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历史上的宰相权力很大有的时候甚至威胁到皇帝,那么皇帝们会想出什么办法削弱呢?

发布时间:2013-12-25 栏目:专题 投稿:爱撒娇的大山

中国古代王朝当中皇帝就是一国之主,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操心,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总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所以皇帝便把自己的一些权利交给了宰相,这么一来宰相权力很大,有的皇帝就会很头疼。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宰相皇帝的左膀右臂,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社会地位。我们都知道,西汉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三套平行的官僚体系,分别为丞相率领的外朝官、大将军率领的内朝官、以及处理皇帝与皇族私人事务的宫廷官。有一些宰相甚至可以架空皇帝,把控朝政,使得君王失去了原本的权力。而这对于每一个君王而言,都是不能够接受的。于是乎,为了防范于未然,一些比较先见之明的皇帝,便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而做出了一些措施,比如汉武帝,此人设置了内朝。

正是由于丞相的权力太大,皇帝不能亲自裁决政务,所以像汉武帝这样以英明神武自诩的皇帝是无法忍受的。自武帝以后,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以大将军为首的尚书。汉武帝设置内朝的目的很好理解,就是制约外朝官僚权力,提高皇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汉武帝可谓是费尽心思,他不仅设立了“大司马”、“领尚书事”,还设立了“侍中”、“散骑常侍”之类的官职,使得宰相权力到了很好的分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汉武帝的这个行为开始出现弊端,并使得大司马大将军这个职位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无人可以制衡的地步。卫青去世之后,汉武帝将卫青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光封为了大司马大将军。而此人,在汉武帝去世之后,曾经凭借自己的势力扶持皇帝亦或者是废除皇帝,可见其权势之滔天。

到了东汉时期,大司马大将军这个官职也一直被沿用下来,并且成为了外戚势力的象征。比如到了东汉末年之时,董卓便凭借董太后的缘故而被重用,并最终把控朝政,将皇帝当作傀儡,甚至废了皇帝,扶持汉献帝登基。虽然后来,董卓兵败了,并且被杀了,但是对于汉朝而言,却带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而汉献帝则在此之后彻底沦为了傀儡,毫无皇帝的威严可言。

宋朝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宋太宗先后制定削弱相权的措施。宋沿唐制,中央设三省六部。但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无甚实权。另“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又称都堂,长官为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为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与宰相同议政事”,“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协助君主处理政事,成为实际的行政宰相,以掌管中书门下宰相应处理的大事。

于是,将原三省六部长官排除于国家军政大事决策权之外。因而宰相的行政权被参知政事瓜分,没有皇帝的特别诏令,是不能执掌任何国家大事的。

宋代还把宰相的军权给枢密院、财政权给三司。枢密院是军政办公之地,长官为枢密使,掌管资料、军事情报和调动军队。枢密使是最高国防官,是军事宰相,但手中无兵。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三个部门。可见这样的看起来好像权力分散开,很有利于皇帝的统治,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北宋将“事无不统”的宰相之行政、军事、财政权三分,因而宰相只剩下有限的权力。当宋朝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时候,由于权力归粉分散,新的弊端又产生。当时人说:今中书主民政,枢密议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所以说宰相权力分割也不是完全有益于统治的。由于分割宰相权力,是非中央权力过分分散,各部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产生许多新大问题,是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大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皇帝和臣子的关系真的很微妙,倘若管理不当的话,就可能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

相关推荐:

同样是背叛项羽,帮助刘邦,为何项伯与丁固的命运截然不同?

盛唐衰落的罪魁祸首是冷湿气候?唐朝衰落原因

揭秘:崇祯帝因何最终改变主意赐死魏忠贤

揭秘:因为一夜情改变中国历史的西汉女人是谁

让古代女囚生不如死的酷刑“铁莲花” 堪比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