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阳货欲见孔子_原文_翻译-孔子

发布时间:2011-02-06 栏目:专题 投稿:愤怒的战斗机

原文

孔子" target="_blank" title="阳货欲见孔子">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解释/注释/译文

一说认为: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去,是为不明智。孔子内心根本就不想去见阳货,所以故意选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这样种行为本身是不诚实,是一种虚伪。“邦无道则不仕”是孔子学术的一个重大原则,可是面对阳货对这一原则的批判,孔子居然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声称是,可见,孔子主张的这一原则是多么软弱无力。事实上,从孔子为管仲的行为辩护,以及孔子面对弟子的反对和质疑还要坚持去为谋反的公山弗扰的手下去做官,都可以看出孔子对“邦无道则不仕”这一原则,是自相矛盾的。
二说认为:元代胡炳文《四书通》中对这一段的认识:“此一事耳,而见圣人之一言一动皆时中之妙。孔子" target="_blank" title="阳货欲见孔子">阳货欲见孔子而遽见之,非中也;既有馈而不往拜之,非中也;不时其亡则中小人之计,非中也;不幸遇诸途而又避之,则绝小人之甚,非中也;理之直者其辞易至于不逊,非中也;辞之逊而或有所诎,非中也。圣人不徇物而亦不苟异,不绝物而亦不苟同,愈雍容不迫而愈刚直不屈,此其所以为时中之妙也。”我觉得这一段的解读非常好,孔子行事处世中的智慧和高明之处,无不尽数展现。其既能坚持自己原则又能睿智处事的精彩形象放在今天,依然很有教育意义,令人佩服。所以仁者,一定是有大智慧的人。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孔子仕鲁,已在阳货失势之后,不自相矛盾。
注释
①选自《史记》。
②传(zhuan):指《论语》,下面的引语出自《论语·子路》。
③恂(xùn)恂:诚恳谨慎的样子。
④鄙人:乡野的人。
⑤信:同“伸”,这里有取信、使……相信的意思。
⑥“桃李”二句:桃李并不说话,但是由于花朵美丽,果实甘香,人们自然会接踵而至,在树下踏出一条路来。蹊(xī):小路。
⑦知:熟知。
⑧信于士大夫也:被士大夫们信赖。
⑨诚:确实
译文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相关推荐:

孙武_原文_翻译-苏洵

齐人说靖郭君_原文_翻译-刘向

齐庄公出猎_原文_翻译-无名氏

《荀子·法行》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武承嗣营求为太子》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