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甲申年,李自成若不急于进京,形势会如何?

发布时间:2017-09-27 栏目:专题 投稿:傻傻的蜡烛

自成于1643年底在西安称新顺王,实际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农民起义军政权甲申年新年过后,李自成大顺军开始兵出陕西,向北京进京。2个多月的时间里,沿途所遇到的激烈抵抗不多;而进军到北京城下,攻克京城更几乎是可以称得上“兵不血刃”。然而,一个多月后形势逆转,在山海关败于清军和吴三桂军的大顺军不得不在清吴联军的追击下仓皇撤离北京,也就此拉开了大顺军一路溃败、最后被满清政权消灭的序幕。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1644年,中国大地上三方势力——明王朝、农民起义军(其中以李自成势力最大)、满清——纵横捭阖,此消彼长,而北京实际上是矛盾的焦点。对于李自成来说,在并未打下牢固根基的情况下贸然进京北京,固然可以一举推翻已经摇摇欲坠的明王朝中央政府,逼杀王朝的象征——崇祯皇帝,实现自己多年起义(或者叫做“造反”)的夙愿,却也将自己置于了矛盾的漩涡中心。并且,由于不恰当的对内和对外政策,最终导致吴三桂(以及一批原明朝降官降将)与满清联手,使大顺军队“盛极而衰”,由胜利的顶峰直接跌下了覆亡的深渊。

如果,李自成甲申年伊始,不是选择立即兵出关中,进京京师;而是选择另外一条路,即以三秦大地为根据地建立大顺政权相对稳固的统治秩序;同时,继续对河南、两湖和四川用兵,推翻当地的明朝地方政权,以大顺地方政府取而代之。这样,在中原腹地和关中地区建立起足可以成为“鼎足之势”的一方政权。待明军与满清在战略决战中两败俱伤之时,以反抗外侮的民族主义号召天下,联合各方势力共同抗清,历史也许会完全不同,而大顺王朝也不会以仅仅18天的短暂经历成为历史天空中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吧。

相关推荐:

当代油画的特点

侗族婚俗

少林拳完整套路是怎样的?少林拳完整套路演示

西藏民间曲艺有什么形式?仁布喇吗嘛呢表演简介

长安街历史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