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石敬瑭自称“儿皇帝”,真的那么可耻吗?

发布时间:2017-09-09 栏目:专题 投稿:沉默的黑米

原创作者丨胡丹

(后晋高祖石敬瑭

说起石敬瑭契丹跪求称儿这件事,“认贼作父”这个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又被他贪图帝位,割去幽云十六州,读史至此,令多少“仁人志士”痛心疾首,斥之责之骂之,恨不得持节击之。石敬瑭几乎成了“史上最无耻的皇帝”。

其实,平心而论,石敬瑭契丹主(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皇帝”,并没有历代文人说的那般可耻,是为“有情可原”。

先来看石敬瑭称儿的背景——

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其养子李从珂夺位自立,众将不服,国势分裂。清泰三年(936),北平王赵德钧遣使契丹,“求立为帝”。与时同时,受到李从珂压迫的石敬瑭(驻守山西太原)也向契丹提出同样的请求。事实上,不单这两个北方强藩,就是作为后唐君主的李从珂,在臣下的策划下,也有意联络契丹(书信都写好,然未行)。可见,后唐三大势力均试图取得强大的契丹的支持,成为后唐灭亡的“前戏”(前夕)。

赵德钧和石敬瑭都是叛唐的地方实力派,当他们争相献媚时,契丹耶律德光选择了石敬瑭。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敬瑭身段放得很低,而开价很高:他不仅称臣,更“请以父礼事之”,且约事成后,割幽云十六州之地,并岁输帛三十万匹。耶律德光做出选择后,即将石敬瑭的竞争对手赵德钧逮捕(“索以入蕃”)。

当年九月,耶律德光应约率兵南下,击败唐兵,在太原北门会见石敬瑭,“因论父子之义”。十一月,乃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册文中说:“朕永与为父子之邦,保山河之誓”。

辽、晋之君皆为皇帝,分别为北朝、南朝,而相互结为具有类血缘关系的“父子之邦”,这种名义是前所未有的。与君臣名义比起来(称臣),耶律德光更看重父子的名义,多次让石敬瑭上表不必称臣,止书儿皇帝,“如家人礼”。

石敬瑭向“异邦”称儿皇帝,是否过于“屈辱无耻”,应从五代的特殊背景出发,首先考虑此事是否与当时普遍的伦理道德观念不符?

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说,五代时,向契丹奉表称儿的,并不止石敬瑭一人或后晋一朝。如契丹对后汉开国之君刘知远,“赐诏褒美,呼帝为儿”——原来能征惯战的刘知远,也是一位隐形儿皇帝。还有北汉之君刘崇,称契丹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其后刘承钧则称“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继嗣者石重贵降一辈,遂为“孙皇帝”。

(后汉高祖刘知远。这画像,简直是仿着石敬瑭画的!谁叫他们都是“儿皇帝”呢)

对于中原王朝向北朝“自降身份”的卑称,历来只是痛责叱声。近代以来,学者从契丹社会制度与习俗出发进行分析,认为王国之间以类血缘的关系相称,是契丹氏族及家长制残余的表现,契丹君主要求其臣民像家庭成员,如子与孙一样服从他——事实上,中原王朝所称“三纲五常”,其中有“君为臣纲”,也有“父为子纲”,何尝不是家国同构的产物?

石敬瑭为了向契丹求援,在上表称臣的同时,也用巧思拉近乎,顺应契丹之俗,“请以父礼事之”。依附于契丹(辽)的后汉、北汉无不如此。

有人认为石敬瑭为无耻之尤,还有一个原因:他这位“儿皇帝”时年45岁,可他认的“父亲”耶律德光,却才34岁,比他小了11岁。其实,这也一个习俗问题。

“五代”时期的五个王朝(梁唐晋汉周),(后)唐、晋、汉三朝统治者都是沙陀人,而非汉人,在其集团内部也残留着较多的氏族习惯,收养子就是其中之一。

(沙陀人已经融入汉人了)

父子也是一种类血缘的纽带,在“五代”时特别盛行。李克用就有很多养子,甚至形成一支“义儿军”,作为自己的亲兵。他的许多养子与其年龄相仿,如李存进只比他小1岁,李存贤小3岁等。石敬瑭称儿,实际上也具有养子的性质,寻常看来很奇怪、很颠倒的事情,在当时再正常不过了,无可怪者。

晋、契关系由唐、契之“约为兄弟”降为“父子之国”(石重贵所称“孙皇帝”,只是两国皇帝辈分的变化,而不是后晋的地位又趋卑了),是双方国力对比以及需求转换的现实结果,石敬瑭甘为人子,虽有其可耻无节的一面,但也不必过分夸大其事。倒是作为中原“大一统”王朝与汉人王朝的宋朝,与辽、金交往中,称臣犹觉不及,又称叔侄,又降为伯侄,才是真正的无耻之尤者!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 hdshuoshi

相关推荐:

宴会礼仪小技巧:祝酒的技巧

腊月二十三习俗:腊月二十三糖瓜粘_万年历

秦腔有哪些代表剧目?简述秦腔艺术的特点和作用

蒙古族的金属工艺美术介绍 蒙古族的金属工艺是怎样的

河姆渡遗址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河姆渡博物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