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生不逢时的悲情英雄姜维

发布时间:2015-02-13 栏目:专题 投稿:爱笑的羊

姜维作为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在蜀汉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中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个人的成败是与蜀汉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所作所为:像叛魏降蜀,不忠;抛弃母亲,不孝;连年北伐,不仁;不战降魏,不义。也颇受后人的非议。

姜维的身份十分复杂,他本为魏人。《姜维传》上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人,少孤,与母居。。。。。。。。。。。。。。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为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宫中郎,参本郡军事。”由此可知,姜维的出身很好,还是“烈士子女”。这让他很早便身居高位。这样的人轻易投降显然不太可能。除非受到了外因的刺激,才会发生内因的变化。果然在《三国志》与《魏略》上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建兴六年,天水太守得知诸葛亮出兵北伐后,仓皇逃窜。逃跑不说,还怀疑姜维等人与蜀军有瓜葛。于是“夜亡保上邽”等到姜维等人发觉后,早已大势已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和几位同僚被迫投降。由此可见,姜维的背叛完全是天水太守的多疑所致。姜维是没有任何责任的。而在这次战役中,姜维也与母亲失散。姜维投蜀后,很快得到了诸葛亮蜀汉高官的信任,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不久就“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还统领了5000蜀军精锐——虎步兵。而此时,他才不过27岁。以一个降将的身份得到如此成就。不能不说姜维能力之高。而这时,根据孙盛《杂记》记载:“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孙盛对此颇为不满说其“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但我认为,作为那个纷乱的时代。亲情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姜维自幼与母相依为命。他不可能如此绝情。孙盛的这段记载八成是假的。至于姜维之母。史无明文,恐怕再难与自己的儿子相会了。这是那个特定的年代所致,怨不得姜维。毕竟忠孝不能两全。所以说“姜维不孝”,这一点也是有待商榷的。

再说说姜维的连年北伐。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看的。曾给蒋琬写信称赞姜维。(见《姜维传》)姜维感念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这也让他走到了人生的顶点。诸葛亮死后,政治上的继任者是蒋琬,费祎。蒋琬是支持姜维北伐的。也进行了不少战略构想。只是由于旧疾复发而未能实现。如果说蒋琬是鹰派的话,那费祎就是名副其实的鸽派。他不仅不支持北伐,还限制姜维出兵人数。我每次想到姜维带着不足万人的蜀军与魏国的数万虎狼之师相抗衡。不由得不禁感叹唏嘘。与费祎争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新降之人,不卷入蜀汉各党派的明争暗斗就已实属不易,还上赶着往前凑?可以说就算他与费祎这样的老臣争权,结果必然是对姜维极为不利的。况且费祎的话本身也有些道理。在这种局面下姜维只有退让的份。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姜维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无法被人所接受的现实。但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姜维一次次的挫败了名将如云的魏军。在费祎死后,姜维才多次出兵北伐。史载姜维北伐胜少败多。因此就有人说姜维穷兵黩武。但是大家请注意,穷兵黩武的意思是说: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战争。从表面上看,姜维确实是这样,但大家请不要忘了。姜维的对手是拥有九州之地的魏国,它不仅地大物博,名将也是数不胜数:郭淮,邓艾,钟会皆为一时之选。这一点,本为魏人的姜维很清楚。如果他不去攻打魏国,让它安心发展。那么不出几年,魏国的实力将会远远超过仅有一州的蜀汉。那时怎么办?只有等死。可面对这么一个大家伙,兵出少了有用吗?这一点诸葛亮明白,姜维明白。所以他们才会不断地出兵,让魏人得不到一丝安心发展的机会。这才有机会再去完成兴复汉室的夙愿。就算这些原因都是错的。那么怎么没人说诸葛亮这个“始作俑者”穷兵黩武。可还是有许多人不理解,谯周就写过一篇《仇国论》来劝谏姜维。可以说姜维面临的不仅仅是魏军的威胁,他的后方也不平静。将军无法全神贯注的去打仗已经十分被动了。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姜维还是把魏军卡制在了子午谷一线,让实力占优的魏国被动防守多年。这在军事史上简直是个奇迹。从中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感受到姜维的能力确实高超。也可以这么说,姜维延续了衰败中的蜀汉政权。而且蜀亡时还有10万大兵,94万百姓(见王隐的《蜀记》)。这样的情况还能叫穷兵黩武吗?

最后看看姜维投降,我要说的是,蜀汉的灭亡主要责任并不在姜维身上。而在于政治的糜烂。《姜维传》记载:“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弄权于内,阴欲废维树右大将军阎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反成都”可见当时蜀汉政权腐烂到了什么地步,连堂堂大将军都不敢回国都。他也曾劝刘禅杀掉黄皓,作为一个蜀汉毫无政治背景的降将。他已经到了臣子的职责,可刘禅哪里听得进去。说的过多还会让刘禅反感。如果再有一些人在旁边落井下石。姜维想不死都难。所以,万般无奈的他只好去沓中屯田。后来汉中失守后,姜维把守剑门关,以5万士卒挡住了钟会前进的脚步。若不是素有胆略的邓艾偷袭阴平得手,成都方面不战而降,姜维迫使钟会撤退退兵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姜维降魏也是受了刘禅的命令,这一点在史书中写的明明白白。

姜维的死更是悲壮,姜维投降后。看到钟邓不合,认为有机可乘,实行了一条大胆的计策。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当时已经成功地排挤走了邓艾。若不是最后关头掉了链子,恐怕真的就能得手了。最后被乱兵所杀。而魏军还残忍的解剖了他的尸体。据我所知,这是三国里最悲惨的死法了。为了蜀汉,他付出了多少。一目了然。有人说姜维贼心不死。给他强加了种种骂名,但是我想这在一心为国的姜维眼里已经算不上什么了。当时的他其实有很多选择:真降,战死沙场。一个得到富贵,一个得到英名,都是一时之选。但真降,他如何对得起诸葛亮的地下英魂,战死沙场?要注意的是作为蜀汉最有能力的领导者,他要的不是一个虚名而是要让蜀汉继续存在下去。所以,为了复国大业,姜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道路。成则功盖千秋,败则身败名裂。在我的眼里,无论他成败与否,在这一刻,他都是一个大写的人。况且他一旦战死沙场,麾下5万士卒也绝难有生还的可能。这还能说不仁不义吗?

千百年过去了。关于姜维人们讨论了一代又一代。盖棺却难定论,成了这个悲剧英雄最终的结局。据说四川剑阁姜公词上有一幅名联。我用它来表达对这个悲情英雄的缅怀:

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丹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相关推荐:

皇陵居然葬太监!史上唯一葬入太监的皇陵

华佗被杀惨剧:失去的不仅仅是青囊经

拜倒在东洋女间谍'石榴裙'下的民国高官

被日本算计的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是奇耻大辱!

有一种抗日叫做“逼蒋抗日”?蒋介石的“被动”抗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