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王庠书_原文_翻译-苏轼
原文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①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②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③文字,才尘④忝后⑤,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⑥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⑦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解释/注释/译文
注释
本文为苏轼写给女婿的家书。王庠:荣州(今四川荣县)人,苏辙的女婿。
①堪:担当,承当。
②应:参加
③节目:原指树木坚硬的结节,这里指应举时题目较难的文章。
④才尘:才华像尘土,不值一提,谦辞。
⑤忝后:名列于榜后。
⑥得:成功。
⑦卑意:我的意思。
作品译文
已经很久没有和你通信了,这是因为我又老又生病,所以常常忘记事情,哪承受得住你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期望呢?我年轻参加科举时,记录有题目的延续与变迁,大致和这几年的题目相同。也有一些文章,文采不怎么好,但是却中举了,现在是没有了,实际上这是没有用的。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但像你这样才高八斗,年富力强,努力地学习几年,自然会有所领悟,有所收获的,其实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我的意思是希望你能成为学者,每本书都读完几次。书籍多得像海洋一般,什么方面的都有,以人的精力,不能全部都读到,只是要找那些想要学习的来读。所以希望你每次作一次计划,就像想知道古今的兴亡、圣贤的作为,专门地学习这一方面,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下一次又作一次计划,找典故、典章一类的书,都是像这样。其他方面的都仿照这个办法。这个虽然办法笨一些,但是某一天学成的时候,样样精通,与那些本本书都读的人就不能同日而语了。不是什么能很快提高水平的办法,让你见笑了。
《答谢民师推官书》是苏轼所写的一篇书信体文论,作者用生动简洁、舒展自如的笔墨,称赞了谢民师的诗文,并借此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信中指出,文章要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篇书信是苏轼文学创作基本观点的表述。
文章写于元符三年(1100)。当时谪居琼州的苏轼遇赦北还,九月底路过广州。担任广州推官的谢民师多次携带诗文登门求教,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结下了情谊。苏轼离开广州后,两人继续书信往来,《答谢民师推官书》是答谢民师的第二封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