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同样的计策,诸葛亮似懂非懂,对手反倒炉火纯青

发布时间:2014-12-04 栏目:专题 投稿:羞涩的小白菜

(加盟作者龙七公子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三国时期,蜀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曹操去世后,魏国便由攻势转为守势,蜀国则由守势转为攻势。诸葛亮、姜维频频兴兵伐魏,且胜多败少,但却始终无法实现吞魏的宏愿,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致使军心、民心逐渐涣散。

从战略上来看蜀国是失败的,在连年战争中损耗巨大的蜀国无力再抵挡魏国的连续攻势,最终走向灭亡。

但从战术角度来看蜀国也并非没有过机会。第一次北伐时,蜀将魏延曾建策诸葛亮:由他率精兵万人,直出褒中,由子午谷偷袭长安诸葛亮则率大军出斜谷,趋长安会师,此即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可一向用兵谨慎的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这是因为诸葛亮根本没有理解此计‘奇正相合,出奇制胜’的精髓,故终生似懂非懂。然而这一计的精髓,却被魏国的后辈邓艾深刻领悟到,故而在灭蜀战役中,邓艾敢于冒奇险,出阴平道,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县,直趋成都,迫降后主,立下不世之功。最终,在战术层面上,蜀国也败给了魏国

为更直观地展现诸葛亮不采纳“子午谷奇谋”的失算之处,笔者从计策实施背景、计策风险指数、可行性分析的角度对“子午谷奇谋”和“阴平偷渡”进行对比:

其一、实施背景

第一次北伐时,魏延便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谋”: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我愿领兵一万,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我军便可在长安汇合。但诸葛亮坚持自己“先取陇右,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的计划。第一次北伐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大军杀来,顷刻之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曹魏整个朝廷“朝野恐惧”。然而诸葛亮的战绩也仅限于此,随着战事的发展,形成了弱蜀与强魏在陇右对峙打阵地战,中了曹魏的“致人”之术。实际上“平取陇右”乃舍敌咽喉而取其无关痛痒之处,且诸葛亮一击不胜反而打草惊蛇,此后数度北征,曹魏已在各险要之处重兵防守,故终诸葛亮一世,再难占到丝毫便宜。而从魏国事先无防备来看,“子午谷奇谋”完全具备战术突然性,是有极大的可行性的。

邓艾“偷渡阴平”的计划,则是在钟会十三万人的主力部队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挡住,以至于“虑粮运悬远”而“议将去归还”,灭蜀行动面临着中途夭折的极度困难背景下提出的。邓艾指出:“如今贼寇大受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县,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姜维虽死守剑阁,但在这种情形下,他一定得引兵救援涪县。此时,钟会正好乘虚而入。如果姜维死守剑阁而不救涪县,那么,涪县兵力极少。兵法说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进攻其空虚之地,一定能打败敌人。”面对困境,邓艾所提出的策略是完全符合实际形势的。

其二,风险指数

世人皆以为,诸葛亮不敢实施“子午谷奇谋”的原因是因为此计太过凶险,风险指数太高。从实际情形来看,此计危险之处在于:1、子午谷道路险狭,危险系数极大,一旦魏军卡住谷口,轻则劳而无功,重则全军覆没;2、魏国守将夏侯楙未必会弃城而逃;3、就算攻下长安,也未必守得住。

邓艾“偷渡阴平”的计划风险指数就比“子午谷奇谋”低吗?1、阴平道“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部队行此险地,一旦敌人有所察觉,那将是全军覆没。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险地中从出来仍然是个问题。2、既然是“偷渡”,不可能用太多人,最多万人精锐而已。这万余人将面对涪城守军,绵竹守军和成都蜀汉的中央部队,如果蜀军临威不乱,固守待援,那么邓艾这万余人后无援军,内无粮草,能有作为吗?

其三、可行性分析

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笔者针对其风险指数作逐一论述:1、反驳风险一:久镇汉中的魏延熟悉当地地理状况,此建议必是可行,同时诸葛亮首次北伐带有极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魏国无论在军事上,物资上,甚至在精神上连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可能在人烟荒芜、崇山峻岭的狭长山谷中留下一支伏兵呢?2、反驳风险二:夏侯楙何许人也,史载此人只知蓄伎纳妾,聚敛钱财,凭借“主婿”的裙带关系而都督关中,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膏粱子弟,衙内式的人物。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断“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是完全有道理的。3、反驳风险三:笔者认为夏侯楙贪生怕死,素不知兵,以魏延老于兵革,料敌审己,同时具备战役突然性,可谓是胜算尽握。况且,诸葛亮首次北伐,有十万大军,兵力“ 多于贼( 指魏军)”。此时赵云、吴壹、马岱等宿将尚在,关西胡羌诱而招抚之以为臂助。诸葛亮魏延分别率领的主力与偏师会师于潼关,然后魏延配合诸葛亮夺取陇右,这样八百里秦川,“ 咸阳以西”确实可以“一举而定”。更何况魏延之谋有西汉韩信成功的范例在先。

再看邓艾“偷渡阴平”,他率军克服万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突然兵临江由,蜀人还浑然不觉,守将马邀惊慌投降,江由失守。此后邓艾长驱直入,蜀国无险可守,“偷渡阴平”取得了重大成功。

诸葛亮拒不采用“子午谷奇谋来看,的确应了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符合对手司马懿的评价“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除了军政,诸葛亮在军事谋略上实属略逊一筹。

试问,刘备在平益州的时候带的谋士是谁?是庞统;

试问,取汉中的时候带的军师又是谁? 是法正。

在这两次蜀国最重要的战役期间,诸葛亮更多的扮演的是汉初萧何的角色,镇守后方,转运军粮,定国安邦,他并不具备张良那样“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

相关推荐:

哥萨克骑兵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哥萨克骑兵是如何成为几百年来全世界最强骑兵?

为什么杀了汉平帝的王莽 总是被人说他穿越了?

霍光的凄惨下场是自己造成的吗?

刘备曹操与孔明的逆袭之路

揭秘历史上曹魏大臣司马懿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