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许世友pk李小龙,谁的武功更高更强

发布时间:2017-10-10 栏目:专题 投稿:调皮的白云

前几天,老沙写过一篇关于钱钧将军身怀武林绝学——朱砂掌的帖子,很多读者对这个帖子的标题《这位开国将军深藏不露,武功许世友强多了》表示不满。甚至有读者留言:钱钧将军少林寺学艺时间只有五年,而许世友将军学了八年,五年和八年,应该是许世友将军的功力更深厚。其实,武艺高低,不是这么比较的,所谓“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比如说,津门大侠霍元甲弟子如云,可是得他真传的并不是终日侍奉在他身边的弟子;又比如说省港奇侠叶问,毕生收徒无数,名头最响的却是有过短暂从艺经历、远在海外的李小龙

至于钱钧许世友两人武功谁高谁低,虽然两人没有比试过,但从侧面是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的。

尽管许世友少林寺时间早,但入寺之初,只是做一些杂活、没有正式拜师练艺,而艺成后,也是直接辞师下山了。而钱钧不但正式拜师学艺,艺成后,还依靠自己的真功夫闯出了山门。

将军传我朱砂掌》一文的作者范克平先生,算得上是钱钧将军的记名弟子了。他在另一篇文章《打出少林寺——钱钧将军回忆往事》中详细介绍了“打山门”是怎么一回事:“外家”少林寺派武术的发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练武做功者,大凡技熟艺成之时,倘若欲意成为正宗弟子,皆须从“前门”(俗称“山门”,又名“正门”)凭借自己拥有的武艺精华,全力施展,搏打而出。又说,在“打山门”的过程中,将遇到难以估计的打击,有可能忽而头顶遭棒击,脚下现鸿沟,有可能忽而触及梅花桩,跳跃难躲闪。真可谓“三十六环环环有暗器,七十二桩桩桩藏荆棘”。

可见,真实“打山门”的情形比电影里方世玉闯少林十八铜人阵还要凶险。

所以说,即使钱钧将军一口一句尊称许世友为师兄,谦让说自己功夫不如师兄;但许世友还是说了一句大实话:钱钧师弟是用功夫打出少林寺的,比我高多了。

钱钧将军武功虽然比许世友要略胜一筹,但由于性格上谦和内敛,除了在两军阵前与敌人白刃对敌才施展见血封喉、一招毙命的朱砂掌,寻常时候都深藏不露,名声因此远逊于许世友

许世友性情豪放,行事磊落,喜欢喝酒,说话直来直去,甚至口不择言,遇上会家子就捋袖子要跟人家比划比划。比如说,他听说王树声的警卫员何福圣是武林高手邱固元的关门弟子,就跃跃欲试,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何福圣挑战。五十年代,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南京,某苏军军官搬起一块鼓形石墩自夸其雄。许世友不服气,双手举起比石墩子重上两三倍的石狮,并绕场三圈,将苏军“大力士”的嚣张气焰压下。1943年开荒大生产时,干部战士都用斧头砍树,用镢头刨树根。为搏大家一笑,许世友挽起抽子,叉开双腿,倒拔过碗口般粗细的松树,活脱脱一个真人版的“鲁智深”!

范克平先生自言,在1973年至1988年间,他跟随钱钧将军习武,一直都有密切的交往。钱钧将军退下来定居南京后,他每周都去将军家里一二次。在这期间,有幸接触到了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第一次见面,许世友就迫不及待地要给他传授少林功夫

范克平先生深情地回忆许世友将军教他练武的情形:许世友谦逊地说,“我老了,练不起来了,但还能讲出来。”他教我说,七手连锤起势就是立正,两手握锤,就是拳头,他边说边要求我跟着他的动作做。“跺脚左弓步,撑掌,扣手推掌。”他说我做。我做完后,他又继续接着讲,讲到第三个动作的时候,钱钧将军夸我动作很标准。将军说:“老许啊,你从头到尾给他说完吧!”许司令回说:“好啊!” 许司令全部讲完后,问我记住了吗?我回答说基本记住了,他于是就让我练给他看看,我随即做了几套动作。许司令夸说:“还可以,比较熟练了,你再请钱副司令辅导辅导,有机会我再过来看看。”

范克平先生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许世友上将教我少林拳》。后来又根据许世友将军的口述,写出了《将军少林 ——许世友习武传奇》一文。

将军少林 ——许世友习武传奇》是最早披露许世友少林寺习武等传奇经历的文章,轰动了新闻界,也震动了中国武坛。可以说,现在市面上凡是关于许世友习武经历及武功高深的书籍文章,无不参考或脱胎于此文。

关于习武的缘由,许世友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九岁(虚岁)开始到少林寺学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饭吃,要找个地方吃饱饭。”

许世友自己也坦承,进了少林寺后,他没有受戒为僧,而是当了杂役。许世友说:“当杂役是怎么回事?苦差事呵!每天要替师傅倒尿壶、洗衣服、砍柴、做饭,八岁小孩儿当大人一样使唤,干完活,还得跟着师傅练功。”

“跟着师傅练功”,都练到了些什么功夫呢?

少林寺崇尚“拳禅一体”,练武者要“三年吊臂,三年贴壁”,即两臂吊在梁上睡觉和在嵌在壁上的木桩上睡觉。许世友说:“这些年中,我学会了十八般兵器,也学过飞檐走壁,我下了苦功夫。这对自己觉得了不起,称得起英雄好汉,将来要打尽人间不平事。”

据说,少林寺内3米多高的围墙,许世友只需拉开十几米以充当助跑距离,就可以一口气攀上。少林寺的千佛大殿既高又大,而许世友只要抓住了屋檐的椽头,就可顺转好几圈,然后蹿墙越脊,在屋顶上跳高伏低,而瓦片声息全无。从屋顶跳下,可以在空中连翻三个筋斗。

许世友一同学艺的德根法师证实:许世友少林寺期间学过梅花桩、铁砂掌、鹰爪功、罗汉举、金刚拳、少林疯魔棍、少林旋风刀,还有硬气功。

许世友投身革命后,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队长,手抡大刀上阵与敌肉搏,五次负重伤,三次爬雪山过草地,战万源,出太行,驰骋胶东,威扬孟良崮,攻取坚城济南。解放后,抗美援朝,纵横西沙,指挥越南自卫反击战,百战疆场,多次大难不死,其身怀过人的武艺当不是虚言。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曾称颂许世友说:“军长参加敢死队,史无前例。”

毛泽东也说:“许世友是员战将,陈毅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许世友自己却说:“人死如吹灯,杀头不过碗大的疤。”

在战争年代,许世友经常给战士表演自己的绝世武功,他有一手挥舞板凳而泼水不进的绝活,让观者目瞪口呆。

1952年,毛泽东到山东视察,许世友作为山东军区司令员随行,在专列上许世友应邀表演了一套少林拳,毛泽东大开眼界,居然情不自禁地跟在后面一招一式地模仿。此事过了很多年,毛主席还对身边人说,他在山东还跟许世友学过少林拳。

南京军区任上,修长江大桥时,许世友已六十多岁了,他每天到大桥工地去。那些堆放的草袋子里装着石头子,每袋有二、三百斤重,他能抱起走几个来回,脸不红、气不喘。

在视察东海舰队时,许世友还单手将60多斤重的铁锁举过头顶。

有一次在军区开会,中场休息,众人要许世友“露一手”,许世友像“老顽童”一样做起了恶作剧,突然藏身到桌下,谁也找不到。大家面面相觑,以为活见鬼了。等到许世友在会议桌下发出“嘿嘿”笑声,众人循声低头察看,才发现他紧贴桌面的背面,藏在“桌肚里”。如此轻功,让众人骇然失色。

许世友出身少林,担任过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曾在南京军区大力推广少林罗汉十八手、小红拳三十六式、擒敌制胜二十四招等。

上世纪7080年代,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功夫影星将中国功夫搬上了大银幕,受到全世界功夫爱好者的追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许世友作为功夫行家,则他对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功夫影星的评价就特别耐人寻味了。

许世友说:“功夫功夫,那全是靠下功夫练出来的,景阳冈打虎的武松在少林寺练了六年,我在少林寺练了八年,比武松还多两年。”言下之意,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的“功夫”其实离真正的功夫还有一段距离,自己少林寺练过的才是正宗的功夫

(李小龙和成龙在《精武门》中的剧照)

据说,战士在许世友将军一同观看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时,有战士问将军,在少林寺练功是不是真的像电影里演的那么苦?将军当即给大家讲了一个少林寺里的考试科目——“贴壁”,贴壁就是在墙上钉几根很短的木桩,参加考试的人要侧着身子紧贴墙壁,全身绷直,在木桩上睡几个晚上不掉下来,如果打磕睡或者身子发软掉下来就不合格。他说:“我当时年少体轻,咬咬牙就过关了。”

对于李连杰许世友将军是这样评价的:“这个小青年,我在70年代就看过他表演武术,那时还是个孩子。现在看来,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对于与李连杰齐名的成龙,许世友则说:“别看他尽是杂耍,还是有点功夫的。”

至于电影界的功夫开山鼻祖李小龙许世友淡淡地说:“有股子狠劲,可他乱叫(指李小龙展示功夫里嘴里发出咦咦呀呀的怪叫)我不喜欢。”

李小龙跟随叶问学习咏春拳术,以“寸拳”扬名海外,研创出“截拳道”,强调技击的实效性,但和许世友相比,还是流于技击的表演性——这不是李小龙的缺陷,而是时代的缺陷。许世友生活在战争年代,在战场上与敌人展开生死对砍,所历凶险不知凡几,能活下来,全靠一身过硬的功夫李小龙虽然英雄却没有用武之地,所学功夫,只能在银幕上一招一式进行表演。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许世友的实战经验比李小龙丰富,则在临阵对决、生死相搏的对峙中,许世友的手底功夫应该比李小龙更高、更强。

相关推荐:

辽宁地方戏喜忧参半

《水浒传》中浪子燕青的性格特点

人间正道是沧桑原型

南有李自成、北有鞑子兵,崇祯时期的大明朝到底有多难?

汉武帝过世后,他给了匈奴最后的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