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被冷落的何止屠呦呦

发布时间:2017-08-24 栏目:专题 投稿:想人陪的小刺猬

据《白石老人自述》云:“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看我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我窘了半天,自悔不该贸然而来,讨此没趣。想不到兰芳来了,对我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我敷衍,我的面子,总算圆了回来。事后,我很经意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兰芳,题了一诗,有句说:‘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势利场中的炎凉世态,是既可笑又可恨的。”全诗为:“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梅兰芳收到画和诗后,也很感慨,以为学生敬师乃天经地义,却蒙齐白石如此感激,心中不安,也给齐白石回了一诗:“师传画艺情谊深,学生怎能忘师恩。世态炎凉虽如此,吾敬我师是本分。”

贾植芳一生进过四次监狱,第一次是1935年在北平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入狱,第二次是1945年在徐州入日伪监狱,第三次是1947年被关押在上海中统局本部,第四次是1955年因“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罪名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后来,他将自己的经历集成《狱里狱外》一书。第四次入狱,贾植芳一次翻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被监督人员发现,他们说,“反革命分子贾植芳,你胆敢看我们伟大领袖的《论持久战》,真是贼心不死,想与党和人民打持久战,进行长期的对抗。”贾植芳又一次受到严厉批斗。1978年,贾植芳解除监督后,进京参加某人追悼会,满室官员,无人理睬,这时一旁有人自沙发站起来自我介绍道:“兄弟是廖沫沙。”一个“胡风集团”骨干,一个“三家村”分子,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也。盖廖沫沙也碰到了相似的境遇。

齐白石初到北京,生涯寂寞,画事艰难,除陈师曾、胡佩衡少数友人外,其粗简风格,不大受欢迎。自日本画展成功,名声日隆,乃至谁人不知地步,为此门限为穿,虽祯数十金,仍供不应求,积压索书画之纸绢盈案,而上门拜师者,更是不计其数。贾植芳虽出大狱,却是有“前科”之人,众人避之不及,他却要趋前凑趣,况且官员圈子里,本不把文人放在眼里,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后来贾植芳成了热点老人,报刊以得到其只言片语为荣,而当年冷落过他的官员们,在一朝解绶,“官如春梦短,客比乱山多”之后,无人道其姓名耳。

话又说回来,有人根本不在乎社交场合的被冷落一旁,不期待“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出现,作一个旁观者、聆听者,远性风疏,逸情云上,不亦快哉。齐白石自湘避乱居京,上无覆,下无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渴望得到圈子的认同,贾植芳与世隔绝多年后,欲重新融入社会,所以很在乎冷遇与热捧,虽走出了有型之墙,想不到各处皆无形之壁。两个人,一个操浓重的湖南音,且着装落伍,一个操难懂的晋南腔,且由于长期被羁,几近失语,其有意交往,却不善交往,而内心又极为自尊,这般场合难免生出许多的尴尬来。几米说:“不要太在乎一些人,越在乎,越卑微。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心小了,事便大了,心大了,事便小了,尔无烦恼,谁能予之?

文/介子平

原标题为“被冷落

相关推荐:

宣纸的起源和特色

le pin(法国里鹏葡萄酒)为什么会成为女性的最爱

黎族婚俗 黎族人结婚的习俗有啥民族特色

十四岁的少女竟然当上太皇太后,她的孙子比她还大两岁

也曾显赫一时:慈禧家族后人解放后为何被划为贫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