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河北武术名家张长发有什么故事?铁罗汉张长发之二

发布时间:2017-02-20 栏目:专题 投稿:愉快的荷花

外埠打擂显神威

名不见经传的长发,现已成为几个县闻名的武术名家。每天拜师学艺的、切磋武艺的络绎不绝。

一天,他正和弟子练拳,有人送来一封信,长发打开一看,上书:久闻张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希望与先生切磋武艺,望张先生正月十五来寒舍。落款是:望都王珍(化名)。王珍这个名字,长发也早有耳闻,此人练的是通臂拳,又练过铁砂掌(在装满山里红籽的口袋里,双掌在里面乱叉,手破了用药水洗,洗好了再练,日复一日,手掌硬如铁掌),精于腿法,他的“倒踢紫金冠”,能将门框踢折(过去是木头的)。在周围几个县相当有名气。日期一到,长发只身一人前去赴约。到那一看,长发愣了。原来,王珍早已搭好擂台,而且提前贴出告示,这天擂台下,早已人山人海。

二人相见,王珍心中暗喜,原来人们传说中如何厉害的张长发是这么个小个子。长发看王珍,个子比自己高一头,双目有神,一看就是个练家子,二人寒暄几句,这时裁判讲了比赛规则:“三局两胜”。比武开始。长发心想:够狠的,一点儿喘息的进机都不给。二人从台的东西两侧分别走出,抱拳施礼,刷刷刷几步二人走到一起。王珍先下手为强,突然一击反背掌,向长发头上抽打,说时迟,那时快,长发单臂向上化解,身子急速下蹲,左腿直插对方裆中(这一式为燕子抄水),王珍的下三路出现破绽,一招落空,想后退变招,为时已晚,长发借力打力,趁对方后撤之机,右掌直击对方小腹(这一掌叫兜裆手,打上致命),长发将掌向上移了十公分,后腿一蹬,丹田用力,真是眼到、手到、脚到。王珍双脚离地,狠狠地摔在台上。只见王珍在地上一滚,又和长发战在一起,王珍使出自己的杀手锏:一招“走马接鞍旱地行船”的招式(此招上防而下踢,边防边进边打),脚下直踢长发的小腿迎面骨,这个位置踢上就折,长发一看脚踢来,一招:“双龙摆尾”闪过去。王珍见一招不行,紧接着以左脚为轴,旋转180°,下蹲挺身,右脚直戳长发心口,这一招是败中取胜之招式,只要戳上不死即伤。长发一见对方腿朝自己胸口踢来,稍一侧身,立即跟进,单臂伸开将其腿给架住,随之用力一抖,(武术中这一招叫“金鸡抖翎”)。王珍面朝下,砸向评委席,桌子砸翻,这次摔得不轻,半天才缓过神来。走到长发面前连说:佩服!佩服!果然名不虚传。两个回合,不超过五分钟,看热闹的人有的都没有看到怎么回事呢,擂已打完。王珍输得心服口服,对长发更加敬重,并设宴款待。后来,二人结拜为兄弟,成为朋友。

这次打擂,引起了周围各县周围有名武师的关注。涞水县武术名家梁恒斋先生,属通背门派,在本县未有敌手。他在本县立擂特邀长发比武较技。长发闻讯甚喜,便带领两位代师传艺的师弟前去打擂。后经知州知县讲合,二人未动手,结为武友。

“铁罗汉”的来历

在杨家桢老先生众多弟子中,被称为“大力士”的摔跤高手王瑞,堪称佼佼者。

因为一提到“铁罗汉”一定要联想到王瑞。此人身高2米,体重200多斤,一顿饭可以吃下20个火烧、5斤牛肉,200多斤的盐包一只手提一个,胳膊上缠上一匝匝粗麻绳稍一用力绳子皆断。王瑞早年在天津当兵,与大军阀曹锟同居一室,并磕头为把兄弟,在兵营里学过摔跤。善使跤绊“挑勾子”与“顺手牵羊”。人称“一代跤王”。在杨门学习武术,常言说,把式加跤越练越高。

光绪年间,王瑞在朝里当扑虎(即摔跤手)专门与蒙古进贡时派来的摔跤手摔。因为清政府与蒙古有约定,只要蒙古人把清朝的“扑虎”打败,就不再进贡称臣。王瑞被选进朝里之后,无一次落败,后来清政府为了奖励他,发给他两个“扑虎”的俸禄。

清政府灭亡之后,王瑞回家并经常到师父家练功。这一天,王瑞在新城武馆王瑞和几个师弟在一起练摔跤长发过去也想和师兄试试。王瑞开玩笑,说:“师弟,你就是一个胡椒,能辣我怎样,论摔跤十年以后再说吧(王瑞不跟长发摔)!”长发不好意思地说:“师兄,不用十年,三年后见。”

这一年,经清未状元刘春霖与翰林吴德镇推荐,到济南韩复榘处,初任大明湖水上总稽查,任上校之职,并教授韩复榘子女武术。后来老先生看到大部分军官十分腐败,于是辞去职务,住在一个庙里,专心练武。庙前有一棵直径2尺多的大杨树,他每次练完拳再用虎扑打墙,出门对着杨树拳打脚踢,第天肩上放200多斤的粮食口袋蹲下起来几十次。三年后,庙墙被他打裂了口子。杨树被他打焦梢了(要死)。

三年转眼过去,长发回家了。师兄弟久别重逢。自然是相互问候。寒喧过后,长发说:“师兄,三年了,你看你师弟功夫有没有长进,咱俩掰个手腕怎样?”王瑞心想:师弟一定下了功夫,不然不敢跟我比力气。于是两只手握在了一起,一较劲,长发的手腕没倒,再用力,还是没倒,但他想掰过王瑞也难。王瑞哈哈一笑说:“师弟,你功夫长进太快了!”长发也笑了说:“师兄,咱俩再摔一个试试?”王瑞心中暗想:师弟功夫大有长进,我要小心为妙。因为平时敢与王瑞摔跤的人一个都没有。

没想到这个小个子如此大胆,这不是鸡蛋碰石头吗?二人很快摔在一起。王瑞两臂伸出去像两根大杠子,把长发支的老远,长发不得进身,而长发虽然个小,但双臂犹如两根钢棍,手似铁钩抓住对方,所以,王瑞也难进身。王瑞的“顺手牵羊”和“挑钩子”可谓神鬼难挡,但今天对于这个小个子也难以见效。可长发要想进身使绊更是难上加难,这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从上午10点一直摔到12点多,谁也摔不倒谁。这时有人说:“散了吧!吃完饭再摔。”长发双手似松未松之际,稍一松劲,趁此机会,王瑞上前一腿将长发踢倒在地。长发跳将起来,双掌向王瑞打去,将王瑞从院内打到屋内,王瑞双手扒住门框,才没摔倒。这时长发说:“师兄,刚才是你偷袭,不算,我打你也不算,咱俩从摔”。于是二人又摔在一起。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长发猛低头左手左腿向王瑞裆内猛插,右手抓住王瑞的左肩用力一带,将王瑞一下子扛了起来。在场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走遍南七北六十三省从未遇到过对手的“跤王”,竟然会被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个子扛起来?这时长发已将王瑞举过头顶并笑着说:“师兄,将你放哪儿?”王瑞说:“师弟,手下留情。”长发轻轻地将王瑞放在地上。王瑞跳将起来,双手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师弟你真乃“铁罗汉”在世。”从此“铁罗汉”的美名便传开了,一直到现在人们一提“铁罗汉”还赞不绝口。从此师兄弟二人关系更加密切。

东北行帅府扬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张作霖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招聘了很多的武术名家,任部队的武术教官,张作霜的七姨太,是新城县城东胡家园人,他告诉张作霖:我们老家有一能人,人称“铁罗汉”,会飞。张作霖喜出望外,立即派人来接,在张作霖心目中“铁罗汉”一定是高大威猛的,见面后,张作霖大失所望,没想到是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当时老人也有50来岁,张作霖嘴上不说,心里犯嘀咕:镇得住吗?所以欢迎会上张作霖提出请新来的张师父露一手。张作霖的心思,长发早已看出。心想:不露一手,是不行了。二话不说,健步走到场中央,二目凝神,气沉丹田,身形下蹲,腰似弯弓,手似离弦之箭,“腾”的一声,一招“三体式”钉子一般站那里,脚下方砖立刻踩碎,紧接着一招“青龙出水式”纵起身来离地三尺多高,一式“燕子抄水”身子贴地跃出2丈多远。真是起如蛟龙升天,落如霹雳击地,去如闪电,舞似蛇,猛如虎,轻如猿,只见其形不见其人。一趟“龙行八式”,张作霖及其部下看得眼花缭乱。老人练完面不改色气不长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人不懂行意拳的奥妙所在,于是长发又练了一趟太祖拳,在场上有如蝴蝶翩翩起舞,全场掌声雷动。张作霖站起身来,脱口而出“好一个‘蝴蝶张’!”自此“蝴蝶张”在东北也流传开来。当场,张作霖当场让其子女张学良、张学恩、张学明拜老人为师。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刚到就得到如此殊荣,有些教官心中不服,特别是原来是总教官。此人身高力大且武艺超群,是这些教官中的佼佼者。他早有意与老人比试。一天操练完毕,老人对这位教官说:“今天我试试你的鹰爪力如何?”老人坐在椅子上,此人站着,二人各伸出一只手,手指分开夹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夹篱笆”)。对方发力,老人纹丝不动,对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老人一动不动,老人稍一用力,此人力不能支,一下跪在地上。这位教官跪在地上和老人坐在椅子上一般高。这时这位教官跪在地上不起定要拜师。从此,帅府上下皆服。

张作霖在世时,赠与老人一把宝剑,据说是朝鲜进口的云片钢所制,鲨鱼皮外鞘,锋利无比,此剑一直保存,到“四清”,被四清工作团拿走,至今下落不明,县文体局曾多次派人找寻此剑,均无着落。

弘扬武术报效国家

师父的惨死,张作霖被炸,中国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肆意践踏、自己的同胞被侵略者杀害。仇恨的种子深深埋在张老先生的心中,他决心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那些热血男儿,让他们奔赴战场,杀敌报国,所以老先生不仅培训那些爱国将领及他们的部下,并将那些生活贫困有爱国思想的青年收于门下,亲手传授武艺,不计报酬,不收礼。弟子时任、张克功、田万生、龚琪等家境十分贫寒,老先生不但对其家庭时行照顾,还让这些弟子住在自己家中包吃、包住、师徒之间亲如父子。

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老先生精心的培养,无论在武艺和武德方面,涌现出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弟子。

大徒弟时任(1885—1958):原新城县苑家营村人,一直随在师你身边,在东北张作霖处当教官,在北京国术馆时,可以说与师父形影不离,深得师父真传。此人只学了形意拳中的五行、连环四把、一趟刀、一趟枪,但少而精。他的形意拳真正达到了“六合”,丹田力无人能及,可谓炉火纯青。有一次两个师弟手拿一丈二尺长的白腊杆,向他小肚戳去,只听他“哼”的一声,白腊杆子弯成一张弓,将二人弹了出去。与人动手,从不过三招,能将人击起“贴面挂画”。有一次,小师弟张珉想试试大师兄,那时他在北京师大任国术导师,于是派几个大学生去请大师伯吃饭,并暗自告诉学生,用点儿劲。当时,时任正坐在椅子上喝茶,这几个学生上前边说边拉,谁知,时任坐在那纹丝没动。时任这时说:“你们几个先去吧!”双手稍一用力,只见这几个学生从屋内连滚带爬倒在院子里,时任哈哈一笑。

“七·七”事变后,(那时日军已占领华北,新城县也被日军占领)一队日本鬼子到苑家营(王瑞所在的村)去扫荡,时任当时正在后院乘凉,突然闯进两个日本兵,他无处躲藏,这两个鬼子见他光着上身,露着大肚子,于是便冲上前用枪口戳他的肚子,只见时任肚子一挺,鬼子的枪口划向一边,连戳数下,枪口在肚子上打滑,鬼子一时性起,见枪口戳不动,就上了刺刀,时任本想将这两个鬼子杀掉,但又怕连累乡亲,就躲来躲去,退到墙边,翻身越墙而走。

时任无儿无女,1958年在新城敬老院去逝,享年73岁。

弟子公冶琪(1887.10.27—1974):家住新城南邱辛庄,此人身高2米,虎背熊腰,两只豹眼,力大无穷,双手抓住牛角,能将牛摔倒,由于家境贫寒,老先生将公冶琪接到家中,手把手的教。几年后,老人看他功夫练的不错了,就把龚琪介绍到二十九军当武术教练,一干就是四年,这样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将领。芦沟桥一战,砍的敌人望风而逃,大长了我中国人的志气。

公冶琪谨遵师父教诲,注重武德,虽然自己武艺已十分了得,但从不张扬,与他人切磋武艺总是先让三分。曾与北京天桥摔跤手“盖三三”(天桥沈三、保三、甄三之上,所以人称“盖三三”)比武,二人约好在陶然亭公园见面。见面后,公冶琪说:我们各施所长,我用我的拳法,你用摔法。“盖三三”同意。当时“盖三三”可是北京城有名的摔跤手。只见“盖三三”上前一个“嘛脖”,就是右手嘛对方的脖子,左手拉紧对方右臂,右脚同时踢对方的右脚踝,上下结合,对方必倒。只见公冶琪顺着对方的捋劲直向前去,在对方将要侧身之际顺势一个“虎托”,将对方打了出去(此为借力打力)。对方倒在花园的栏杆上。公冶琪上前将其扶起,从此二人交好。八十多岁时交公粮,孙子不在家,儿媳妇搬不动,他一人单臂挟起一麻袋玉米从屋内搬到大街,放在拖拉机上。300斤重的一口袋煤,自己放在自行车上载着回家。87岁去逝。

四子张珉字玉琪(1913—1987):6岁家中就请了私塾先生教文化课,父亲手把手的教武术。再加上张珉天资聪明、勤奋、悟性极高。十几岁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15、6岁已长成1米8的个子,武艺在师史弟中堪称佼佼者,与一般人摔跤不用使“绊”(摔跤的技巧)。

右手拍肩,左手拍腰能将人一下拍瘫在地。行意拳中有一趟拳叫“龙行八式”。其中一招“青龙出水”,一般人离地一尺就不错了,张珉能跃起头顶住房柁。喜欢剑术,张珉练剑,那可谓人剑合一,如影随行,剑锋刷刷作响,力量和速度兼备。

17岁到保定参加武术比赛,得冠军。准备第二阶段的散打,因家中拍来电报,他的二哥张琳去世,回家奔丧。

小小年纪,力大惊人,到雄县去买黑豆,4000多斤装了20多口袋,自己装车不用别人帮忙,一手攥口袋嘴儿,一手托口袋底部,口袋不沾身,扔上大车。几分钟时间,一气装完。当时赶集的人围了一大圈,拍手叫“好”。

新城南关有一个饭店,老板外号“傻锁”。善摔跤,好多练拳的都不是他的对手。张珉在新城帮助父亲开祥胜镖局,“傻锁”早有耳闻,很想比试一下。有一天张珉和几个师兄弟来饭店吃饭,“傻锁”一见机会来了,于是上前打招呼,伸手向张珉的肩部抓来,张珉身穿一身白色的丝绸大褂,突然看见一双又脏又油的大手抓来,顺手一化,“傻锁”没抓着,紧接着,双手扑来,张珉一手擒住对方手腕,一手抓住手臂根部,顺势一捋,“傻锁”一下扑倒在地。只见他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又扑向张珉,一贴身给张珉使上了“背胯”,一般使上就倒了。可“傻锁”背了三下也背不起来,只见张珉右手抓“傻锁”的大腿内侧,左手托腰,只听“哎呀”一声大叫,“傻锁”腾空而起,又死死地摔在地上,张珉将腿一伸,把头给接住了。“傻锁”从此心悦诚服。

1933年,年仅20岁的张珉,受父命参加了由当时姜冬生领导的“华北抗日自卫军”,任武术连连长,多次对日军作战,重创日寇。

1935年,任北京警察中队长。当时任大队长的王建平、宁志远是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是张珉的结拜兄弟,张珉也协助二人做了很多工作,成为了生死之交,北京和平解放,二人离开北京。解放以后,王建平为东北炮兵司令,宁志远为察哈尔省省长,张珉另外一位结拜兄弟李学昌,新城高桥村人,后任南海舰队司令。

在北京工作期间,兼任北师大国术导师。由于人长的漂亮,武艺高强,人送绰号“粉面金刚赛罗成”。

1987年去逝,享年84岁。

五子张琨(1920—1990):自幼习武,武功根基扎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功夫不在哥哥之下,解放后一直在新城柳屯村教书,张琨为张氏武术的传承起了决定性作用。62年,在人们生活都极度困难的年代,人们饿的走路都打晃,但张琨还是坚持将张家的武术传授给侄儿、儿子。张绍昌幼年随父学艺,到1962年高中毕业后,就一直跟在叔父的身边学武,可以说80%的技艺都是由叔父传授的。由于张绍昌练拳刻苦,天资聪慧,叔叔十分喜欢,爱侄儿胜地这爱自己的儿子,将自己全部的技艺传授给他。张绍昌,不辜负叔父的期望,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习武,广收弟子,将张氏武术传播发扬。

张老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武术事业。他武术超群,且德高望重、虚怀若谷为大家所敬仰。老百姓为张老先生并送了两块匾,上书:“品艺高超”和“德艺双馨”。

相关推荐:

关仝艺术成就

赵望云艺术履历

大学生社交礼仪

《红蓼水禽图》宋代执扇绘画作品

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的一生堪称传奇,岂是汉奸一词可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