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走进澜沧过大年

发布时间:2017-01-01 栏目:专题 投稿:会撒娇的手套

这些年来,越来越觉得年味淡了。今年春节,记者走进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热热闹闹的年节。

万人同游大草坝葫芦广场尽狂欢

初一,早早吃了饭后,人们就纷纷往大草坝而去。大草坝离城中心有2公里,与近年新建的澜沧拉祜民族风情园连为一体。在一个方圆近十亩的平地上,汇集了上万群众。在这里有斗鸡、套圈,有成排的秋千,有磨担秋、跷跷板,还有记者以前从没见过的车秋。车秋类似摩天轮,一次可以供4个人同时玩耍,体重相当的人两两相对,坐好后有两三个人转动木轮,一个人玩一次只需要8块钱。记者了解,仅在周围摆个小摊卖白酒汤圆的小贩,一天竟可以收入3000多元。而相关部门仅仅收取三四十块的卫生费。

初二,政府组织了打陀螺比赛。

初三的拜年仪式在澜沧已经有几十年的传统了。下午1:00,县政府门口到葫芦广场的大街两边全站满了人,两万余人在翘首观看拜年仪式。下午2:00,发展河乡和糯福乡分别高举着2014年的拜年布标,一前一后从县政府门口敲锣打鼓向葫芦广场走来,每个乡镇都抬着一头杀好的大猪,打整得干干净净,蹲趴在担架上,由4个小伙抬着;再后面一个簸箕大的大糍粑,簸箕大的茶饼,一箩筐稻谷;再后面是两个人抬着4棵甘蔗,再后面则是身着民族服装、跳着民族歌舞的500名群众。

民族歌舞晚会之后,各族群众参与对歌和跳脚,直至凌晨3点。

60年家族聚会重修族谱传家风

一个春节,记者澜沧还有幸参加了一个特别的家族聚会。

举家迁离墨江城,定居澜沧求生存。

岁月匆匆不留痕,掸指一挥六十年。

慈父慈母仙逝别,九泉之下静安息。

后辈子女今安健,难忘父母养育情。

写下家史明事理,后辈儿孙永相传。

这是79岁的李氏长子李为智为纪念李氏家族迁移至澜沧县60周年、编写家史时写下的诗句。据李为智介绍,李氏家族是200年前从湖南省宝庆府迁移到墨江的,当时祖先会陶工,逃难到墨江县碧溪区碧涟乡碑亭村时,发觉那里的泥土适合做陶器,于是就定居了下来。解放前后,由于父亲做生意失败,归家的道路受阻,于是在澜沧重新娶妻种地。1954年春,父亲境况有所好转,遂辗转将他们母子8人接到澜沧

李为智老人说,现在生活好过了,很多年轻人都忘了勤俭节约的道理以及一些传统的美德,根本不知道他们那一辈人是怎么艰苦度日的,他希望重修家谱,详细记录当时的生活境况及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挣扎求存的美好品质,让这样的家风代代相传。

相关推荐:

著名的道教胜地--北京沟崖山

山神节

山西挠羊赛的由来是什么?山西挠羊赛的简介

朝鲜战争打响后,解放军是如何迅速迈向一支现代化国防军的?

年轻人,失败的文身,毁你一辈子!但这些点子或许能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