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晚清科举考试故事多

发布时间:2017-09-14 栏目:专题 投稿:冷酷的酒窝

晚清以降,作为“抡才大典”的科举制度在运行千年后已是弊窦丛生,积重难返。然而,此日趋“变态”之制度竟仍引无数英才竞折腰,有人凭此飞黄腾达,有人为此困顿终身,有人对此嗤之以鼻,有人甚至因此遭灭顶之灾。科场内外故事多多,这俨然是晚清社会众生相之缩影。

“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登科天下闻”。此乃士子们从事举业之共同目标,即使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奇人怪杰也往往不能免俗。近代思想家龚自珍束发读书,四次参加乡试,才中举人,后又四度会试败北。此时他已年近不惑(套用如今之流行语,龚也算是“奔四”一族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五入科场,终于勉强通过春闱,殿试考中三甲第十九名,离落第也仅一步之遥。据时人记载,龚之考卷落在考官王植手中,王发现该生字迹缭乱,立论诡奇,于是忍俊不禁,笑出声来。隔房同僚闻声过来检查考卷,对王说:“这是浙江卷,考生一定是龚定庵(龚自珍字定庵)。他生性喜欢骂人,你若不举荐他,恐怕会被他骂个狗血喷头。依我看,还是将他圈中为妙。”王植心中寻思,龚自珍名满天下,若是同他种下恩怨,不仅生前会被人戳脊梁骨,恐怕死后也难免遗臭万年,反正取舍予夺之权在我手中,干脆作个顺水人情,成全这位狂人吧。不成想等到放榜揭晓之日,有人问起龚自珍:“是哪位伯乐举荐的你啊?”龚自珍竟得了便宜还不卖乖,笑道:“真是稀奇,竟是无名小卒王植!”王植听说后,一脸茫然,哭笑不得。其实龚自珍取笑考官是假,痛斥科举是真。多年之后,他写下了那首至今仍传诵不衰的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中不仅有龚自珍举业坎坷的切肤之痛,更蕴含着其希望改革科举制度的急切心情。

较之于龚自珍终获功名,绝大多数考生则没有如此好运气。晚清科场舞弊泛滥,贿赂公行,考官们常常置真才实学者于不顾。光绪年间,广东某科乡试,主考官刘富姚和萨廉与监考官许振鄤、广东总督谭钟麟串通一气,营私舞弊。所取八十名举人,皆是暗通关节而得中的,名次以贿银多少而定。事发后,舆论大哗,有考生撰联以泄心中之不平:

公刘好货,菩萨低眉,六万两特放优差,广东被害

少许胜人,空谭无补,八十名循行故事,赴北为高

“公刘”乃古代周族领袖,“好货”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联暗骂刘富姚贪财,萨廉睁一只眼一只眼,放任舞弊,二人大捞科考油水,致使广东蒙受灾难;“空谭”指读书无用,“赴北”即进京赶考,下联讽刺许振鄤在敛财上手段胜人一筹,谭钟麟认钱不识才,若想北上参加会试,必须遵循“潜规则”给二位官老爷递银子。此联妙就妙在将四位贪官之姓嵌入其内,与典故旧例融为一体,含蓄而不乏辛辣,深刻揭露了科举之黑暗。

考官不公而借诗抒发愤懑者,晚清有人在。不过在答卷上肆口谩骂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事例,却十分罕见。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东王杨秀清举办考试,强迫江南士子参加。有一廪生居然在答卷上作谩骂诗一首:

四海皆清土,何容此跳梁。人犹思北阙,世竟有东王。

文武皆尸素,妖魔思犬狂。烽烟连郡邑,戈戟遍疆场。

胆为红巾碎,愁随黑发长。关心怜姊妹,衔泪别爷娘。

灭贼全凭向,殃民总是杨。避秦何处好,搔首问斜阳。

杨秀清见之怒甚,立即命属下将此廪生处以极刑。选材与杀人仅一线之间,至今想来仍让人唏嘘不已。

如今科举制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回首往事,感慨良多,不妨以末代探花郎商衍鎏的一首诗作为结语:

唐明入彀英雄语,陈迹今朝事已非。科举仅余糟粕在,观人论世此中微。

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家:王学斌授权转载,80后作家王学斌,著有《大漠荒芜》《民国音乐》《民国底气》等

相关推荐:

河南方言测试

闽南语歌曲学习–海海人生

河南安阳:欢歌劲舞庆盛世 龙腾虎跃闹元宵

巴彦淖尔金堂庙

谁说国民党高层都贪污腐化?他一生官运亨通,晚年病倒却无钱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