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武林”谁是掌门?“掌门”的由来简介

发布时间:2017-02-20 栏目:专题 投稿:威武的小蘑菇

由一场天山武林大会引发我们的好奇心去寻求真正的“武林”。抛开附着在武术上的商业元素,“武林”其实是一个正在逝去的世界。然而,在中华民族悠长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脉络中,“武林”曾充当着重要角色。

掌门”要会念生意经?

几日前,国家级非遗峨眉武术传承人汪键离世,人们无不痛惜。有媒体在总结汪键一生时,用峨眉掌门人”来评价他在武术界的极大影响力和声望。

在此之前,新疆天山的武林大会搞得沸沸扬扬。峨眉派的吴信良带着自己的“美女徒弟”亮相,主办方也称之为峨眉掌门人”。

何来如此之多的“掌门”?再加上天山武林大会中那众多的各路掌门,又有什么样的出处?

曾为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担任编剧和武术顾问的徐皓峰是国内知名的武术文化专家,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其实武术界并没有“掌门人”这一说。

“至少在民国的北方武术界里只有大师兄。大师兄不见得是师父的第一个徒弟,而是众人中最德高望重、武功造诣最高的那个。‘掌门’是武侠小说家发明的,他们的根据是中国传统大家族‘族谱’记录方式中的‘掌门掌子’。这是个用以接受政府奖励的特别荣誉称号,比如先辈立了战功,被封爵位,但家族中只能有一个继承,那就是‘掌门掌子’。”徐皓峰表示,真正在现实中出现过“掌门”概念的,是到上世纪20年代的国术馆,但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掌门”。在当时兴办的武术教育机构中,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分出了两大派,武当门和少林门,需要有个“教务主任”的角色来管理这些门派,于是就借用了古时封爵的“掌门”一说。所以,“掌门”不是民间武林自发的,而是源于武术学校的管理制度。

“聚在天山的这些掌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各武术学派的专家,有很深的造诣。”徐皓峰的这个说法与吴信良本人的背景和解释基本一致。据报道,吴是四川地区为数不多的武术八段,具有深厚的武术造诣。上世纪80年代,曾参加过峨眉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也是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的秘书长。吴信良表示,“我从没用过峨眉掌门人身份,这次主办方一定要用掌门人,我还专门进行了劝阻、解释,但对方坚持这样的称谓。”

至于如武侠小说里那样的“武林大会”,其实近30年并没有出现。若要追溯,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办过两届各门派的大规模比武,有20多个省的400多名选手参加,延续的是清朝“武状元”的国考。据说,那两次比武是真打,没有护具,死伤都有出现。

其实,在今天探讨谁的武林威望高,谁可担当所谓的“掌门”,武功已不是唯一的标准。谁能将自己门派的武术推广到更大的市场中,进入到一个经济与文化相互扶持的良性状态里,似乎显得更为重要。

刚离世的汪键就一直被外界称做“武术企业家”。他是乐山大佛文武学校校长,还是峨眉武术表演团负责人。在他创办的四川省最大的武术训练基地里,每年都有超过800名学徒前来拜师学艺。汪键还与峨眉景区管委会合作,在景区剧场每晚做一场“功夫峨眉”的演出。

当然,把“中国功夫”的市场玩到最大的,目前还是当属少林寺。据报道,经过多年发展,少林寺名下已有五大子公司,在柏林、伦敦等地还办了40多家公司,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专门研学少林功夫的学校和团体。少林寺已经形成了以慈(公益活动)、禅(禅宗祖庭)、武(功夫、秘笈)、医(少林药局)、艺(书画、音乐、雕刻)、刊(出版发行)为集群的全产业链。

对此,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曾这样解释,“少林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具备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如果不加以开发,而让它遭到肆意侵权、破坏,那么,1500年少林文化的无形资产将会逐渐丧失殆尽。”

明清到民国

一个阶层的兴起与落寞

上世纪90年代末,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徐皓峰有几年赋闲在家的日子。除了看书,他便是与两个80多岁的老人为伴,一位是道教宗师胡海牙,另一位是李仲轩。李仲轩是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34岁从武林退隐后,便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北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以看门为生。

高人隐于民间,也轻易不见世人。这恐怕是如今的武林的真实写照。王家卫当年筹拍《一代宗师》时,也是因为发觉“叶问”背后的世界实在是太深太大,所以用了3年时间遍访百位宗师,其中的绝大多数从不为外界所知。

然而,在历史上,武林从未“隐身”,它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对历史走向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史载和传说中,光是少林武术,就有众多世人皆知的故事。当徐皓峰2011年有机会拍摄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时,他并没有着意那些武林“名人名事”,而是将视点放在了明朝。

“明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武术理论书籍。”徐皓峰说,之前,“武功”这一概念多是集中在兵家系统里,武将世家和修道人是主体。但到了明朝,官方禁止民间习武,统治者还有意地打压武将世家,比如用他们打完仗之后却不提供养老保障,有意造成这个阶层的落魄。这些不受尊重的武将就流落到民间,那些曾经保密度极高、只有高层人士才能接触到的武功才得以传播给大众。

经历了明清两代的打压,武术终于在民国迎来了春天。徐皓峰说,在清朝后期,北洋派系就已经在资助习武之人,使他们得以建立起真正的“武林”。有意思的是,当时的革命党也在笼络武林人士,比如黄兴就是以武林人物的身份串联起各地的武术组织,为革命效命。“因此,当北洋派和革命党妥协而产生的民国政府建立时,武林人士的地位就非常高,因为无论站在哪个阵营,他们都是胜利者。”

北洋政府时期,北方武林人士还成为维护城市治安的重要力量,与当时引进的警察制度并用。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还通令各省、市、县甚至区、村都要相应设立下属机构。

在《一代宗师》中,徐皓峰和王家卫设置了三个主要人物,他们也恰是民国武林人士的主要“职业发展”方向。章子怡饰演的宫二是武林的正脉,守着正统的武林规矩和理念。叶问则视武术为个人爱好,对武术看得很单纯。

“当时我们就不想单写一个叶问,而是要写一段历史的隐情。”据徐皓峰说,叶问有一段历史是无实据可查的,而这段空白恰是中华武士会第二代、第三代的时间段。建立于1912年的中华武士会是当时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民间武术社团。在徐皓峰看来,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士行会,而是中国要以此建立自己的武士道精神。“在武举制度、镖局制度消亡之下,习武人是消隐了还是演变成新的阶层,他们如何建立自己的武士道精神。从这个背景中才能去考察叶问们存在的价值。”

当然,不论谁坐天下,民国时期的习武之人都是绝对的座上宾,按徐皓峰的话说,他们是被“明星化”的。“当时有泰拳王、西洋拳王来中国挑战,但往往不安排公开比武,而是在某个外交官家里、或是饭店、银行里进行,就是因为这些武林高手都是有身份的人,不能随意地曝光。在习武之人的眼中,那些光着膀子角斗的人都是卖艺的,是提供消费服务的,他们看不起这种身份低的人。”

1949年新中国建立,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当口,因为许多习武之人的身份比较复杂,甚至有国民党军政界背景,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在武侠中寻根

时至今日,武林世界对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观产生着怎样的影响,恐怕真是一言难尽。比如张纪中,他顶着非议,硬是钻到武侠题材里不出来,这其中寄予的英雄主义情怀也许只有他自己明白。再如马云,阿里巴巴的办公区全部以金庸小说命名,他也自比风清扬,期望在商场也最终修炼为“无招胜有招”的高人。

如今,但凡有“武林”的名山大川,就会有大批慕名而去的凡夫俗子,期望修得一个更洁净和纯粹的身心。

中国人通常是通过历史来认定自我,在理清历史脉络后知道为什么会有此刻的我。”徐皓峰曾表示,在这种探究中,爱恨情仇可能很次要,时代的大悲剧也可能不重要,反而是那些老的人情世故,老的规矩,这里面才有中国人的样子。所以中国人的乌托邦不是在未来,不是在想象中,而是在一个历史的瞬间,这是中国人的历史观。武林可以提供这样一个范本。

比如拜师礼。据介绍,按照真正的江湖规矩,拜师礼上要有引荐师、徒弟的父母在场。训导师介绍了门规,师父再发给徒弟关于门规的帖子。训导师最后跟徒弟讲的一句话是:“师父从今以后是你的亲人了,以后你结婚的时候就不能让师父拿钱了。”徐皓峰说,建国后师徒制被废除,现在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由于武术在近30年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一些“真传”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如今的武术,大多数是学套路,而与实战所要求的“反应、距离感、击打”等有很大的距离。徐皓峰表示,仅从服装就可看出如今武术的表演性质。那些大的绸缎衣服有些像睡衣,有的男子上场前还要上妆,这种形象更接近于戏曲人物。

其实,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兴起一阵武侠热,但很快,便被各种新鲜的文化风气和社会潮流淹没。如今,由于精神上普遍的不安全感,人们开始回望、思考。

相关推荐:

畲族婚礼仪俗剪辑

过年礼仪

涉外礼仪

《桃竹锦鸡图轴》元代王渊绘画作品

毛公是什么人?毛公的生平事迹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