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猫之父”王宏的十年创业
“蓝猫之父”王宏的十年创业
在梦想即将实现之际,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蓝猫之父”王宏却弃“子”而去,踏上了第二次创业的历程。 10年前,王宏涉足卡通领域,当时,国内荧屏上的卡通形象几乎是清一色的“舶来品”;10年后的今天,王宏已成为一个改变产业命运的人物,他缔造的“蓝猫”成为了中国荧屏上最耀眼的卡通明星,而由他担任总裁的民营公司——湖南三辰影库公司,开创了动画产业化的先河,成为了与中央电视台动画部、上海美术制片厂齐名的国产动画生产者。 王宏是少年得志的那种人。1984年,而立之年的青年导演王宏以一部《走向远方》的电视剧,将自己推向了中国电视艺术的前沿阵地,获得当年度飞天奖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等五项大奖。然而,王宏却放弃了光明的前途,涉足一个陌生的领域。 “蓝猫之父”的角色塑造 王宏涉足动画纯属出于“英雄主义情结”。1990年代初期的中国卡通令人尴尬。中国的孩子们只要打开电视,从荧屏上跳出来的就是“一休”、 “米老鼠和唐老鸭”、“机器猫”等“洋货”。国外的卡通大片让国人对国产卡通产生了悲凉的滋味。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有更多更好的中国人自己的卡通呢?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自己放牧的卡通黑马! 王宏的渴望是他改弦易辙的最初动机,而失败促他成行。王宏回忆说,1992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对音像教材进行招标,而且表示教育部门没有资金支持。凭着一句“国家有困难,我们自己掏钱干”,拿到了22门课程制作权中的18门。 也就在这一年,王宏在湖南长沙湘雅路一个小作坊里开始了他的第一只“蓝猫”的“苦心饲养”,开始了他的“蓝猫之父”的角色塑造。 1993年,王宏制作的九年制教育动画教材进入发行阶段的时候,王宏所在公司的主办单位却出于种种考虑对王宏“喊停”了。满怀失落、年已不惑的王宏全心投入了改变一个产业命运的行当——卡通动画,成立了东方卡通制作有限公司。 1997年,王宏遇到了北京三辰公司董事长孙文华,合资成立三辰影库,做《新编10万个为什么》的动画卡通片。这时的王宏对卡通片的制作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电影卡通已经被迪斯尼做到头了,而现在是个电视时代,只要我们能坚持做几百集甚至是1000集,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几年,就不会有不成功的可能。”王宏看好《10万个为什么》的题材,将其改编成《蓝猫淘气3000问》,并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做最后一搏。 1998年,公司开始制作科普动画系列片《蓝猫淘气3000问》,内容涉及宇宙星空、海洋环境、人文历史、生物百科等领域,并通过蓝猫、淘气、菲菲、鸡大婶等活泼、夸张的卡通形象表现出来。但此时,资金的瓶颈也开始凸现,“总共不到1000万元的资金,做到100集时已所剩无几了。”王宏回忆说。不得已,1999年6月,王宏把《蓝猫淘气3000问》免费送给北京电视台播出,换回每集45秒钟的贴片广告时间。“我们根本没打算在300集内见到什么回报。当时美国、日本把在国内已经是很老的片子拿到中国收很低的版权费,要想和他们竞争我就干脆白送,利用电视台给我的每天45秒的跟片广告时间,我天天打招商广告。”3个月后,终于有7至8家投资者来联系。“到210集时,湖南三辰与娃哈哈达成为期3年的广告合作协议;播到240集时,招商银行与湖南三辰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播到270集时,迪斯尼授权商、汕头添乐公司开始开发蓝猫系列文具”。 2000年该公司增资改制为湖南三辰影库卡通节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王宏担任总裁,同时兼公司主题产品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片《蓝猫淘气3000问》的总导演、总编剧。从2000年6月起,《蓝猫淘气3000问》同时在全国1020家电视台播出,占国产动画片播出的60%以上。香港亚视从2002年3月在香港大规模播出后,香港媒体称之为“中国人的骄傲,卡通片的奇迹,电视圈的神话”。台湾东森卫星电视2003年1月起连续播出900集,被称为“海峡两岸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 与网络握手造就奇迹 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卡通片的成功令美国迪斯尼、华纳和日本NHK的代表都难以置信:中国的“三辰”居然能将动画片做到1000集以上,这只中国“蓝猫”居然以其宏篇巨制的长度进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这个叫王宏的“蓝猫之父”居然后来者居上创造了世界动画的奇迹! 在影视和卡通制作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中国传统手绘动画显然已不能适应我们所处的这个网络时代。据有关资料记载,动画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所绘制的原画达100万张之多,画了近2万张动画背景,耗费纸张达30多吨,历时整整五年之久! 蓝猫在王宏的构想中是一部长篇巨制,如果再重蹈动画片《西游记》的“覆辙”,将必败无疑。 早在东方卡通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王宏即在公司成立了科研机构,确立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方向。王宏为“蓝猫”的生产开发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网络集成制作系统,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动画制作计算机“无纸作业”。 这个软件平台的使用,把卡通片生产从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带向计算机流水线作业的大工业生产方式迈进了一大步,使动画生产的整体效率达到传统工艺的16倍。由于蓝猫大量运用了国际领先的三维动画技术,使“三辰影库”成了同行业中惟一完全利用计算机鼠标进行动画制作的厂商。 三辰卡通就是这样完全依靠计算机流水线作业,使卡通节目日产量达到每天2集,每集15分钟。即使是三维画面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蓝猫淘气3000问之恐龙世界》这样的大片,“三辰”也能做到每天出品1集。现在的“蓝猫”已制作了1500多集。 动画片居然赚大钱 如果说“蓝猫”的成功仅仅是她所产生的收视覆盖率和她进入吉尼斯记录的长度,显然是有些偏颇的。 “蓝猫”的成功还在于她打破了国产卡通片只能由政府投资、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传统理念。 王宏对 “蓝猫”巨大商机的捕捉源自生计所迫。在国内,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制作成本可能高达30万元左右,而在电视台播出一次,版权收入甚至只有100元。王宏意识到,仅仅依靠这样的版权和贴片广告是无法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动画制作公司单纯靠播放动画本身收回成本并赢利,几乎是不可能的”,蓝猫需要开拓新的盈利模式。 王宏纵观国际动画片市场的发展态势,得出了一个结论:动画片市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当然是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个层次便是由卡通的品牌效应所衍生的产品,比如服装、饮料、玩具、儿童用品等等。 2001年9月起,王宏领导下的湖南三辰影库卡通节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介入卡通形象衍生产品的产业开发,用“蓝猫”文化品牌整合产业,开发出了横跨图书、音像、文具、玩具、服装、鞋袜、钟表、童车、食品、饮料、保健品、日用品、电子用品等十几个行业的系列衍生产品6600多个品种。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北京蓝猫玩具公司等13家专业形象授权产品生产公司,建立了北京蓝猫卡通产品销售公司及哈尔滨等12家区域销售公司,发展了3000家各类蓝猫产品专卖店,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卡通产品营销网络。已初步形成了通过供应链的物流、物权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5个平台,构建了一个跨行业的“从艺术形象到生产供应再到整合营销”的“蓝猫”产业群,基本具备了“新经济”的“技术、传媒、网络和品牌”四项特征。 2002年,湖南三辰公司的版权收入为1.5亿元,相关产业收入2.8亿元。2003年至今,公司的版权收入为8000万元,相关产业收入6.7亿元,形成了一个年销售收入达7.5亿元的产业群。湖南三辰公司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案例。 基于此,王宏描述了他宏大的梦想,“到2010年,达到年产动画片10万分钟,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的产业集群销售额1000亿元。”。 重塑梦想 然而,就在梦想将要实现之时,王宏却断然离开了。 “出走”是为了更好。王宏说,从一个导演艺术家的艺术审美层面来看,他觉得卡通剧的定位应该趋于多元化,可是“蓝猫”却主要是给低幼年儿童看的。而且,在当今民族复兴的时代,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应该是勇敢而充满智慧的,所以蓝猫只能是个配角形象,不能作为主角。可现在修改已经不合适了,因为要保持形象的一致性。另外,由于当时是草率起步,蓝猫在制作上也有些粗糙。 作为“蓝猫之父”,他承认依现在的“蓝猫”的品牌效应,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其衍生产品的前景应该是可观的。单说离开“蓝猫”,据他自己说,经济损失上亿元!王宏又直言不讳地,“蓝猫”虽然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但含金量不高。 他将重塑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卡通形象,重铸一个卡通品牌,为湖南的经济建设添点活力。 在王宏离开“蓝猫”一个多月后的6月28日,王宏为他的新公司与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共同创办动画系签署合作协议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王宏在谈到他与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合办动画系时,道出了他对卡通领域的一贯很具远见卓识的观点:卡通艺术和卡通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中国动画虽然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史,但我国目前动画年产总量不足3万分钟,需求缺口至少在30万分钟以上。据测算,要解决30万分钟的缺口,至少需要2.5万名卡通原画人才,配套辅助性人才在3-5年内必须达到8-10万人,而我国目前动画创作的有效从业人员竟不足3000人。 无疑,这是一个不需要再去寻找的巨大商机:如果谁能够在三、五年内培养和聚集2-3万名专业人才,谁就有可能成为全国动画的制作中心,谁就有可能抢先占据因节目缺口带来的巨大市场。 蓝猫的出现,湖南从零起步,超越上海、苏州、深圳、北京等具有动画生产传统的地区,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动画制作基地,生产和播出都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摩根斯坦利在《全球投资报告》中对11种产业建立起世界级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影视文化业所需年限远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能源和建筑行业,在中国这个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期的国家,这种预期的年限可以缩短至5年甚至是3年。 王宏希望,湖南通过最具有发展前景、最具有产业带动性的卡通产业的爆发力,开创出一个中部经济崛起的新模式。(龙昊、罗武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