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日本人的禽兽本性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发布时间:2017-09-20 栏目:专题 投稿:聪慧的蜜蜂

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修改和平宪法......日本陷入与邻国尖锐的对立中。然而,这一切在日本国内,却不乏支持者和响应者。日本究竟要干什么?日本将向和处去?日本会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什么?一连串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回过头来,以历史的眼光评判一番日本曾经的战略抉择,或许容易找出真正的答案。

文化边缘上的日本

当1945年8月26日美国士兵第一次踏上日本本土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迎接他们的是真诚的笑脸,而不是刀枪。尽管裕仁8月15日宣布日本投降,但对于占领日本这个奇怪的国家会发生什么事情,美国人根本搞不清楚。为此,研究人类学的学者本尼迪克特接受了一项专门的任务——去研究日本人的性格。成果就是那本著名的《菊与刀》。她认为菊花和战刀代表了日本人矛盾性格的两面,这是一个有见地的认识。虽然距离与渊源更近,但中国人却比西方人更不了解日本。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里,日本处在边缘的东西。同样,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圈,日本也处在边缘。但糟糕的是,日本不这样看。

对于日本人对美国态度的惊人转变,本尼迪克特认为是因为天皇宣布投降了,日本人虽然情感上难以接受,但绝对会无条件的服从。可这无法解释日本人脸上为何挂着真诚的笑容,无法解释日本人对胜利者的心悦诚服!要知道,对日本本土的武力征服,使得大和民族的心理防线瞬间就溃堤了。

神道的破产

19世纪末,在经历彻底的“唐化”和不彻底的“西化”之后,神道却莫名地勃兴了。神道是从日本原始神话发展而来的,信仰多神,特别是太阳神——天照大神,天皇被认为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每个臣民一生中的最高目标就是为天皇效忠至死,死后便可以成为神。1895年到1906年,10年间接连战胜了中国和俄国这两个东亚大陆上的庞然大物,东方的日本成了西方的列强,日本人信心飞到顶点的同时也陷入了迷茫。他们开始在民族文化史中寻求皈依,于是将神道高高地祭出。军国主义分子利用神道去煽动民族主义的狂热情绪,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以神道为统治思想的“大东亚新秩序”。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第一次带着炮舰闯入东京湾,却开启了日本的”西化“之门。1868年10月,即位不久的年轻天皇改年号为“明治”,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提出“富国强兵”“殖业兴产”“文明开化”,确实是日本人对自己的又一次否定。在福泽谕吉这些希望“揪着头发飞离东方”的“脱亚”派思想家们的鼓吹下,日本“西化”的列车轰隆隆上路了。当时没有人想到,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日本的“西化”列车就开进了一条歧途。

作为“战胜国”,中国军人并没有踏上日本本土。在美国之前,中国一直是日本的老师。如果说“明治维新”是日本的第二次“文明开化”,那么“大化改新”就是日本的第一次“文明开化”。公元604年,推古天皇的摄政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第一条即为“以和为贵”。他全面吸收中国文化,前后派出了大批遣唐使,几乎要将唐朝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照搬到日本。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即位,由归国的遣唐使主导的“大化改新”彻底奠定了一个“唐化”的日本,一些细节之处在今天的日本还有着明显的痕迹。但是有一点,在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里面,日本独独舍弃了“仁”这一条。这是当初中华文化的引进者为了维护日本天皇体制万世一统而作出的有意安排,但却给后世结出了无尽的恶果。1945年8月,日本投降,将介石号召人民“对战败的日本,要以德报怨”。中国人民就赶着给日本人补上一课。这难道是一个历史的反讽?

日本天下

日本全盘地接受了中国文化,也接受了中央王朝的天下观,但日本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古代东亚国家体系中却始终是一个异教,因为日本一直不愿直面自己的边缘地位,并力图改变这个地位。虽然日本一度也曾寻求册封,参加朝贡,但日本更多的时候却是在追求和中国的平等地位,当中央王朝衰败时,日本甚至以中央王朝自居。日本也梦想建立自己为中心的“天下”,也进行了多次尝试,但皆以失败而告终。在东方天下观的体系里,日本从来都没有成为真正的主角。

日本一个比喻,如果把日本列岛看成深入东洋的一一只手的话,那么朝鲜半岛就是他的手臂。朝鲜半岛是日本最自然的选择和亘古不变的扩张方向。早在公元3世纪后半期,以大和(今日本奈良县)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建立的大和政权(史称倭国),就开始积极地参与朝鲜半岛上各国之间的战争,后来终于引发了和中国的一场战争。公元655年,高句丽和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朝逐在公元660年出兵灭了百济。日本为了维持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也出兵朝鲜半岛,但却在白江口全军覆没。1592年,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再次上演了这一幕,以20万大军大举侵朝,20日之内占领了自釜山至汉城的大片朝鲜国土,并欲继续北进,进攻中国。时值晚明,万历皇帝决定出兵,前后力战七年,丰成秀吉郁郁而终,日军败退,这是一去数百年。

中国不同,日本是个海洋国家,虽然始终梦想西进大陆,但南下重洋也是其现实的考虑。日本人的海上探索始于遣唐使,但是大规模的兴起是因为倭寇。倭寇是出没在朝鲜半岛及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最早出现在宋代后期,有明一代,倭患不绝,大大削弱了明王朝的国力。

明朝建立后,日本和朝鲜建立了官方的“勘合贸易”,日本以朝贡名义把自己的物品献给明朝皇帝,而明朝皇帝则回赐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贡品的物品,日本获利甚丰。15世纪前半期,流球群岛上的尚氏家族建立了统一的琉球王国,臣属于明朝,因为有利的地理环境,在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中处于一个中继站的位置,活跃一时。这样一个琉球自然是日本眼中的猎物,17世纪处,萨摩藩出兵流球并占领琉球北部,尚氏不得不同时向中国日本称臣。1872年日本首先宣布琉球为日本的“内藩”,由外务省管理,并于1897年正式并吞,设置冲绳县。

日本对台湾也是垂涎三尺,1871年,琉球岛民66人漂流到台湾,因言语不通,其中54人被台湾住民所杀。机会终于来了,日本向清朝追究琉球人被杀之事,请政府以台湾是“化外之民”回避责任,于是日本1874年出兵台湾,史称“牡丹社事件”。1875年11月,李鸿章因此事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议和,向日本赔款50万两银子,承认日本攻陷石门、登陆台湾是义举。这间接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的主权,也为日本图谋台湾开了一个口子。而日本的野心也最终在甲午战争后实现。。明治维新前的思想家吉田松阴就曾提出:日本今后应当努力自强,征服易取的朝鲜和满洲。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一点,便可开拓虾夷、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诸岛,甚至侵占整个中国,君临印度。这可以看成日本自我为中心天下观的体现。明治维新后积聚了力量的日本开始把这一个切实可行的国策付诸实施。甲午之战,中国败北。《马关条约》签订,日本控制了朝鲜,获得了在东亚大陆的立足点,打开了向南方海洋和岛屿的大门,同时获得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日本的“天下”开始具备了真实的基础。

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巩固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既得权益,拿到了辽东半岛南部的租借权,并将库叶岛南部纳入了日本领土。日本的胜利给西方极大的震撼,同时也获得了西方列强的认同,他们不再将日本作为被征服和殖民的对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作为英国的盟国参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青岛,向南攻占了太平洋上赤道以北的岛屿,向北曾出兵希伯利亚,一度还占领俄罗斯滨海洲、阿穆尔洲和外贝加尔洲的大片土地。

日本深陷插入东亚大陆的快感当中,头脑的热度在一波一波地升高——控制满洲,南下关内,逐鹿中原,坐观天下。千余年来取代文化母国的梦想几近功成!天下是开放的世界,谁的武力强,谁就可以打天下;谁的德行好,谁就可以坐天下。既然蒙古人、满人都可以打天下、坐天下,为什么日本人不能去打天下、坐天下,反而要等列强来瓜分呢?沿着忽必烈和多尔衮的脚步,日本人的铁骑漫卷神州!

1937年7月7日,历史上认为这一天是中日战争的起点,可知这场天下之战竟酝酿了千余年。战端一启八年,日本攻下中国半壁江山,四海之外,日军占据了南太平洋上的两条岛链和几乎整个中南半岛,旷世武功让整个东方战栗。日本人的脚步几乎达到了他们想象的边缘,可日本人的天下建成了吗?在东方,天下是一种秩序,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基础上的一种博大而包容的体制。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以神道为核心的“东亚新秩序“看似一种宏伟的架构,但却出自一种边缘的视角,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怪胎。可更重要的还在于时代背景,如何在一全球化的时代去实现一个中世纪的梦想?天下已不再是曾经的天下了。

结盟的问题

缔结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基督教世界建立了一种新的秩序,首次提出了“主权国家”的概念,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近代国际体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欧洲列强在全球的殖民扩张,这个体系也被延伸到全球。在东方的庞大市场,最早到来的英国人先是试图以谈判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成便采取了有组织的鸦片输出的邪恶手段,并继而以赤裸裸的武力实现其目标。鸦片和炮舰成了欧洲列强拉中国进入近代国际体系的两步阶梯。

中英之间的两次鸦片战争让日本大为惊恐,曾经的天朝上国如此不堪西洋人的一击,侥幸之外他们也开始了反思。很快美国人的炮舰就叩开了日本的大门,不要低估日本人在绝对压力面前的转向能力,这也是边缘文化的固有特性,在随后的明治维新中,全盘西化居然是一个全民性的主张和行动!这和当时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化”将日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国际体系,日本人也开始了向西方学习追逐权力的游戏。

然而在近代国际体系中,日本第一次吃到的竟是一枚苦果。甲午战争,日本击败中国,本来在《马关条约》中约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可西方列强不希望日本和他们平起平坐,对东亚有企图的俄国,联合德、法,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本来日本人以为他们“西化”了,列强应该支持他们,可没想到列强反过来限制他们,日本只得将辽东半岛换了3000万两银子。这让日本意识到,为了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务必在列强中寻求一个强大的盟国。

那么到底和谁结盟?日本选择了英国,其实整个19世纪,英国所在的欧洲都是国际经济、政治中心,英国又是当时国际体系重心所在。1902年日英两国正式缔结同盟,矛头非常明确地指响了俄国。英国的目的是为了平衡俄国在远东的优势,缓解远东的压力,使它能够“集中自己的军事资源以便加强英国的全球利益”。而日本与霸权国家英国建立同盟,一方面强化了对虽败中的中国的优势,另一方面击败了咄咄逼人的近邻俄国,在历史中第一次确立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势。日英同盟前后持续了近20年,对日本的安全及繁荣助益良多,被认为是当时最成功的一个结盟行动。此间,针对一战中的局势,日本还在1916年与俄国建立了短暂的结盟,这也可以看出日本决策者的机会主义心态。

一战结束后,英国霸权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和苏联迅速增长的实力也使得他们有可能成为新兴的霸权国家。德国战败了,国内的矛盾在急剧地锐化,直接导致了后来奉行极端民族主义的纳粹党的执政。日本在一战中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其民族自信心,他们希望能够超越西方价值,建立以神道天下观的东亚绝对霸权,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化。二战爆发,标志着德国发起对传统霸权的新挑战,此时日本加入了法西斯同盟,与霸权挑战者站在了一起,把自己追求霸权的国家意志全面付诸实施。但这是一次失败的结盟。尽管日本加入同盟使其在20世纪前半期获得的东亚地区优势扩大到极限,但后来被盟国击败后,日本的地区优势瞬间消失。

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促使美国重新武装日本。随着1952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开始生效,占领的关系转变成了同盟的关系,在美国的羽翼下,日本再20世纪前半期积累的优势开始重新以另一种方式释放出来。不仅在战后东亚一个实现经济腾飞,还最终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苏联解体后,国际体系又依次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美同盟也随之开始重新调整,朝着更紧密的军事同盟迈进,并在持续不断地演进。

历史的方向

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彻底地改造了日本,建立了号称“历史上最自由的宪法”并明确规定了日本从此放弃武装力量和战争权,成为一个彻底的民主和平国家。但这并未能根本改变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一个最明显的例证,虽然美国人力图铲除神道对日本人思想的控制,但是保留了两样东西:一是天皇,虽然由神格降为人格,可是对很多日本人来说,天皇依然是他们最基本的精神依托;二是神社,日本人认为,不管他做过什么,死后他们都回成为神,神社还是他们最后的灵魂归宿。由生到死,神道的影子都还隐隐浮现。

这在近几十年来果然成了一个大问题。随着日本经济的蓬勃兴起,民族自主的情绪也在日益膨胀。自1975年起,日本历届在任首相均以“私人身份”参拜过作为国家神社的靖国神社。1985年,中曾根康弘直接以首相的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小泉纯一郎竟然5次参拜靖国神社!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日本会重新走向军国主义道路,但背后的民族心态却值得深思。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但是在日本国内却得到过不低的支持率,看起来日本有再一次陷入历史泥淖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日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在宪法上不是,在精神上也不是,而日本却希望成为事实上的正常国家,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一个平等伙伴。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也希望拥有与此相等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建立强大的“海上自卫队”以保护自己的海上生命线,均是这种意愿的体现。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下,日本的这些追求确实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但是回顾历史,近代以来日本一直追求和西方领袖国家的平等伙伴关系,和英、美的结盟无不如此,并利用这种关系追求亚洲的领导地位。臭名昭著的“东亚新秩序”和后来在经济领域提出的“雁行模式”表明日本的企图也是一贯的,这展现了日本国际关的矛盾性。日本刻意树立和东亚国家的激烈对抗的形象,然而日本正常化的扣儿却从来都把在美国人的手里。诡异的是,美国人的手从来都没松开过。

现行的国际秩序自1648年以来其实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变化,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主权国家的利益都是排他的。比如日本在用武力保护其海上生命线的同时是否已经危害到了邻国的海上权益?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而在有些日本人看来,中国的迅速崛起让东亚出现两强并立的局面,这在东方传统的天下观里是不可接受的现实,必然会导致矛盾。这也是日本近年来焦虑不安的主因。在边缘夹缝之中的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其实在今天的世界中,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带给它和谐。这是日本所缺乏的也是传统的国际秩序所缺乏的,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世界,或许是历史唯一的方向!

相关推荐:

红灯笼的由来 红灯笼的寓意

怒族禁忌

如何向外国人赠送礼物-给西方人送花礼仪-外国人送礼禁忌

湖南花鼓戏流派之岳阳花鼓戏简介

京族有哪些节日?京族人最喜欢什么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