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维吾尔族节日习俗一瞥

发布时间:2017-01-04 栏目:专题 投稿:平常的小松鼠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居在天山南北的各个绿洲,还有少量分布在北京市和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市。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信奉伊斯兰教,以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节日习俗文化。这些节日习俗,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族的心理特征、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文学艺术。

维吾尔族历史上逐渐形成和出现过许多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至今保存下来的约有10多个,其中三个节日是最主要的,其他节日则根据南北疆的风土人情而定。全体维吾尔族都要过的三大节日是: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礼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斋戒,重在信念。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为“肉孜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为了尊重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和哈萨克等穆斯林民族,规定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开斋节为穆斯林放假1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

“肉孜”系波斯文rozah的意译,意为“斋戒“或“封戒”,伊斯兰教历的九月,是颁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被认为是最吉祥、最宝贵的月份,因此规定凡是穆斯林,除小孩、老弱者及孕期哺乳期与经期的妇女外,都要进行斋戒。斋戒期间自拂晓到日落必须禁绝饮食、房事,断绝一切杂念,以表示对真主的忠诚,并磨练守法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性格,养成宽厚仁慈和互助互爱的品行。斋月的结束以见新月为准,封斋29日如见新月第二天即开斋,如不见新月推迟一天再行开斋。节前,人们要清扫、粉刷房屋,准备节日服装及食品,并拿出一些财物施济贫困。是日,穆斯林男子要沐浴大净、洁衣盛服,空腹于清晨去清真寺举行节日拜”,尔后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贺节日维吾尔族人过肉孜节的食品,种类繁多,别有特色,十分丰盛。妇女们常在此时显示出自己的制作技能,自制各式糕点如炸馓子、烤馕,还用黄油、蜂蜜、果酱、核桃、葡萄干等待客。节日期间城乡都举行歌舞和体育活动,到处都是欢乐的“那格热”和“唢呐”声。

古尔邦节亦称“宰牲节”(阿拉伯语“尔迪古尔邦”的意译)。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即希吉来历12月10日。此节日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也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共同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信仰伊斯兰教人们都把这个节日称为“宰牲节”、“忠孝节”或“祭祖节”,即宰牲畜献祭于“先知”的节日

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干净,并自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用泉水沐浴、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他们在清真寺互致节日问候,接着由“伊玛目”(教长)带领步入祭拜大殿,面向麦加的方向,跪在地上,背诵赞词和“圣训”,然后观看宰牲仪式。礼毕,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一只牛或骆驼,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一部分送给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或赠送亲友。

古尔邦节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主要内容有“萨玛”(维吾尔族男子跳的一种大型集体舞)、“赛乃姆”(维吾尔族妇女跳的一种大型抒情舞蹈)和“多朗赛乃姆”(大型双人舞和群舞)三种歌舞。无论男女老少,都在欢快的民乐声中翩翩起舞。

除了上述两个宗教节日之外,诺鲁孜节也是维吾尔族很古老而且很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阴历春分时节,相当于公历3月22日,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来甫”,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每年公历3月20~22日,全世界有30多个民族维吾尔族人同一时间庆祝诺鲁孜节。但维吾尔族比较特别,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即3月20~22日夜晚零点击打诺鲁孜节鼓,普告天下节日来临。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集到击鼓地点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来甫开幕的标志。第二天,从日落开始至次日太阳冉冉升空为止,是琴师、歌女、舞女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次日,人们洗浴净身,换下冬装,吃诺鲁孜节饭。邻里间互相赠送诺鲁孜节饭以示祝贺新年。期间,原先有恩怨纠纷的人们相互拜年、谅解和好,甚至离异夫妻间亦协商破镜重圆。早餐后,邻里的男人们都汇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帮助居住区内贫困残疾者的事宜等进行讨论,自愿捐助贫困者。家家户户还要全部动员,对户外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衣物被褥,为鸟雀筑巢。人们还要上坟祭奠祖先,在亲人坟头上洒上谷物。期间,还会动员全村老小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总之,这个节还是维吾尔族的迎新年活动,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而做的准备。

同时,新疆的维吾尔族还有其他一些传统节日

喝水是新疆北部维吾尔族农家传统习俗,节期在每年大地回春、冰消雪化之时。这一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带上食品到河畔泉边观水。到了自家认为满意的地方,铺开餐布,全家人席地而坐,妇女们摆上美味的食品,大家边吃边观水边计划农事。完后,青壮年要喝口泉水,妇女儿童老人用水洗手洗脸,然后载歌载舞,祝愿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实际上也是勤劳的维吾尔族的集体公益劳动,人们身着新装在长者带领下,到水渠源地挖泉眼、清理水渠河道。妇女和孩子们边劳动边玩乐,一直到傍晚才回家。

撒拉节是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在每年春回大地、树木花草发芽出叶时择日举行。这一天,全家人都着盛装、自带炊具一起到村外风景优美的地方野餐,并举行各种游戏。当天,小商小贩也都去出售商品。这个习俗是为祈求当年风调雨顺、获得农牧业丰收而举行的农祀仪式,在以前非常重要而且隆重。

跳火节是从前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节期是每年农历2月中旬选择某一夜举行节日夜晚,人们在村内的道路上用柴禾、树枝、玉米杆堆成一道道的障碍,中间相隔一定的距离,点燃后青年们从一定的距离向火堆跑,跨越过一个个火堆,一直到次日凌晨才结束。据说这些是早期萨满教遗留下来为驱邪而进行的活动。

萨伊勒节是新疆南部农区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萨伊勒”维语意为游玩,萨伊勒节就是游玩节),每年举行数次,都与农事、社交和爱情有关。在玫瑰花盛开的5月,举行一年一度的玫瑰花萨伊勒节。在6、7月份夏收之后、秋收之前举行的果园萨伊勒节,是活动内容较多、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维吾尔族身穿艳丽服装,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吃各种水果和食品,弹唱、歌舞,彻夜不眠,表达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 二

除了节日,在宗教和世俗生活中,新疆的维吾尔族还有其他一些民族民间的习俗,比如圣纪、盖德尔夜、香妃墓会和庆丰收等等。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而举行的群众性活动,起源于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公元909年~1171年)。此后,这种活动逐渐传播开来。如今,此节日一般在清真寺以念经和对穆罕穆德歌颂的形式过。

希吉来历11年3月12日,即公元632年6月8日为穆罕默德的逝世日。这一天(公元570年的希吉来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因而将生日与忌日合并纪念,故称“圣纪”。“圣纪”是阿拉伯语“冒路德”的意译,因此,也称冒路德节。节日这天,人们聚集到清真寺沐浴、礼拜,听阿訇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有的穆斯林清真寺捐“功德”(适量的钱和物),有的清真寺还宰牛宰羊,进行会餐。

“巴拉提”为阿拉伯语,意为赦免。巴拉提节在希吉来历8月1日至15日。传说这一天,安拉亲临天堂的最下层,巡视人间,决定人们一年的生死祸福。因此,穆斯林人要在这一夜彻夜诵经、礼拜,祈求安拉恩赐、赦免。维吾尔人过巴拉特节不举行会礼,不互相拜节。次日,家家都要举行踩油葫芦仪式,即用植物油炸油饼作祭品,到墓地去祭祀祖先。晚上青少年用旧油葫芦做成火把点燃,聚在一起高唱“巴拉特歌”,并自发开展一些民间文体活动。节日的头天,人们彻夜不眠,待到天亮,每家都要在院子里的树上或木桩上挂一只油葫芦灯,等灯油燃尽,用脚踩碎油葫芦,表示将一切灾难祸根全部根除掉了,可以平安的过日子了,因此此节又称“油葫芦节”。

“盖德尔”是阿语,意为“平安”、“大赦”。盖德尔夜在每年伊历9月27日(斋日),有的地区在25日或29日举行。相传《古兰经》是在节日一天夜里开始颁降于世的。真主这时要大赦他的信徒表示祝贺。因此,信仰伊斯兰教人们便在这天晚上“坐夜”。据《古兰经》记载,在节日的这天晚上,众多的天使和“鲁哈”(灵魂)奉命降临人间讲诵真主和穆斯林的联系。相传,该夜“安拉”对穆民祈求都会予以应允。所以穆斯林信徒们认为这一个夜晚比平常的1000个夜晚还重要。

香妃墓会是每年农历夏季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地区举行的民间祭祀集会,时间达3个月之久,其中以农历7月份的每个主麻日(大礼拜)为最盛。香妃墓又叫阿帕尔和卓墓,维吾尔语称“阿帕克霍加麻扎尔”,位于喀什葛尔市东部,是当地最大的陵园。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宠妃,名叫伊帕尔汉。相传她的祖先是15世纪南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派首领,香妃返疆逝世后葬在此地。墓庙始建于公元1640年,整体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由墓宇和经堂组成。每年夏季聚会时,人们穿着节日服装,讲着不同的语言,带着不同的乐器来到墓地。午前,当经楼上发出礼拜的号令,人们便举行礼拜仪式。结束后,妇女们走近墓宇诉说各自的心事。有因伤心事哭泣的,有求家庭、夫妻和睦的,有卜问儿女婚事的,还有在墓宇外墙缝中塞小石头子的(传说这样能求子)。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更多的人饮食畅谈。离墓地不远的地方摆有当地各种风味小吃,展卖各种杂货食品。晚上,人们在自己既是车篷又是住屋的行帐里开始晚餐。亲朋好友汇聚在一起边吃晚餐,边讲述香妃墓及其祖先的传说故事。

庆丰收也是新疆维吾尔族的重要习俗每年在谷物收割完并打完场准备入仓之前择日举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准备瓜果、油饼等摆在场头,然后请一位老人和大家一起享受丰收的果实并唱歌跳舞,庆祝丰收,最后将谷物过秤入仓。 三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习俗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是历史文化、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几经风雨变迁,流传至今的维吾尔族节日习俗文化作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维吾尔族是一个从事农耕、全体信仰伊斯兰教、能歌善舞、热情豪爽、团结友爱的民族。通过这些节日习俗维吾尔族用多姿多彩的形式扩大了民族内部及民族间的交往范围,增进了友谊,丰富了历史、地理、文化、生产、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维吾尔族节日还有一种物资交流的商业功能。每逢节日维吾尔族的老老少少都要购物换装,在农村到处都可以看到赶“巴扎”(集市)的人群。这无疑对维吾尔族经济和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进步,维吾尔族节日习俗的传统也发生了变迁。随着新疆的大发展,维吾尔族古老的节日习俗文化正在展现出更大的魅力。积极开发利用维吾尔族节日习俗中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同时,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口素质,改变落后观念,使维吾尔族的下一代既传承文化,又与时俱进。

相关推荐:

中国现代书法家:诸葛丽娜

藏传佛教佛堂与萨满神殿

基诺族踩高跷赛的介绍 踩高赛的比赛方式有什么?

上海话考究—上海话八级考试

峨眉派武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