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中国酒文化研究的50年

发布时间:2017-01-22 栏目:专题 投稿:俊秀的招牌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酒文化古国之一,里金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今天中国酒仍以其

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最大的产销量而驰名世界,中国文化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

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对中国历代酒业发展和国计民生发生了重要的

促进作用。

建国五十年来,随着中国酒业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文化这座历史文化宝藏的珍贵价值,同时对它不断地进行丰富扩充和开发利用,使它在促进全国酒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五十年来,中国的酒文化研究事业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1949-986年,以工艺改革和技术进步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是1987年至今,文化、科技与市场三方面研究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酒文化进行全面研究

一、工艺科技研究促进了酒业的巨大发展(1949-198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依始,酒业也同其他行业一样百废待兴,酒文化这一学科还未正式诞生,国家面对一发展中急需解决的质量和数量两个基本问题,在组建酿酒企业、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的同时,在酒文化研究方面,重点抓了工艺改革和技术进步的关键问题,建国后从企业到政府各级业务主管部门,都把抓白酒行业的技术进步作为工作的重点,曾多次集中行业的技术骨干,针对各个不同时期白酒生产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利用各种类型的试点、技术公关、培训班、专业会议等形式抓突破、抓推广。

二、文化科技研究与市场研究相结合,开创酒文化的新纪元。(1987-1999年)

三、文化理论研究的主要论点综述。通过这五十年对酿酒文化、饮酒文化和酒器文化的广泛研究中国酒论的理论有了全面、系统的提高。1997年、1998年、1999年相继出版了巨型典籍《中国大酒典》、《中国酒典》、《中国文化通鉴》,这标志着中国文化这一新兴学科基本趋于成熟。关于科技工艺方面的内容前面已有叙述,无需重复,这里只将近三十年来纯文化理论方面研究的主要论点概述如下:

1、关于文化的概念。“酒文化”一词,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来的。关于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994年。萧家成提出:“酒文化就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总和......。

2、关于中国酿酒历史。关于酒的起源,长期以来一直有杜康发明造酒(距今约4100年)、仪銶发明造酒(比杜康早1000年)之说。

3、关于酒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中国酒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互动的产物,二者在同一个时代—炎黄时代、同一个基础—原始农业经基础之上产生,在西周是逐步发展成熟,数千年来,一直结伴发展,互相促进,从未停息;中国酒传统文化的联系,实质上是一种重农业文化的反映‘中国酒之所以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而不衰,中国文化之所以在世界酒文化中独领风骚,根本原因酒在于中国酒从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营养。

4、关于各民族酒风酒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酒和各具特色的酒风俗,中华民族酒文化就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兄弟民族在内的酒文化的集合体,因此更加显得博大宏富,异彩纷呈。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饮酒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共同现象,它具有很广泛的社会性和人民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今天我们研究各民族的酒风酒俗,应该抱着相互学习、取长补断、移风接俗的态度,以达到促进民族团结和文明进步的目的。

5、关于酒的美学特征。学者们认为马厩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有着鲜明的美感特征,有的学者用品酒、饮酒时获得的美感愉悦说明了这一典。酒的美学内涵可分为结构美、个性美、风味美、意境美。香乃酒之形,味乃酒之混魂,触乃酒之体,三者共同构成酒的结构美特征。许多学者提出,注意挖掘酒的美感特征,从人类低级的生存需要向更高级审美需求发展,有利于提高酿酒、饮酒的文化品位,促进酒业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中国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时缺乏全国统一的组织,协调和引导,有关组织、有关地区基本上时在自行其事的开展活动,特别是缺乏一批全面研究的专业水平的学者;二是关于文化研究的国际交流活动不多,特别是与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名酒大国的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太少。

从喝酒的角度上讲,今天中国人真是人种退化,愧对祖先。尤其是今天中国文人绝对的人种退化,愧对祖先。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看一看,历朝历代有哪一个作家诗人、骚人墨客不会吟诗填词,不会泼墨丹青,不会喝酒行令,不会放浪形骸的?不善饮酒那也叫文人?不善饮酒那也叫墨客?先来说说闪耀着思想光芒、体现了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他们是谯国的嵇康、陈留的阮籍和阮咸、河内的山涛和向秀、沛国的刘伶、琅邪的王戎。这里先挑一个阮籍来做代表。阮籍是“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禹、刘桢、应)之一阮禹的儿子,他家境贫寒,四岁就没有了父亲,全靠自己勤学成才。年轻的阮籍在政治上本来抱有济世之志,曾经登上广武城,考察楚汉古战场。面对项羽的惜败,刘邦的登基,阮籍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死,由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无能的曹芳主理朝政。说是辅佐,其实曹爽与司马懿已经为权力争斗得不可开交,政局十分险恶。这时曹爽要任命阮籍为自己的参军,阮籍哪里敢接受?他只好称病辞官,归隐故里,并且天天喝酒,每喝必醉。不久,曹爽果然被司马懿所杀,朝政由司马氏独专。于是,作为司马氏心腹的大将钟会屡次试探阮籍对时局的看法,阮籍都借酒装醉,躲过灾祸。而司马昭本人则赤裸裸地提出要与阮籍两家联姻。聪明的阮籍干脆借酒大醉六十天,放浪佯狂,使联姻之事无法进行。顺便再说一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喝酒更是不要命。《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载:“刘伶澹默少言,不妄交游。惟与阮籍、嵇康友善。性嗜酒,纵情肆志。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插而随之,说:‘死便埋我。’曾著《酒德颂》一篇,主张:‘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还不算,刘伶还对“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尔而醒”的生活方式心向往之。说穿了,“竹林七贤”的智者们,不过是借酒掩护自己的政治主张,借酒逃逸暗无天日的无常现实。为了生存,也为了捍卫,他们面对高压的政治和血腥的屠杀,就是这样选择了走向自然、高蹈山林的生存方式。他们最懂得人的物质世界、精神生活与山川土地、自然景物的密切关联;他们最懂得人的生命源自于大自然的孕育滋养;他们也最懂得酒对人生的真谛妙处,最懂得酒对人生的丰富和引领人走向崭新境界的独特作用。就是通过佳酿美酒这座桥梁,通过魏晋时期广泛流行的老庄玄学,在佯疯假癫中,悄悄洗濯苦难人生的悲辛,悄悄写下千古流芳的作品,并由此将自己的清洁精神和脱俗文字超拔于世俗人间,继而将既注重主体精神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又深化发展天道宇宙与老庄玄学浑然一体的哲学命题巧妙地经由农家米酒传导给了今天的我们。

相关推荐: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的经济发展是怎样的

海淀北务村金山寺戏台有什么结构?海淀北务村金山寺戏台简介

不要再争了,永乐和溥仪时期哪个版图大?三张图告诉你!

历史大发现10:明朝3%最低赋税,成为扼杀资本主义果实的砒霜

自吹自擂的把戏,大清国出国援朝的“抗日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