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抗战中八路军如何从几万发展到近百万?让这个故事告诉你真相

发布时间:2015-11-18 栏目:专题 投稿:大方的毛豆

抗日时期,共军人数从几万人发展到百万人,而且好像未见如国军那种强征行为,可以说,发动使用人力资源效率方面明显要高于国军。那他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征兵呢?

其实八路军刚刚开始征兵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天福哥来分享一个八路军征兵的故事

1937年8月,王宗槐调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上任不久,组织部长黄克诚即派他参加司令部秘书长舒同带领的工作团,去定襄招兵

以往红军招兵,都是本着“政治动员,自愿报名”的原则进行的。定襄招兵,依然遵照这一原则行事,难度可就大了。因为群众对红军有好感,每次招兵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这次,他们是以八路军的名义招兵,当时人们对八路军一时还不太了解,加上军服与国民党军队十分相似,人们误以为他们是军纪败坏、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军官,自然无人自愿报名参军。

为了让老百姓把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区别开来,舒同王宗槐等人采取了四条措施:一、 不论天晴天阴,总把写有八路军3字的大草帽背在身后;二、 宣传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 严格执行我军秋毫无犯的铁纪;四、从臂章入手,一有机会就指着左臂上的八路军臂章对大家说:我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救国救民的队伍。

定襄、五台等县,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活动,加上红军东征、平型关大捷等,都给人民留下了好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宣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工作团召开群众大会,由舒同登台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遗憾的是,舒同的江西口音太重,群众听不清。王宗槐便在一旁当翻译,他口齿清楚,宣传效果很好,百姓都称他“王翻译”。

宣传发动工作进入到报名参军阶段时,王宗槐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舒同展示书法。展示地点就设在定襄一中的对面。青年们爱听红军故事,主持会议的王宗槐便在大伙的掌声请求中讲了红军以字换盐的故事

“3年前,我们在苏区反‘围剿’,盐比金子还贵,红军没盐吃,哪有力气行军作战呢?红军队伍里有个年轻人拍着胸脯说,‘这有何难?派俩人,跟我进县城,背盐去!’部队领导将信将疑,‘背盐?吹牛吧?好,给你派两个!’傍晚时分,3个人回来了,果然背回了两小袋子食盐。怎么来的?卖字,用字换来的。大家觉得奇怪,‘你连毛笔都没有,用什么写的?’那同志便在自已的破棉袄里撕出一块棉絮,说,‘这玩艺儿,绑在棍子上,这叫红军笔,好用得很呀!’”

故事说到这里,王宗槐卖了个关子,说:“想不想见见那位以字换盐的书法家?”

“想!”会场掌声雷动。

这时,舒同举着“抗日救国,报名参军”的横幅走上了讲台。王宗槐介绍说:“这位舒同秘书长就是那位以字换盐的军旅书法家。”接着,他接过舒同手中的横幅向大家展示,“这字就是他用红军笔写的,现在,请舒秘书长当场展示,以谢晋民!”

舒同在一片掌声中绑好了红军笔,当场泼墨挥毫。王宗槐则在一旁说:“都说八路军是土包子,不对,里头能人多着呢,就说舒同秘书长吧,不仅才学渊博,字也写得好!在南方时,老财们出钱还买不到哩!”

许多青年学生从后排挤过来求字,舒同便不停地书写,不断地奉送。那别具一格的字体,搏得了大伙的称赞。

定襄南王中学学生张际功一见墨宝,便头一个报名要求当八路,其他青年也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1000多定襄青年参加了八路军。他们组成的新兵团,又称定襄团,后来成了晋察冀军区的二分区六团,归赵尔陆领导。

舒同王宗槐定襄扩军,为尔后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作者:李伶

1940年5月,王宗槐在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留影。

相关推荐: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战功赫赫 勇冠三军却可惜英年早逝 萧朝贵为何会命丧长沙城?

太监在慈禧宫中值夜时要遵守哪些规矩?

历史的颠覆:一千年前的中国有多强大?

古代文人面对批评的几个不同态度

武则天不是第一位女帝?中国古代的四位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