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班超传_原文_翻译-范晔

发布时间:2011-02-09 栏目:专题 投稿:长情的啤酒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建初三年,率疏勒等国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会徐幹适至,超遂与幹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以徐幹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遗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幹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与超交代。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罪被征如超所戒。

解释/注释/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他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章帝建初三年,班超率领疏勒等国的士兵共计一万多人进攻姑墨国的石城,攻破城池,杀敌七百多人。班超想趁势平定各国,就上奏书请求增兵。奏书交上去后,章帝知道他可以成就功业,就和朝臣商议要给他派兵。平陵人徐幹向来和班超志同道合,上奏书表示愿意奋力投身辅佐班超。起先莎车以为汉朝不会出兵,就投降了龟兹国,而疏勒的都尉番辰也再次反叛。正值徐幹到来,班超就和他一起攻打番辰,大败对手,斩首千余人,活捉了许多俘虏。建初八年,朝廷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授予他享用大将才能享有的仪仗乐队和旗帜。授予徐幹军司马官职,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的使者,将锦帛赏赐给乌孙的大昆弥、小昆弥及其臣下。李邑刚到于窴国时,正值龟兹国攻打疏勒国,他因恐惧而不敢前行,就上书陈述说西域的功业无法成就,又大肆诋毁班超拥着爱妻,抱着爱子,在国外安乐享受,根本没有顾念国家之心。班超听说后,感叹说:“我没有曾参的美德,却也屡遭谗言的攻击,恐怕要遭到朝廷上下怀疑了。”于是就送走了妻子。章帝深知班超的忠诚,就严厉责备李邑说:“纵使班超拥着爱妻,抱着爱子,那一千多个渴望归乡的将士,怎么又都能和班超同心呢?”于是命令李邑到班超那里接受他的调度。章帝诏示班超说:“如果李邑还能在域外任职,那就留在你身边做事。”班超马上就派遣李邑带着乌孙送来做人质的王子返还京城。徐幹问班超说:“李邑先前亲口诋毁您,想败坏西域的事业,现在为何不依照诏书将他留下,派遣其他的官吏护送质子回去呢?”班超回答说:“你这话就说得太浅薄了。就是因为李邑诋毁我,我这才把他送回去。我问心无愧,为什么还要怕人言是非呢。贪图一时的痛快把他留下来,这不是忠臣的行为。”班超在西域生活了三十一年。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回到洛阳,被封为射声校尉。当初,班超被召回来时,朝廷任命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和班超进行交接。任尚问班超说:“您在国外三十多年,而我是年轻后辈,却要承接您的事业,任重道远,但心中没有长远的计划,您应该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吧。”班超说:“我年老糊涂,而您一直身处高位,我班超哪里比得上您呢!一定要说的话,我就提一些愚笨的建议。塞外的将士,本来就不是恭敬孝顺的子孙,都是因为犯了罪而被发配到边疆的。而蛮夷民族性情接近禽兽,难以驯养,容易出事。如今您性情严厉急躁,但水太清澈则没有大鱼,政治过于苛刻则难以使民众和睦。应该减少约束简单从事,对小的过失要宽容,只要把握大的方向就可以了。”班超离开后,任尚曾私下对自己亲近的人说:“我以为班超肯定会有一些出奇的策略,谁知说的都是些极其平常的话。”任尚到西域几年后,西域就开始谋反叛乱,他因而被征召回朝治罪,果然出现了班超所劝诫的那些情况。
注释
(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2)使:出使。
(3)闻:听说
(4)谓:告诉,对......说
(5)左右:身边近臣
(6)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7)方来:将要来
(8)欲:想要
(9)辱:羞辱
(10)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以:用
(11)为:表时间,在,当,于
(12)请:请求,请让我
(13)过:经过,走过
(14)行:走
(15)何为:做什么 为:做
(16)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了……罪。
(17)盗:偷盗
(18)至:到
(19)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酣,痛快
(20)诣(yì):拜见,谒(yè)见
(21)缚:捆绑
(22)曷:同“何”,什么。
(23)为:做
(24)固:本来。
(25)善:善于,擅长
(26)避席:离开座位。
(27)之:代词,代指这样一件事
(28)则:就
(29)为:是
(30)为:成为,变成
(31)徒:只,独,仅仅
(32)其实:它们的果实。其,指橘和枳。实,果实。
(33)然:如此,这样
(34)异:不同
(35)得无:莫非
(36)使:让
(37)耶:语气词,相当于“吗”,“呢”
(38)熙,同“嬉”,戏弄
(39)病:辱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去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后,对身边的侍卫、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侍卫、大臣回答说:“在他到来时,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说:‘这人是做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这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他酒喝。他们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谒见楚王。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水土不同啊。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盗吗?”
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相关推荐:

梁鸿尚节_原文_翻译-范晔

三字经_原文_翻译-王应麟

王恭从会稽还_原文_翻译-刘义庆

万石君罗文传_原文_翻译-苏轼

《宋史·董敦逸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