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谈认识的局限性

发布时间:2017-08-13 栏目:专题 投稿:轻松的翅膀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井底之蛙满足于在一口井里面的乐趣,自以为自己所占的空间是最大的了。东海来的海鳖告诉它大海的样子说:“千里之遥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广阔;千仞之高,不足以道尽它的深度。夏禹时十年九涝,而海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多少;殷汤时八年九旱,而岸边的水并没有减退多少,它不因为时间的长短而变化,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变化而增减,这也就是东海的极大快乐啊”。井底之蛙听了以后觉得很茫然,怅然若失。这个故事后来常被用来讽刺那些眼界狭隘的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他过去的生活阅历、他的感情和心理习惯在一定条件下都会限制他的认识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因为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条件下,没有谁会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每个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性。比如,孔子过去被人崇拜为“生而知之”的圣人,但他会碰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据说孔子在周游历国的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早晨的时候离我们近,原因是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重物的太阳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远的东西看起来小。另一个小孩说,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原因是中午的太阳热,早晨的太阳冷。近的热,远的冷。孔子听了,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对孔子的局限。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被视为智慧的化身,但对马谡的才能和素质却不如刘备看得准。这大概是由于诸葛亮与马谡私人关系比较好,马谡一直对诸葛亮视之如父,诸葛亮被这种情谊所蒙蔽,因而在对马谡的认识上出现了局限性。西方有一句谚语:“仆人眼里无英雄”,仆人天天和主人在一起,衣食住行的生活琐事妨碍了他对主人的认识

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最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结果却首先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俄国爆发。二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以个是发达国家。这是因为马克思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限制,在他死后的许多社会政治、经济的许多变化他没有经历到。

以上几位都是历史上的大人物,但是他们在认识上也不免有局限性我们小时候上学时会做错题目,长大了会做错事,会上当受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识局限性一个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所处的社会条件、历史条件。所以认识要受到局限,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就人类整体来说,后人总能突破前人的局限。认识的范围由此而得到拓展。我们看几千年以前的人,觉得他们是井底之蛙,多少年后,也许我们的后人看我们也觉得我们井底之蛙

虽然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历史时期人的认识不可避免的有局限性,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克服认识局限性。对于这一点,哲学家们有很好的意见,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孔子主张“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荀子主张在认识过程中要“解蔽”,都是要破除人们思想上的主观片面性。西方经验论的鼻祖培根认为,要达到正确的认识必须清除四种假象

1、种族假象,它是人类天生就有的偏见,由于人们总倾向于以主观感觉为尺度,把自己的感觉、意志和感情转注入对事物的认识中而造成。

2、洞穴假象,指每个人由于所受教育,与人的交往等方面的局限而造成的认识上的片面性。

3、市场假象,指人们在交往中语言概念不确定、不严格而产生的思维混乱。

4、剧场假象。指人们未经批判的盲从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或哲学体系、原理和权威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要求人们以坚定的决心肃清各种假象的影响,使人们的理智完全得到解放,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

克服认识局限性是很难的,对事物的认识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培根所说的关于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所以我们克服认识局限性,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增广见闻。有句成语叫蜀犬吠日,说四川地方的狗因为天气多云雾,很少能见到太阳所以见到太阳就要乱叫。 “见了骆驼说马肿背”之类的少见多怪往往是由于见识不够。北方的农村有一句土话:“有朝一日当皇帝,香油半斤半斤地喝”。这是劳动者想象统治者生活的外行话。晋朝有个皇帝,听到老百姓由于灾荒,没粮食吃,出点子说,为什么不用肉煮稀饭吃?皇帝“养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过贯了富贵日子,享受的是特权,怎么会了解民生疾苦?所以,遇到灾荒,只会出馊主意。同样写武侠小说,金庸是大家子弟,经历的场面多,所以,皇宫、相府,多大的地方、多大的排场都敢写,古龙出生社会下层,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出没在小酒店、边陲小镇,偶尔写大场面,怎么也不象。

二是要多读书。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再丰富,总是有限的,个人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个人的生活时间也是有限的。读书可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书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累积,古人说:“开卷有益”,读一本好书,就是接触一个新的世界,书里的世界,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不是眼前的现实世界,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

三是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孔子在这方面说得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的认识是由无知走向有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而承认自己无知,认识过程的起点。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才能够不想当然,才能够不自以为是,才能够不固执己见。(2090)

相关推荐:

文同在汉中

道教名山之龙虎山

寒衣节的传说故事_万年历

为何不饮酒的告诫

明朝​先后处死了15万名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