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末路英雄姜维最后的卫国之战

发布时间:2013-04-03 栏目:专题 投稿:大胆的鲜花

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并不是马上就掌握兵权的,先是蒋琬后是费祎主持朝政,这期间,姜维一直作为军事主将,在汉中西北一带作战,积功甚巨,当为蒋琬费祎之下第一人。蒋琬费祎死后,他升任为大将军,已经掌握了蜀汉军务大权,由曹魏一小吏成为蜀汉大将军,蜀汉对其确实不薄,而姜维蜀汉也是尽忠职守,忠心耿耿。

关于为什么不回防成都的问题

沓中的时候,姜维并不知道魏军两路南下。(如果兵未发就给敌放知道了动向,魏不是太失败了)何以见得?“维闻锺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邓艾传》)。很姜维明显得知汉中受敌后,反映还是非常警惕的。按《姜维传》就意思比较模糊,“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这就可以理解为是被打败撤退了,到底他在沓中是被打败了还是主动撤退的?应该认为主动退的,疆州口还有战斗力和追兵“大战”,还能在战后回阴平,有余力欲救桥头,不是残兵所为。沓中应该是主动撤退,损失很小。“维为邓艾所摧”指的是是与追兵在疆州口的大战,突围损失较大。这样两传就不矛盾了

在剑阁,不救锦竹的原因,我引先用邓艾的一段话“(……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兵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这是邓艾的估计,姜维不可能想不到。看似是进退维谷,左右都是死。但其实哪头轻那头重,今天我们一目了然。钟会带到的兵有十余万众,吞掉了诸葛绪的三万余人,不知道有十几万。邓艾的带出来的三万余众,经过了与姜维的交战和穿越艰险,不知道还剩多少。不光钟会人数占绝对优势,而且钟会得到了关口(关城,阳安关口)的积粮,邓艾却深入险要,没有补给。这个时候要姜维放下钟会这边去救成都,才是脑袋秀逗。况且看来日后锦竹也不是因为兵少才失守的,而是因为诸葛瞻战术不当,他临阵战死事小,却让“众皆离散”,使得“艾长驱至成都”。诸葛瞻那边真的是不应该败。并且古代交通通信落后,姜维知道诸葛瞻失势,回救根本来不及。

江由马邈投降也是一件无法意料的事情。其实邓艾孤军深入是成败系于一发的事情,他能滚下来又不能再顺着滚上去,等钟会回去姜维回来他还没拿下据点的话,真是面临关门打狗的尴尬,但到底他运气,好遇到了马邈。蜀汉官员面对疲软的偏师尚且如此,一遇大军南下怎么可能不望风披靡,举国投降呢?我们凭什么相信没有姜维蜀汉能存在的更久?我们凭什么相信蜀汉不修兵戎就能安保社稷?

当得知诸葛瞻败退后,姜维引兵南下。如何能够撤退而不被追击,姜维用了什么计策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很显然,撤退人马并没有遭到钟会毁灭性打击,这就不可能是手忙脚乱的逃跑,而是临危不乱的全身而退。这一举正是做好了随阿斗固守成都或南入东投的准备,可惜谯周之流却早已吓破了胆……

关于姜维沓中究竟有多少人的问题

有人以为姜维沓中集中了蜀汉的主力,造成国内兵力空虚。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如果是这样的话人数应该是很多了,蜀最后还有10万多人,我猜想他有个5万不过分吧。但从下面两段看,却有些问题。“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使诸葛绪去武都,高楼,首尾讨。”(《曹奂转》)“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钟会传》)“以罗取维”就是包围战术。让人数三万余人部队对五万左右的部队进行包抄,却也说不通。而且魏一幅千万别给他跑了的意思,却还要让邓艾完成三万多人灭了五万人这个高难度任务,未免太儿戏了。而后面又交代“雍州刺使诸葛绪去武都,高楼,首尾蹴讨”,要是这样还不如两路和一路呢。可见姜维沓中人数不可能太多。大军在外的说法恐怕不能成立。

有关汉中防御体制

这个防御体系很符合蜀汉当时的国情,也很反映姜维的个性。但总被说成眼高手低的表现。但问题不是出在这个防御体制上,是出在人身。“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姜维传》)可见问题出在了关城的失守。汉、乐二城自始至终没有出问题,而姜维已成功的挫败了魏军的拦截计划到达阴平,正要赶赴关城。这个体系的功能完全可以在这次战役首次中体现。但这里出了一个蒋舒,一个叛徒。又是一个马邈!(要是原因真如《蜀记》所言,我也真是无语了)老出这些家伙的话,就是“重门”也保不了平安。(别跟我说要是多几道防线,叛了一个还有N个不叛,人多了出叛徒的概率也要加大的。)也许阳安关口阴平桥头守兵的确少了一些,但这怎么也不会是姜维的责任。早在大军南下前就上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姜维所能做的也已经做完了,其他的就不该,也不他是负责的了。PS:关城=阳安关口

关于姜维的军事能力

唉,败军之将,却也不怎么好说,说好了不能服人,说差了又不是那么回事。狄道斩徐质,洮西破王经都能证明,姜维的军事能力不弱。但王经和徐质,不是打仗特别有名的大将,做掉他们有杀小号的嫌疑,这里也不搬他们来秀了。

还是拿靠对抗姜维发家的邓艾等人说事吧。“四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邓艾转》)一,二,三,四,五,邓艾王颀牵弘杨欣诸葛绪,这些人不干别的,就一个任务,“以罗取维”。换句话来说就是把姜维团团围住,再设道保险,可别让他跑了。结果诸位都知道——说实话,姜维能回到剑阁扛住钟会,这已经使魏巨没面了。

还有“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邓艾传》)(桥头应该就是阴平吧?还不确定中)。这一手太妙了,好耍了诸葛绪。尤其是让“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时机卡的那么精确,太帅了!关于姜维的记录我只找到很少,评论倒是多的要命--。作战记载往往只有战果,这些作战过程都在别人的传记里。而这些传记里一般只会记载当事人的光辉事迹,想找有关姜维机敏,真是不太可能的。但还是有这样精彩的战术被记录,真是太棒了。

纵观郭淮等人传记“维退”,“维遁退”多,“维败退”非常少,就是所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绕”,很符合少数对多数的战争。他用兵应该是很灵活,机动性很强的。说姜维用兵向来卤莽,是不合适的。虽然段谷那次的确损失的确大,一次顶几次了,可是毕竟有胡济的原因,并非是完全因为姜维轻敌。

关于姜维的影响力

姜维不是天水匹夫,我暂且不说。况且《郭崇四事》指的也是刚刚投降的姜维,对于魏而言的意义。“……蜀之所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穴,用力为易。……”(《曹奂转》)。蜀汉只有姜维是个人物,平时没办法现在还容易收拾些,敌国皇帝这么说,不可能是在吹捧他吧。

“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曹奂转》)言外之意:要是抓不住就拖住,别让他跑了也就行了。

“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艾……。会统十馀万众,……”(《钟会传》)去围追堵截姜维的占了出兵人数的一半。姜维到底轻重几许可以知矣。

还有条,“(诸葛恪围合肥新城)是时姜维亦出狄道。司马景王……乃使郭淮,陈泰悉关中之众,解狄道之围;敕毋丘俭等案兵自守,以新城委吴。”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放着刚刚大破魏军于东关的吴军20万不管,来对付姜维,可见姜维的存在对于魏是什么样的威胁。

关于姜维最后的奋斗

钟会之乱本来不属于回防战,但还是加进来吧。姜维的诡说可以说是钟会着手谋反直接原因,这一计策之奇之妙,是孙盛罗里八嗦的说的那N条排比也不能否定。裴圣都已经说了“设使田单之计,懈逅不会,复可谓之愚暗哉!”(别理会孙盛的义愤填膺气势汹汹,他说谁都这鬼样子。)说真的,姜小维真的是太倒霉了点,钟会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事情坏在钟会一个颇为信任的帐下督和一个叫胡烈的八卦男身上。说一千道一万,叛徒太可怕了,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说这件事情体现了姜维明断不周,也太牵强了点,小兵不归他,这种敏感时期盘查钟会的亲信他想干什么?实在不妥。

这一举除了显示姜维的惊人谋略之外,更能体现出他惊天泣地的精卫精神。首先,国君已经投降了,他完全可以歇歇心,无论是谢甲归田,还是入魏为官,别人不会有什么非议。其次,他的遇到待遇是非常优越的,钟会对他的态度惊人的客气,而诏书上也以“蜀之豪帅”相称。功名利禄的话,不难得到,完全不该在这一棵枯树上吊死。为什么要以身家性命去为了刘姓的江山拼死一博?是为了汉室?(注一)是为了知遇之恩?(洗脑暗牧诸葛亮--)(注释二)不得而知。但无疑他为信念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是不会被成王败寇是世俗所掩盖的,谁也不该谴责这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斗士!

注一:孙盛说姜维身为魏人却被背国,其实是很不合理的。220年魏才正式建国,而姜维是203年出生,这个时候已经是十六七的少年了,本是大汉子民。而翼县偏远,汉羌混杂,等魏统治渗透过来也要一段时间,不服篡汉政府的思想也是有的。姜维的烈士爸爸没于战场的时候,怎么算也是汉朝未亡时。姜爸爸是大汉忠烈——那姜小维就是大汉烈属--。虽然魏认这一挡子事,还赐官中郎,但毕竟改变不了姜小维的赤血丹心,心存汉室--。后来号称正统汉室的诸葛亮来解放倍受压迫的人民了,也就那么回事啦,怎么说这方面都是没问题的……

注二:一般理解是诸葛大神发现,挖掘,推举了姜小维,使魏一个小边将幸运成为了大人物,也许他自己也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但我还挺为这小伙子不值的。非常RP的发现,邓结巴当年为典农上计缘(主管当地祭祀,记录功绩上报朝廷的重要官员),例行公事的时候见用。要知道当年姜小维干的就是上计缘这个差事。邓艾一个说话结巴的放牛娃都能“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因此被起用,姜维应该也会有机会。他的条件要优越多了,不但有个烈士爸爸,仪表谈吐也不会弱了。(不相信?诸葛大神那肉麻的荐表是那么容易被忽悠出来的吗?当然你们可以说诸葛亮一向看人不准,不过这恐怕要再开个帖子讨论。)

被诸葛亮残杀同胞并虏走洗脑的姜小维,陷入亲子离散的痛苦;日后旧地重游物是人非,开始残杀昔日的同胞和虏掠人民,让无辜者陷入同样的痛苦绝望——这是双重的不幸。不管姜维在蜀有好多少的发展,他被迫入蜀所伴随的痛苦不是高位能弥补的。羁旅托国的艰难,功败身死的结局,以及身后咄咄逼人的责难还不考虑在内。

关于那封信?也可能是有的。大敌当前还冒险回翼县的姜维不可能不是孝子,但他那时却是回不去的。形势上他逃不回去,道义上他也不该回去。维,约都是维系的意思,但到底姜妈妈还是没牵住儿子。(也许挥不去的乡土情节,也是他执著北伐的原因之一。)

关于姜维的一些碎碎念

卫国战争无疑最终是失败的。很多人认为这当然是姜维的责任,谁让他是蜀汉大将军!投降的算他用人不当,打败仗的算他调度不当,甚至上书不被采纳都归结到他不知道清君侧。国尚未亡的时候他说的不一定算的,盖棺论定的时候却绝对要找他负责……这,这不是不讲理嘛?

姜维不能比谁谁谁谁,我已经无话可说了。跳水记分还有个难度系数呢,为什么诸位就不考虑考虑?人家有个挺能知人善任的君主撑腰,不用担心被害。也有比较丰厚的国力做后台,围城也不用担心补给。更有一群能搞内政的同僚,常年再外也不会让宦官弄权。被丢到姜维那种进退维谷的险恶处境,还不一定怎么样呢。

姜维算不得帅才?远在沓中规划还到阴平关口的防御,不惊不乱的面对大敌当前。所谓的帅才已经合格了!怎么说将帅是领兵打仗的,为什么还要管清君侧,官员编制,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啊?能作到这个的只有诸葛大神了,他还有蒋琬等人的背后支持……而且因为太费心……过早的累死了。

说他是亡国之乱相?他是将军,什么时候成相了?说他常年在外不理朝政,“不理朝政”?汗,他又不是皇帝!难道蜀汉政府就给他一人发工资吗?其他人干什么吃啊。我实在想不出一个将军常年征伐在外有什么不合理,就像我不能理解一个角色死了留一具白骨怎么就不河蟹了。要怪就怪蜀汉无人,把他推到了风头浪顶,独担重任。

相关推荐:

西域之王”班超,是怎样用武力手段征服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得?

中国古代的特种兵军团,都是几百个人追着好几万人打!

海军史上最惨烈一战,却因汪精卫秘书泄密,痛失全歼日本海军机会

惊!赤壁大战中曹军失败的原因竟然是这样

汤尧兵团:蒋介石留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兵团的覆灭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