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_原文_翻译-欧阳修

发布时间:2011-02-23 栏目:专题 投稿:个性的汉堡

原文

修顿首再拜启。得书,卑情不任欣慰之至。戎狄侵边,自古常事,边吏无状,至烦大贤。伏惟执事忠义之节信于天下,天下之士得一识面者,退夸于人以为荣耀。至于游谈、布衣之贱,往往窃门下之名。则士之好功名者,孰不愿出所长少助万一,得托附以成其名哉!况闻狂虏猖蹶,屡有斥指之词,至于执戮将吏,杀害边民,凡此数事,在于修辈尤为愤耻,每一思之,中夜三起。然修无所能,徒以少喜文字,过为世人见许。此岂足以当大君子之举哉?况今世人所谓四六者,非修所好,少为进士时不免作之,自及第,遂弃不复作。在西京佐三相幕府,于职当作,亦不为作,此师鲁所见。今废已久,惧无好辞以辱嘉命,此一端也。某虽儒生,不知兵事,窃惟兵法有勇有怯,必较彼我之利否,事之如何,要在成功,不限迟速。某近至京师,屡于诸公间,略闻绪言攻守之计,此实当时之宜,非深思远见者孰能至此?愿不为浮议所移。古人所与成事□,必有国士共之。非惟在上者□知人为难,士虽贫贱,以身许人,固亦未易。欲其尽死,必深相知,知之不尽,士不为用。今豪俊之士,往往蒙见收择,顾用□如何尔。此在明哲,岂须献言。然尚虑山林草莽,有慷慨自重之士,未得出□门下也,宜少思焉。若修者,恨无他才以当长者之用,非敢效庸人苟且安佚也。伏蒙示书,夏公又以见举。某孤贱,素未尝登其门,非执事过见褒称,何以及此?愧畏!然某已以亲老为辞,更无可往之理,惟幸察焉。

解释/注释/译文

(我)欧阳修顿首再拜书启。收到您的来信,我私下里内心非常欣喜慰藉。西戎和北狄侵犯我们边境,自古以来就是常事,戍边的官员无能,以至于让您费心。我私下认为您忠义的节操在天下彰显,天下能有幸见您一面的士人,回去后就向别人矜夸,当做荣耀。至于那些地位微贱的交游闲谈、平民百姓之流,更是常常冒名出自您的门下。那么,喜好功名的士人,谁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擅长稍稍帮助您一下,得以依傍您来成就自己的美名呢!况且我听说边境强暴的敌人非常猖獗,屡次有呵斥指责我们的言辞,甚至追逮杀戮我们的将士和官吏,残害边地平民,所有这些事情,在我欧阳修看来尤其愤怒羞耻,每想到此,半夜多次起来(没法入睡)。
然而我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因为稍微喜欢写文章,就过度地被世人舆论称赞。这些哪儿能承当你的举荐呢?况且现在世人所说的四六文,并不是我的喜好,年轻时为了考进士难免要习练,自从考中以后,就放弃了不再写作。在西京辅佐三相幕府时,按照职分应该写作,我也不曾写过,这些尹师鲁都见到的。现在荒废已经很久了,真担心写不出好的文章,以至于辱没了您的美好的任命,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我虽然是一个读书人,不懂军事,但私下认为兵法讲究勇敢和胆怯,必定要谋虑敌我的有利与否,结果会是怎样,关键是要成功,不在于快慢。我最近到京都,多次在王公大臣之间交游,大致听他们谈论攻守的谋略,这些实在是现实形势非常需要的,如果没有深思远虑,这些人能到这种地步吗?希望您(选用才干的标准)不要被浮华的议论所改变。
古人能一起成就大事业的,一定有国家的栋梁参与。不单是身居高位的人把知人善任当做难事,一般的读书人虽然贫穷微贱,能将自身投靠给正确的人,本来也不容易。想要他竭尽死力,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他,了解他不够透彻,士人也不会被使用。当今的豪杰才俊,往往已经被收纳录用,只是(不清楚)使用的程度怎样。这些道理都是您知道的,哪里需要我再进谏。可是我还考虑山林草莽之中,还有慷慨豪迈自我珍惜的英雄,没有被您收录于门下(为您效劳),(您)最好稍微思考一下。
至于我欧阳修,很遗憾没有其他才干来供你驱使,不敢效仿那些平庸的人苟且生活享受安乐。承蒙您写信推介,夏公又因此举荐。我孤陋微贱,一向不曾登门拜访(夏公),要不是您过分地褒扬称赞,哪里会到这种地步?实在惭愧惶恐!只是我已经因为亲人年老(需要赡养)拒绝了(夏公的)举荐,现在更加没有可以前往(任职)的道理,恳请您明察。
范公名讳(是)仲淹,字希文,世代居住(在)苏州。范公出生两岁就(丧父)成了孤儿,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长山朱氏。(他)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感伤流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南都(去)。(他)进入学堂,要求自己更加严格。过了五年,(他)通晓了六经的要旨,写文章,论述一定以仁义为根本。祥符八年,(他)考中进士,被礼部选为第一名,做了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家接母亲来奉养。范公年少时(就)有非凡的气节,对于(个人的)富贵贫贱毁誉快乐忧伤,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他侍奉皇上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元昊(在)河西反叛,延州危急。范公请求(朝廷允许)自己守城,于是做了延州的知州。范公做将领,务求慎重,不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功利。(他)在延州修筑青涧城,开垦军田。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叛贼带领三万骑兵来袭,范公告诫诸将:“开战后,(如果)叛贼败走,追击(敌人)不要过河。”(开战)不久叛贼果然败走,追击的将士没有渡过河,河另一边果然有伏兵。叛贼阴谋没有得逞,就领兵撤退了。由此各位将士都很佩服范公。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范公据守(延州)三年,士兵勇敢,边地富足,恩情威信遍及(延州),于是决定谋划攻占横山,收复灵武,元昊多次派使者称臣求和,皇帝也就召范公回(朝廷)了。当初,范公使归附的羌人为朝廷效力,让(他们)把守边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他(在延州)采取的各种措施,(一直到他)离开后(延州)人(还)十分感激他。
庆历三年春天,(皇帝)任命(范公)做枢密副使,(他)五次推辞(皇帝都)不答应。(范公)到(京城)几个月后,(皇帝)让(他)做参知政事。(他)每次进见,(皇帝)一定用(使天下)太平(的重任来)要求他。范公叹息说:“皇上重用我到极致了!但是事情有先后,(要)在长久安定(的情况下)改革弊政,不是朝夕可以(做到的)。”不久皇帝两次赐给(范公)亲笔诏书,催促(他)逐条陈奏天下大事。他做参知政事,才一年就被罢免了,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旧的政策。言官就(趁机)用歹毒的事诬陷他,全靠皇帝体察他的忠心,不听信(谗言)。
当范公病重时,皇帝赏赐药物慰问(他)。(他)死后,(皇帝)停止上朝一天。因为他临终的表奏中没有任何要求,(皇帝就)派人到(范公家里)问他家人的要求。追封(范公)兵部尚书(的官职),用来表示对他哀悼抚恤(的待遇)很丰厚。范公为人外表谦和内心刚直,乐于行善,广有仁爱。母亲死的时候,他还很贫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有了财产(就)乐于施舍,心胸非常豁达。

相关推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_原文_翻译-苏轼

隋书·韦世康传_原文_翻译-魏征

混水摸鱼_原文_翻译-无名氏

《旧唐书·杨绾传》原文及翻译

《长物志》序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