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由赵云的官职出发说说子龙的地位问题

发布时间:2015-02-15 栏目:专题 投稿:眼睛大的豆芽

子龙的地位,历来是受争议的。有两种观点,从同一点,即子龙的官职出发,却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

第一种观点,被现今贬子龙的人尊为至理:就是子龙官职不高,是他能力有限。这些人往往把子龙和关张马等相比,认定子龙没有大的战功,所以不配得和他人相等的官职,也不受刘备的重用。很遗憾,这些人大多是要批子龙到底的,只要对他们有利的解释,不管是不是合理都要拿出来。常常歪曲词意,例如说子龙出身不过是刘备的卫队长(浑不顾这种说法的不合理性)。持这种说法的人,因为要把官职和能力完全挂钩,所以通常对“云别传”大肆攻击,认为云别传不是真的,里面赞美子龙的话都是假的。对云别传的妄批,已经被多数认真治史的人否定。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将云别传大部收录,可见其真实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历代史家都对云别传表示肯定。

批子龙的人又往往说,子龙根本没有勇力。却没看到,陈寿杨戏两个当时的蜀人对子龙的评语,是“强挚壮猛,”“猛将之列”“俱以忠勇称”。而唐朝对文史深入研究的薛登亦有,“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撝?”一说——虽然褒孔明多点,但仍是赞赏子龙之勇。太平广记中则将子龙汉水一战列在骁勇篇里。由此可见,古人对子龙的评语,亦是以“勇”著称。

否定子龙能力的人,不能否定他个人的勇力,就用一个含混的“统率力”来说明他不是个帅才。说他没有单独带兵打过仗。的确,子龙因长期处在中军,单独统帅军队作战对比关张马超甚至魏延都较少。然而,他有单独统军的能力。他在南征四郡时,曾打下桂阳,并任太守,入川时,他和孔明张飞是分头行动的,从江州(重庆)以后,他是单独行动,直到和刘备等会师成都。汉水一战,虽是遭遇战,足以显示了他应变的能力,而最后箕谷之战,以少数兵力牵制住曹军主力,使孔明主力能顺利兵出祁山,在败后而能整军而还,这都是他有优秀统率力的证明。而箕谷的失利,主要原因应是由于街亭的失败在先。而所谓的“j不戒之失”,则很有可能是指烧去赤堐北栈道的关系。子龙做为疑军主帅,失利自也要被贬,他被贬为镇军将军,是贬了一级,但同孔明斩马谡等街亭部将,孔明自己又自贬三级看相比,显然可以看出子龙的过失不算大。

仔细读史,看刘备占荆州夺益州时,需要收买人心,网络众人。刘备取益州本身就是不仁义之举,当时益州若非刘璋坚持投降,想死战的也有一些。而投降了刘备不服气的大有人在。为了收买这些川人,刘备封他们官,赏他们钱,颇疏落了他手下的旧人,如孔明,子龙等。取汉中刘备命黄忠为后将军,又是为了安抚荆襄之众,结果还导致了关羽的大发脾气,不肯拜前将军位,还说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的狠话。

至于任魏延为汉中太守,一军皆惊,现在批赵者一般说这是因为在刘备眼里魏延比子龙能领军,这可是不确切的。张飞本想做汉中太守,难道说,文长在刘备眼里比张飞还重要?首先,魏延是个喜欢表现的人,不是个可靠可以放在身边的人。刘备给他一点好处,可以使他更死心蹋地为他卖命。这一点网友阿啡颇有论述。而当时的汉中,久经战乱,曹操在占汉中之后,尽拔当地的居民还长安,是以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所以汉中虽是军事重地,但可以据险固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起来不算太难,又只是一片荒野,没有多少老百姓了。太守之职,本是要治理百姓的,而魏延的太守之职,不过是个空名,最终还是以军事防御为主。而汉中终蜀汉之世,人口始终没有补上,给北伐粮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刘备明智的决定,把张飞放在这里,其实没有必要。张飞驻的巴州,人多粮广,反而才是很重要的,是个好差使。所以基于用文长为汉中太守这一点来说明文长比子龙益德强,是有问题的。

综上所述,认为子龙官职不高是能力问题的观点,是不成立的。网友学富五车,明心斋,天变雨纹等人都有很好的论述,一一否定了这些对子龙无中生有的批判。

第二种说法,则是子龙的职务所在,是执掌中军要位。刘备离不开子龙,也不放心让别人担负此任。中军为三军之本,是刘备自己的大本营。在战时,刘备亲征,中军为最主要的机动兵团。可以从子龙随刘备汉中看出他是被派出独当一面的。而在非战时,则是保护刘备和维护首都治安的中央军卫戌部队。不被信任的人是不可以也不可能放在这里的。而子龙历任牙门将军,诩军将军,都是中军要职。后来他为中护军,则更是中军统帅(当时蜀有五军,前后左右中,前后左右四军,设将军及护军参军等位,将军为主将,唯有中军,以中护军为主将)。而中护军有掌管军中武官选任之责,更需要知人善用的人来承担。没有刘备的信任,则不可能担任这些要职。刘备用手戟打说子龙投曹的人,又说,“子龙不弃我走也。”任子龙为留营司马,特任掌内事以震摄孙夫人,都说明了他对子龙非常信任。从这一点来看,子龙是受重用的。

从子龙的长子赵统的官职虎贲中郎,行领军来看,则可看到他是负责保护刘禅的禁军。这些可以说明刘备父子和赵家父子都有著密切的关系,把自己的安全可以放心。托付给赵家人。

但用这种说法解释子龙没有机会单兵做战,导致官职不高,目前还不是主流,大多数支持子龙的人,例如雨纹,学富等,仍认为这是刘备不会用人,“汉家待功臣薄”的原因,他们推论,刘备孔明各有所好,刘备喜欢勇狠之人,孔明喜欢有口才文才的文人,那样,稳重谦虚,作风朴实的子龙,在一个需要凶勇斗狠,积极表现自己的时代,就会被忽视了。他们的想法也很有道理。

也有不少人认为,子龙的官职,之所以不及关张马超,甚至于黄忠,主要有子龙不爱名利的原因。所以刘备大肆封赏诸臣时,完全可以封赏子龙,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得不得封赏封赏是为了使本来不为自己卖命的人向自己效忠,那不管多苦多难都不会离开自己的人,给不给封赏的结果都是一样,还不如再多收买几个人给自己出力。这一点我个人觉的非常有道理。

再谈子龙的想法:很多人都为他抱不平,为他跟随了刘备却得不到重用而遗憾。那他是怎么想的?

子龙的理想抱负,及本身的性格都决定了他对个人利益的淡然。刘备给他多少封赏,他应不会在意。从一开始,子龙的抱负就是救民于倒悬,拯汉室于危难。这就决定了他会选择刘备。从刘备传看,刘备在入川之前,口里时时不忘仁义和兴复汉室,同法正的一段“我与曹操如水火“的对话,以及在新野逃亡而不忘百姓,都可以看出他的确符合子龙的标准,虽然他屡屡失败,但到他取荆州时,他还称得上是个仁主。所以子龙当是坚定不移的跟随刘备,而且至少到荆州时期还是没有怀疑过刘备的动机。

而在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可以看到,当时刘璋旧人有不少人是贪图名利的,这和刘备旧人大多很清廉(廉者有孔明,子龙,邓芝为例)不同,但,刘备没有办法不重用这些人。就是这样,还有不少益州人一风吹草动,不是叛乱,就是投降吴魏(最后怂恿刘禅不战而降的,还是这帮人),刘备在很多当地人心中,始终不是正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备不可能还继续以德行来评价众人。所以他会重用刘璋旧人法正,李严这些品格上有严重缺点的人(当然,李严和孔明的恩怨还是另有原因),对许靖这种爬墙背主的人想弃之不用也不行,反而封以比孔明还高的官。

这时,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一个希望自己的主公是个明主的人,看到主公做出一些违背初衷的事(例如掠夺成都百姓府库,大肆封赏,导致国库空虚,要发铸直百钱充实国库),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我想,多少应该是有的吧。所以,子龙才有劝阻分田之举。孔明才会有法正之说(有人告诉孔明法正多行不义,孔明叹说可法正对刘备太重要了,不能管)。但是,他们应该还都相信,和残暴的曹操(这一点我再想给了不起的曹操平反也平反不了),出而反而鼠目寸光的孙权(曹丕都瞧不起他,称其为鼠子)相比,刘备还是算“仁”的(从他一开始就能招贤纳士,以诚信待人,有刺客不想杀他,反告诉他来意的故事,善待对己不善的刘巴,不追究投降曹魏的黄权等用人待人之法可以看出他的为人还算不错),即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仁义。而且,刘备依然想恢复汉室(虽是为了自身),因此,子龙孔明他们不会放弃对刘备的支持。

子龙的心愿,从始至终,都是要消灭国贼。这从他阻分田和谏伐吴都可以看出来。两次,他都提到了国贼。一说,国贼非匈奴,一说国贼乃曹操所以他是以曹操为主要敌人,希望刘备能消灭曹氏,重建国家。刘备东征是否正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成功了,未必不好。但问题在于,弃魏伐吴和刘备当年在荆州宣称和曹操势如水火的誓言,是完全不同路的。而子龙,依然是那个时侯的观点,所以他才会谏阻伐吴。子龙对刘备的劝阻,和益川本土人士的劝阻,出发点不一样。川人对荆州的得失本无所谓,大多想偏安一隅。而子龙的思想还是比较单纯的,还是因以大局为重,先灭国贼。也可以说,在刘备集团多数人失去了方向的时侯,子龙是少数的维护著刘备当年理想的人之一。

刘备伐吴的失败,使蜀国陷入了危机。内乱外患,蜀国成了三国最弱的国家。子龙心中,应是痛苦的。但他仍以兴复汉室为目标,积极参与北伐。可惜,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也是所有孔明北伐失败最大的一次,从此以后,蜀国再无起色,而子龙又匆匆辞世,终于没有机会实现他的理想。这是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整个刘备集团的悲剧。但我想,子龙只会因为没有完成救民于水火,重兴汉室而遗憾,而不会为个人得失而烦恼。我们为他抱不平,应还是叹息他壮志难酬,而不仅仅是为他“不受重用”啊。

清王复礼评赵子龙——-

维顺平候,勇盖当世,通身是胆,护后救主,严重整齐,特任内事,初定江南,继平蜀地,不近夏侯,不娶樊氏,慎虑周详。超飞巯帝。田令归民,绢为冬赐,匪仅虎威,颇饶经济。谏止伐吴,忠言逆耳,箕谷虽奔,军资无弃。雄伟非常,贤慈孰此。全体将军,惟侯而已。

相关推荐:

史上著名四大空城计:共和国哪两位元帅也曾用过

当时慈禧的加急懿旨为何没能救宠宦安德海一命?

明末第一猛将刘綎是怎么死的 刘綎生平事迹介绍

赵高祸秦的真相 只因父母兄弟均死于秦始皇之手

皇帝“特立独行” 不仅葬礼简单 墓地还多次被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