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活水源记_原文_翻译-刘基

发布时间:2011-02-03 栏目:专题 投稿:悲凉的红酒

原文

灵峰之山2,其上曰3金鸡之峰4。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5,多松;其鸟多竹鸡6。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7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8,华阳外史弘景9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10,欧冶子11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12崖石有阁曰松风阁13,奎上人14居之。有泉焉,其始出石罅15,涓涓然16冬温而夏寒。浸17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18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19,潴20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21,又东北入于湖22。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23白野公24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25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26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27、菖蒲28。有鸟大如鸜鹆29,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30。有二脊令31,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32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予既爱兹33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34咸35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36,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37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解释/注释/译文

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晰,共分为三段:首段写山,次段写水,末段抒发感想。
作者下笔就先从灵峰山写起。写灵峰山的景色从两方面写,其一是写山顶金鸡峰上的三大特色:多竹,多枫槠、松树,多有文采而善鸣的竹鸡。仅这三多,便点染出灵峰山竹树繁茂、山鸟啼鸣的动人景象。其二是写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和景物:“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日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日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日松风阁,奎上人居之。”从古今曾在此居住或活动过的名人高士,使读者领受到这灵峰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灵气所钟,景象不凡。
作者写山是为了写水。“活水源”是题目正文。写水分四层写。第一层,从源头写起:“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泉水从石缝中流出,非常细小,却能冬天给人温暖,夏日给人清凉。起笔就使读者感到这泉水十分亲切。第二层,从泉水的冬夏不枯和由小到大,写其涌动活跃的生命力:涓涓细流,逐渐汇合就变成了小渠,水从渠中溢出向西南流去,在沙土中形成潜流,从旁渗出积成四个小池;东流至山脚下又汇聚成一个大池;再向东流注入若耶溪中,向东北又流入鉴湖之中。这水伏行旁出,时隐时现,溢淌流注,奔腾不息,犹如血脉之流贯于人体的全身,它赋予了山川自然以生命。由此,以水的动态变化初步写了“活”字的真义:“活”就是不停息的运动,“活”就是生命之源。第三层,写渠水的澄澈可爱和“活水源”的得名。这名字自然不只是指水的清澈而说的,还概括了前面已写到的两层意思,尤其是冬夏不枯、由小到大、奔流不息这层意思。至此,可以说已是生动而又充分地写出了“活水源”的含义了,但作者意犹未足,又写了第四层,那些依托这活水,栖息繁衍于水旁或水中的各种生物,鸟类,不知名的小虫子的活动,作者为读者展示了一片生意盎然的世界,这世界凭着这水而存在、而充满生机的。读者不仅进一步领聪到“活源”这“活”字的精神,而且不能不为被这“活水源”之水廖滋养而生存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所深深地吸引和感染。
最后一段抒发感慨,总结全文。作者表示他爱这“活水源”爱它三点:一是爱“兹水之清”,收束上文“澄澈可鉴”的描写;二是“爱其出之不穷”,收束上文“冬夏不枯”、流注不息的描写;三是爱它“能使群动咸依”,收束上文有关鱼、鸟、虫、草的描写。然后通过奎上人的话:“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因“其泽又能及万物”,进而从自己对水的爱,又写到白野公对水的爱,落到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身上而结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于思想意趣。这是因为这一段议论跟上文的生动描写前后呼应,前面的写景为后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而后文的议论又将前面的写景提高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这篇游记写得质朴清新,生动传神,富有生趣,其记叙颇受《山海经》影响。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出了这个“活”字。不仅山活,水活,而且刘基笔下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朝气,都是活的:山水草木虫鱼是活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想也是活的。作者从对自然景物的体验中,提炼和升华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示了他本人的胸怀气度是那样的开阔、明朗。
《游栖霞紫云洞记》是清末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所作的一篇散文游记。这篇文章先写出紫云洞的地理位置和游览时间,然后,从洞外深入洞内,“据栏下瞩,洞然而深”。接着,细写洞内景物:壁势、壁苔、壁纹、天光、蝙蝠、怪石,“奇诡万态,俯仰百状”,犹如一幅美妙的图画,使读者如同亲游其洞,亲观其景。这篇散文景物描写无不传神,文笔生动而简洁,笔墨中蕴寓着丰富的情感。
光绪己亥年(1899年)四月,作者同陈吉士和他的两个子以及他的一个弟弟,一起游览紫云洞。游览之后,作者凝神回想洞中景色,想将其画出,却突然遇到友人,心中大乐,于是写了这篇游记。

相关推荐:

陈祐传_原文_翻译-宋濂

孙峻传_原文_翻译-陈寿

张无垢勤学_原文_翻译-无名氏

袁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士燮论》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