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短短4年之后,明朝皇帝为何又要把帝国首都,重新迁回南京

发布时间:2017-10-09 栏目:专题 投稿:健壮的未来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不顾群臣的反对,将首都迁到了自己的根据地北平。但是在刚刚迁都几个月以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故。最终在朱棣的高压之下,百官只得选择闭口不言。三年之后朱棣驾崩,面对北京城的残破局面。新登基的朱高炽想把首都重新迁回南京,但是由于他的在位时间太短,最终未能实现。重担落在了朱瞻基的身上,经过艰难的抉择,朱瞻基选择了暂时留在北京,从而确定了北京的帝都地位。

一、三个主要原因迫使朱棣不得不迁都

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那位温文尔雅的书生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在此之后朱棣登基称帝,成为了大明朝第三位君王。已经成为永乐皇帝朱棣其实并不快乐,让他烦心的时期有很多。首先是北方的威胁,蒙古草原的贵族们一直都想卷土重来。现在自己到了南京,北平的安全成了很大的问题。其次就是自己的安全问题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虽然朱允炆这个皇帝不怎么样,但他的爷爷朱元璋给他留下了很大的势力。由于一直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体,很多明朝大臣都认为他们的建文皇帝没有死,他们期待朱允炆再次卷土重来。朱棣南京期间,锦衣卫破获了十几起试图刺杀朱棣的案件,这让朱棣很不放心,最后就是朱棣的身体问题朱棣在北方习惯之后,在湿润的江南相当不适应。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朱棣在朝堂上宣布了迁都的命令。迁都不是盖几间房子那么简单,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立刻遭到了百官的反对。不过在那家天下的时代,皇帝的意见决定一切,更何况朱棣是一个暴力皇帝,最终迁都的计划得以确立。由于迁都的工程十分浩大,朱棣足足等了将近十年才正式迁都迁都之后南京的地位不变,所以明朝一直保留了两个首都。只可惜朱棣的命不好,刚刚住进北京几个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同时遭到雷击。很多官员认为这是上天示警、太祖皇帝震怒,建议把首都重新迁回南京。这个建议朱棣绝对不会统一,他处死了上书迁都的大臣。在不尊重官员的问题上,他和他父亲真是一个德行。

三、朱高炽认为应该迁都朱瞻基力挽狂澜

两年多之后,永乐皇帝朱棣撒手人寰,他的儿子朱高炽即位。朱高炽登基以后,看到的是父亲留下的烂摊子,由于北征蒙古、南伐安南,再加上迁都工程,国库穷的叮当响。现在三大殿成了烂尾工程,想重新修复还需要一大批钱,但当时明朝真的是没有钱。在这样的情况下,朱高炽同群臣进行商议之后,正式废除北京这个名字,北京重新被称为行在。从法理上说北京成了皇帝的临时所在地,南京才是明帝国的首都。只可惜朱高炽仅仅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如果他能多活几年,他肯定会选择迁回南京,那明朝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写。朱高炽驾崩以后,年轻的太子朱瞻基继位,应该何去何从,朱瞻基必须做出抉择。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明朝中央政府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民逃亡问题由于永乐时期边事不断,人民苦不堪言。朱瞻基继位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恢复生产,他停止了死要面子只赔钱的大航海运动和耗资巨大的安南战争。现在很多人谴责他的短视,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他也有他的考虑和苦衷。至于迁都问题朱瞻基没有明确表明态度。朱瞻基跟着朱棣上过战场,知道北方的草原民族才是明朝最大的威胁。经济问题是暂时的,但北方的威胁却是永恒的。朱瞻基没有浪费民力重修什么三大殿,他在位的10年时间里,这位皇帝一直住在偏殿。他打算等经济好转之后再考虑三大殿的问题,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心里有人民才是第一位的。

三、明朝经济好转以后,再次确立了北京的京师地位

明朝诸位皇帝中,明宣宗朱瞻基应该是最体恤民情者之一。他打算等国力恢复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重修三大殿。这可惜这位英武的皇帝英年早逝,留下来太多的遗憾。朱瞻基驾崩以后,年幼的朱祁镇即位,这个小皇帝自然没有能力处理政务。当时明朝的掌舵人是三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明朝文官势力空前扩大。由于10多年的休养生息,明朝渐渐恢复了国力,这被称为仁宣盛世。客观的说,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满清那个所谓的康乾盛世,是臭不要脸的统治者自己加上去的。在经济允许之后,朱祁镇命令重修三大殿,并将北京的地位由行在提升为京师。在名义上,明朝恢复了两京的制度。但是实际上南京成了空架子,南京成了官员们的养老之地。

相关推荐:

艺术投资指南普通藏家如何投资齐白石画作

平遥古城的绝代风华 展现原汁原味的明清市井生活

著名道教圣地,成都青羊宫

1840年,拥有90多万军队的清朝,为什么会被打得一败涂地

年过半百,她们怎么还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