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蒋介石临终前夕为何邀请毛主席访问台湾

发布时间:2017-10-11 栏目:专题 投稿:清秀的大碗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台湾孤岛更给人一种凄凉之感。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驱蒋案。1972年2月,蒋介石最主要的“外交”盟友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这股冲击波使整个台湾处在动荡与不安之中,蒋氏父子更是心急如焚。同年9月,蒋介石另一“外交”盟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紧步尼克松后尘,踏上了中国大陆进行友好访问。在此前后,许多国家相继与台湾当局绝“交”。

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年届85岁高龄的蒋介石终于倒下了。1972年3月,因前列腺肥大做了手术。

据台报载,宋美龄曾提出要蒋介石美国去做手术,宋认为美国医生的医术高明。蒋介石也承认这一点,但又认为美国有人要把他赶下去,这些人必要时可能对他实施暗杀计划,因此他表示不愿去美国就医。蒋经国从来惟乃父决定为决定,也不同意宋的提议,认为宁可花钱延聘美国名医,也不能前往美国。最后,蒋介石还是在台北“荣民总院”做了手术。因年龄不饶人,身体机能减退,后转为前列腺宿疾,蒋的健康状况一蹶不振。

1972年8月6日,蒋介石乘坐的专车与某将军的小车在阳明山的岔路口相撞,受伤后再次进“荣民”疗养,直到第二年的12月22日,才由“荣民”返回士林官邸。

蒋任第五届“总统”不久即遭车祸,又屡屡生病,肺炎和心脏病时常复发,健康时候少,卧床时候多。在近三年的任期内,他仅公开露面三次,自1972年8月起,实际上已避不见客。

蒋在医院期间,高度保密,不让外人知道。他本应辞职,由“副总统”代理,可他一直没有这样做,以便为长子接班做更充分的准备。到1973年7月,报纸上又公开刊载了蒋介石在其第四个孙子蒋孝勇结婚时与他的合照,算是病后第一次公开露面,向公众表明他的健康状况和并未暗中引退。

7月下旬,蒋又发表“世界反奴役国大会”文告,标榜为人类自由而奋斗。

10月10日“国庆”日,蒋照例又发表文告,仍然表示其反共的坚决态度,他说:“纵使我们的权利蒙上一层悲痛的面纱,我们的气氛暂时受到安抚逆流的毒化,我们不会气馁,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与道路。”他仍然强撑着,编织他的“反共复国”神话,鼓励台湾军民去“奋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倔强之态,真可谓跃然纸上。

10月31日,蒋介石寿辰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向他写信祝贺生日,对他大加称赞了一番。信中说:“我深知,阁下赐我们长期与丰富的经验,使大家获益良多。中华民国在阁下领导下所缔造的成就,足以为今日亚洲其它寻求现代化,同时亦尊重其文化遗产的国家所借镜。阁下不独为贵国历史,同样亦为整个亚洲所作的贡献,实可深深引以为荣。”

到1974年春天,蒋病势有所好转,已能在花园散步或与家人讨论政治以及国际局势。10月10日,在“国庆文告”中,他仍然妄谈“光复大陆”。10月31日在蒋的寿辰时,台湾也做了“蒋总统万岁”的徽章,由公众佩戴。当天,又以巨型气球向大陆投放1000万张蒋介石的照片,意思是叫大陆人莫忘蒋氏的存在。

同年12月,蒋介石再度因患感冒而转为肺炎,并由于前列腺炎未愈,治疗颇为费事。1975年1月,蒋的病情日趋恶化,高烧不退,蒋经国每日至少三次前往探病,老蒋握着小蒋的手良久,语言甚低。蒋经国见父病状无起色,深感不安,夜不成眠。1月9日夜间,蒋介石在睡眠中发生缺氧症,经急救转危为安。此后,蒋介石病情稳定,日渐好转,实际是回光返照。1975年春节前后,蒋介石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想为打通国共和谈之渠道作其最后的尝试,即通过已经从美国返回台湾担任“总统府资政”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经秘密通道向中共中央发来邀请毛泽东到台湾访问的信息。陈立夫和谈心切,在没有得到回音的情况下,就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陈立夫在文中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陈立夫特别呼吁毛泽东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先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2月下旬,蒋介石病情又出现反复,说话声音微弱,蒋经国见状极想“辞职”伴护。3月26日晚,蒋介石病情恶化,经三个多小时急救才转危为安。蒋介石醒来后深感来日无多,令蒋经国召“五院”院长来士林官邸听蒋介石口授遗嘱。蒋授完遗嘱后,忽好忽坏,蒋府上下一片愁云。

又1975年4月5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在祭扫祖坟。显然,这一天对病人来说是最不吉利的日子。

当日下午,蒋介石感到腹部不舒服,尿量减少。医疗小组认为心脏功能不佳,可能腹内积尿,便给蒋服用少量利尿剂,使积尿很快排出。下午4时许,蒋小睡片刻。晚8时15分,病情进一步恶化,脉搏突然转慢,医生当即实行心脏术和人工呼吸,并打针急救,约一二分钟后,心脏和呼吸恢复正常状态。过了四五分钟,心脏又停止了跳动。再用以上急救诸方法,然而效果不佳,心跳时有时无,而呼吸则未曾恢复,血压也已测不出来了。于是使用电击,促使心跳。

11时50分,蒋瞳孔放大,人已死去,但急救仍在继续进行。先注射数次心脏刺激剂,后又将电极直刺入心肌,也已毫无作用了。

蒋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医生说的:“非常谢谢你!”他的黄色皮包里的遗物是:中国大地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台湾军队的军事部署图及调整记录,还有党证和身份证。

蒋介石终年89岁。

蒋介石弥留之际,宋美龄与长子蒋经国、次子蒋纬国、孙子蒋孝武、蒋孝勇均服侍在侧。

蒋介石病逝之时,台湾当局党政军要员在接到蒋病危通知后,于当夜赶到士林官邸,并在此举行了在蒋介石遗嘱上签字的仪式。首先是由蒋夫人宋美龄签,继之由“副总统”严家淦签。当“行政院长”蒋经国在其父遗嘱上签字时,“双手发抖,已不成书”。其后,“立法院长”倪文亚、“司法院长”田炯锦、“考试院长”杨亮功、“监察院长”余俊贤诸人都颤抖着提起笔在遗嘱上签了字。

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与宋美龄商量墓地问题。母子俩决定暂厝蒋介石灵柩于台北市南60公里处的慈湖,“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以达成蒋介石的心愿。

作者:高景轩、吴汝华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 1997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清朝时大小金川之役为何打了七年?大小金川之役难打的原因是什么?

道安法师 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完人”

曾经辉煌的大英帝国,到底为何要退出,存在了40年的联盟

数码资源网(sm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