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明朝那些你想不到的奇观:为当影帝卖身为奴,出书的真幸福

发布时间:2017-08-14 栏目:专题 投稿:眯眯眼的板栗

历史小段子+原创漫画带你了解明朝社会生活(连载第四期)

上一期的传送门在此:明朝式奇葩生活:炒你鱿鱼吃鸡头,饭局唱歌要挨揍!

19, 外星人来了:明清时代,还有许多有关“外星人光临地球”的记录:《清史稿》中记录,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一百姓,在进山砍柴的时候,突然在众目睽睽下消失,一百四十天后又被放回,却从此之后疯疯癫癫,神智也失去了正常。

20, 明朝的艺术家才叫拼:明朝中晚期开始的另一大热潮,就是“戏剧热”,侯方域的《马伶传》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一家商人,邀请了两个剧团来演同一出剧:《鸣凤记》,戏中的重要看点,就是剧中的主人公奸臣严嵩

两个剧团扮演严嵩的演员,分别叫李伶马伶,对台戏开始后,李伶扮演的严嵩,一下子压过了马伶严嵩,结果观众们纷纷涌过去看李伶,反而把马伶扔在一边。演出还没有结束,马伶就羞愧而逃,之后一度不知所终,而李伶也因此成了南京城的头牌演员。

三年以后,一个爆炸新闻在票友中传开——马伶回来了,还放出话来,愿意和李伶再现场PK一次,看看谁演的严嵩好,一时间,几乎全南京的票友云集,这次开演后,全场几乎都震撼了,马伶塑造的严嵩,一反三年前那苍白呆板的形象,反而塑造的活灵活现,而演出还没进行到一半,与马伶PK的李伶就服输了,当场给马伶跪下来叫师傅。

事后大家追问马伶,他那出神入化的表演是怎么做到的,马伶回答道,他离开南京后,独自一人到北京做了北漂,跑到大学士顾秉谦家里做差役,这个顾秉谦为人奸诈,时人都说不亚于严嵩马伶顾秉谦家干活三年,抓住一切机会观察顾秉谦,仔细体察他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最终从形似到神似,有了那惊艳全场的表现。放在今天,马伶这样的演员,做个大明星,恐怕也是绰绰有余的。

21, 金牌出版人:放在今天,福建建阳人熊大木这个名字,恐怕已被现代人所陌生。而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他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金牌出版人。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大兴,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以通俗话本小说为内容的出版物,在新兴出版商的包装推广下,纷纷风靡市场,成为流传不休的畅销读物。

熊大木就是其中一位,他个人的身份,也是那时期大多数出版商的写照:读过书,出身底层官宦阶层,做过生意,接近民间,并最终开设了“书坊”(出版社),并包装推广畅销书,当时经他捧红的畅销书,有《两汉演义》《大宋中兴演义》等,而他不止能推广,更能原创,其本人的著作不但在明朝爆红,更流传至今天——《杨家将演义》。

22, 拯救本草纲目:明朝商品经济发达,使畅销书的出版变得容易,一些当时看似没有市场卖点的读物,出版却变得困难起来,典型如医学家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写出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

此书的最终定稿,是在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时珍已经因这本书而耗尽了全部家产,根本没有能力将其出版,为此,他以七十六岁高龄的老迈身躯,来到当时中国出版业最为发达的南京,向当地的知名出版商们求助,但是不少出版商一看到题材就连连摇头,认为这是本铁定赔的书,求告无门的李时珍,最终带着未了的心愿于同年过世,留下的遗言,就是让儿子把书献给朝廷,以国家的力量来出版

可书送上去之后,当时的明朝政府也不敢兴趣,把这个请求一搁置又是三年,真正挽救了这本书命运的,却是此时南京城的出版大鳄胡承龙,得知消息的他,以敏锐的判断力断定此书必然传世,遂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找到李家,不惜血本将其印刷成书。

不出他所料,该书在经过问世早期的冷场后,很快热销一时,七年后又在江西重新翻刻,从此畅销不断。

23, 书生会武术:晚明武术推广的另一个景象,就是知识阶层的书生习武练武。晚明的文官集团中,也出了许多以精通武术而著称的少壮士人,比如曾担任过御史的梅之焕,在一次明朝禁军阅兵时,面对军将的挑衅,就曾当场弯弓搭箭,连续多箭中靶,当场把那些骄兵悍将给压了下去。

晚明的许多匡扶时局的名臣中,也有许多人以武艺娴熟著称,比如曾担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他个人武功精熟,擅长射箭和刀法,率军征缴农民军时,更时常冲在前面。他的将官,有纯粹的职业武将,却也有许多书生出身,精通武术的热血青年。

而在明朝灭亡后,文人习武的风气,保持的最好的,却是湖南地区的读书人们,晚清曾国藩创建湘军时,其军中的中层军官,基本都是由读书人组成,按照曾国藩本人的说法,这些人精通武艺,也受诗书礼仪熏陶,有血气无匪气,因此能当大任。

24, 一肚子苦水的太监作为中国历史上宦官权力较重的朝代,明朝宦官,也成为后世研究的话题,事实上,明朝宦官们不仅是政治上的高光人物,在民间闲谈中,也往往成为关注的话题,和清朝宦官常年居于深宫中不同,明朝宦官因为往往担负着“采办”之类的职务,因此时常于民间接触,老百姓对他们的了解,有时候也格外亲近。

明朝中期,北京街头就有俗话说,这世上有三种性子的人是不能惹的,一是女人性,二是秀才性,三是太监性。更多的时候,太监们也是老百姓调侃的对象,明朝文人谢肇的笔记里就说,每当有戏曲演出的时候,观众比较希望的,就是太监们来看,那些太监们看到剧中悲惨的情节,会像女人一样嘤嘤哭泣,也算是剧场外的一景。

相关推荐:

巴黎圣母院,魅影新钟声

八大亮点打造西藏拉萨雪顿节

精选推荐不同名家淮海戏名段

这个元帅是陈赓最怕的人,如果你知道真相,你会流泪

从贤妻良母到营私乱政:她效仿武则天不成,终死宦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