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禅和茶根本不是一回事,咋就“一味”了?

发布时间:2017-08-02 栏目:专题 投稿:忧郁的白云

“禅茶”咋就一味”了?

忽然想起一句话“禅茶一味”,一直晕晕乎乎的,不说憋得慌。

人们知道禅是禅,茶是茶。禅,抽象的,摸不着看不到;茶,具象的,看得到品的着。这两个概念完全是两个领域,也根本不是一回事,怎么就“一个味”了?

“禅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唐代名僧赵州从谂禅师又称赵州和尚、赵州古佛,他于禅学于茶学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赵州(今属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今柏林寺)做主持四十年,其传扬佛教不遗余力,时谓“赵州门风”。流传着“吃茶去”、“庭前柏树子”等几桩有名的禅门公案。

吃茶去”的公案是这样的:一千多年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

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

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

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引领那两个僧人的监院,听了好生迷惑,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应答,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三个不同的问题,三个相同的回答“吃茶去”。这就是“禅茶一味”了?简直就是神女峰的迷雾云山雾罩,凡夫俗子是想不明白的,想的累死也枉然。只好禅师这样说之,我们这样听之。

禅家讲“吃茶去”里面蕴含有禅师修为的暗示,若是有缘人就可心心相印有所感悟。茶有茶语,茶语无声要用心倾听。茶无味,心还有味,有这颗慧心就懂茶了。

品茶,目的是暂时放下俗事,在一盏茶的工夫里品味悠然的心境,品起来要心无旁骛,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唐朝李郢有诗句“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唐朝灵一有诗句“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宋苏东坡有诗句“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从来佳人似佳茗”。这都是古人留给我们最有灵性最有意味的文化珍宝。

参禅,禅家讲的就是放下着”、“吃茶去”,说起来玄之又玄。在顿悟的一瞬间云淡风轻,清静和寂,在生死轮转中寻求彻悟解脱。

茶禅讲究直心、平常心,放下名誉、地位、亲仇以及一切虚伪烦恼,放松身心、慢慢连贯觉察自己的动作、品味茶入口的味道、入腹后身心的变化。这样的话也是修行定慧的方法,会感受到身心的清静超脱。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饮茶对于僧人可提神调养身心,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茶有苦中带甘的特性。佛理讲“苦、集、灭、道”以苦为首,参禅即是要达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道讲究“和静怡真”,“静”是达到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学中的“戒、定、慧”都是以静为基础。茶能提神,是禅者最好的“朋友”。

人的苦恼,都是因为“放不下”,佛教修行的根本是强调“放下”。品茶放下工作,放松神经,哪怕只做一刻放得下、无挂碍的茶人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林清玄所说的这句话很有意境,我们要用自己那颗空灵的心去仔细品味。

禅和茶同为苦中甘甜,回味悠长。无论多好的茶,必须用适当的开水冲泡;无论多高深的禅,也当在生活中体验。茶的感觉醇厚芬芳,禅的意味绵久悠长。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雅化俗,俗化雅。

“禅茶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只有象修禅那样品茶才能品出真正的茶香。大口喝茶只能止渴,象修禅那样去品茶,在品茶放下世间一切名利地位种种纷扰专心体会清静超脱,才能知道好茶的精妙。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禅更是如此。

或许只有那些博大精深的禅宗大德能在品茶中体味出“禅茶一味”,我们凡夫俗子如何从茶中喝出禅味来?附庸风雅而已。

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多了去了。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根本不需要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凡事都要问个所以然。

我们而言,有朋自远方来,只需爽朗一声:“吃茶去。”

分享:

相关推荐:

佛教的由来

最地道的咸宁话-咸宁方言大全

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道家思想

抗美援朝时毛主席原意叫“支援军”,咋成了“志愿军”?

“音容宛在,永伫人心”,周总理最后心愿:魂归大地、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