然段,突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并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此,老师设计了填空练习,使学生全体参与,把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师: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读得挺流利,可我没听明白,谁再读

(生一字一顿认真地读,特别强调“表白”、“心”。)

师:懂了,爸爸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

(板书建设者)

(生欣然点头)

师:这儿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条)怎么改呢

生:是赞美建设者!

(揭去纸片,露出“建设者”一词。)

师:我又有心得。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句—)请同学们跟我再读这重点句。(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师:自己读,超过老师!

(生齐读)

师:原来爸爸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板书:物—人)

(指名读)

师:遗憾的是你只读出了字面的意思,它还有深刻的内含呢!

仔细琢磨我说的话,把爸爸说的第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对了,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学习,深入思考,仔细揣摩,练读这一段话。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

(齐背)

[抓重点句“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而体会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这一段话。背诵,是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与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师: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汇报阅读收获,老师的点拨恰当、适时,这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击键,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奉献)

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

生:(齐答)卫士!

[看画面,利用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建设者白杨之间的共同处: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师: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板书:段—领悟中心)

师: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生:每句都用“他们只知道”开头。

生:每句话都跟新疆有关,而且都有“新疆”这个词。

师:第14自然段我们用熟读背诵的方法,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

师: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生多数站起背诵)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

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爸爸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

生丙: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以两次“沉思”、“严肃”、“微笑”的理解,反顾了全文,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训练的原则。]

(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

生:赞美建设者!

师: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

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相关推荐: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水果沉浮

中班体育教案《勇敢的小矮人》

幼儿园教案: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小熊猫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