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 为什么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发布时间:2015-08-09 栏目:专题 投稿:现实的战斗机

在明朝的时候朱棣是非常想成为皇帝的,但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竟然直接立了孙子朱允炆为太子,在朱元璋临终之际的时候最放心不下就是手握重兵的朱棣,最后宣朱棣南京城,这时候朱棣明明就在城外,但为什么却一直不进去?

朱元璋建国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严格制定了皇位的继承法,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他的皇位,因此他的太子朱标,是国家的合法继承人,可他没有想到,朱标会死在自己的前面,无奈之下,他只能是让朱允炆来做太子。

其实他当时还有着不少能力出色的儿子,像燕王这些人都是非常有能力,可这些人的身份不合适,朱元璋不希望引发藩王的内乱,于是就没有选择让其他的儿子来继位。

后来他在南京病重,临死前的朱元璋也是特意给燕王下了道旨意,让他来进京奔丧,这个旨意就有些意思,因为朱元璋当时颁布的旨意,是不允许各地的藩王过来奔丧的,却唯独是让燕王过来。

其实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险起见,燕王在他的这些儿子里面,不仅能力最为出色,手里的兵力也非常强大,他长期在北京留守,已经成为一个有势力的藩王,要说当时有哪个藩王可以威胁到朝廷,朱棣肯定是头号人选。

朱元璋到了晚年,自己的猜忌心变得更重,他为了保证皇位的交接顺利,先后杀掉了无数的功臣,这些功臣都与一些藩王有着联系,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要保证自己孙子的政权不出问题。

可他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并不是非常放心,因此才会选择不让这些藩王奔丧,否则,万一有藩王利用奔丧这件事,带着兵进入京城的话,那朝廷肯定是要变天。可他特意是让朱棣过来,明显就是准备要把朱棣给控制住,像朱棣这样的人,放在地方上肯定是没有办法控制住的。

把他放在京城里面,肯定能防止他做乱,当然,朱元璋也希望借着这件事来考察一下自己的儿子,万一他有异心,朱元璋是准备随时把他给杀掉。可朱棣也并不傻,他就没有进入南京奔丧,结果朱元璋在死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他还连续问了身边人燕王来否,可朱棣一直都没有过来。

这件事朱元璋其实还是有些心软,以他这样的性格,但凡他对一个人不放心,是容不得你不来的,可朱元璋自己的孩子们,还是下不了这个狠手,况且当时的藩王身边的军队已经被削除。

他们手里的权力没有那么大,朱棣倒是非常明白,自己要去奔丧的话,很有可能就回不来了。当时朝中的藩王没有办法去奔丧,唯独他可以去,就算老爹没有想对自己怎么样,可朱允炆心里必然会多想,事实也是如此,朱允炆见到自己的爷爷死前一直在惦记着朱棣,心里也产生了猜忌,他明白朱棣的能力要比自己强,也比自己更加有资历,看到爷爷对朱棣这么重视,他就更加害怕朱棣了,这也导致他上位之后对朱棣进行了严厉制裁。

随着建文帝与燕王矛盾的加剧,靖难之役还是无可避免的爆发了,经过数年征战,朱允炆兵败自焚,燕王朱棣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皇位。不少人称,朱元璋临终前曾连喊三遍朱棣来否,而朱棣却在南京城外而不进城,主要是曲解了《明太宗实录》一书。

这部《明太宗实录》,其实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的言行。不过,后来嘉靖给朱棣改了庙号,使得“明太宗”成了“明成祖”。古代帝王的《实录》,原本是应“据实而录”的,但现实中却往往有“为尊者讳”的做法。而夺权者朱棣的《实录》,便有许多杜撰的情节。

朱棣朱允炆手中夺权,逼死了建文帝,原本就是乱臣贼子,但毕竟成王败寇,掌握了话语权的朱棣,开始丑化朱允炆、美化自己。其中朱元璋病重时诏朱棣进京的一事,便是如此。按《明太宗实录》所记载: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明太宗实录》卷一

这段文字其实便是杜撰出来的。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刻意丑化建文帝,甚至称明太祖晚年曾要诏自己进京,把皇位传给自己,而朱允炆和齐泰等人却阴谋夺取皇位,甚至家传圣旨,强令自己回到封国。

其实,此事早有史家谈及,如《明通鉴》便曾指出,一些称太祖欲立燕王的说法,皆是朱棣修改《太祖实录》的结果。同样,《明太宗实录》中关于朱元璋临终时问朱棣是否来京的记载,也是颇不足信的。

事实上,朱元璋已然预料到燕王等人会不利于朱允炆,故特意立下遗诏,让各王留在封地,不要前来奔丧

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听朝廷节制。

可以说,所谓朱元璋欲立燕王临终又相见朱棣,却被朱允炆等阻止一说,纯属是无稽之谈。如读史书不假思考,将铅字皆信以为真,是很容易被古人牵着鼻子走的。

相关推荐: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杀死了 司马迁为什么可以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

没有扬声器的古代 将军们在誓师大会的时候是怎样给数十万大军讲话的?

她是清朝最丑的公主却让所有人都怕她,连慈禧都被骂得没脾气

毛泽东一生经典语句:98%中国人竟然不知道

南宋抗蒙五十年:最怯懦的南宋却是蒙古最大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