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历史上评价刘邦跟韩信最恰当的一段话是谁说的哪些话?

发布时间:2017-10-16 栏目:专题 投稿:活力的老虎

历史上评价刘邦韩信恰当的一段话是谁说的哪些话?

韩信作为西汉第一功臣,最后因为谋反被杀,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为韩信觉得可惜,有的人觉得韩信反了,有的人觉得韩信没有反,但都肯定一点,韩信对汉家的功劳,是独一无二的。那韩信到底反了吗?

上篇文章说过,韩信最后是被逼谋反的,跟其他诸侯王一样,只是谋反策略不好。虽然司马迁在列传中最后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功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其实这是司马迁在为尊者讳,太史公写《史记》的春秋笔法,在很多地方都比较隐晦,看着是抱怨韩信不忠,其实他自己也知道,韩信是被逼反的,对两次谋反的描述中可以看的出来,只是毕竟这是汉家史书,当时在位的才是汉朝第五位皇帝,而且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不可能直接写韩信最后刘邦逼反的。司马迁自己也知道,就算韩信学萧何一样,再低调,再谦让,学张良一样,去学道,去修仙,也不可能避免最后被杀。高祖眼中只两杰,国士无双与重瞳,项羽已经被灭,所以刘邦眼里只剩韩信了,《史记》中写道: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司马迁的神奇笔法在这里有一次得到体现,“畏”,“恶”,这两个字注定了韩信的最终结局,更何况韩信以前在楚汉相争的时候要挟刘邦刘邦早已忌恨在心,防备韩信,不然也不会三次夺取韩信兵权,抽其精兵,其实韩信到底说的也有道理,当时刚刚平定的齐地确实需要一位有威信的人来镇守,韩信只是如实上报请示了而已,而且是请示做假王。

古往今来,评价韩信刘邦这对君臣关系以及韩信是否谋反这件事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一代名臣司马光评价应该可以说最恰当,最中肯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司马光在前半部分很是肯定了韩信的功劳,以及韩信在第一次被抓以前都是没有反心的,拒绝蒯通的话,在陈县迎接高祖这都是证据。后面说,韩信因为封位被降,心里很不开心,慢慢的就被逼谋反了,因为像卢绾这样的,以前对刘邦有点恩情,都被封为燕王,他立下那么大的汗马功劳,却被降为侯爵,这是刘邦对不起韩信。而且刘邦还用诈谋在陈县擒住韩信,这是刘邦有负于韩信。但是即使是这样,韩信也是两次自己取祸,一次是楚汉相持时候,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另一次就是共同攻楚的时候,韩信没有及时到达。这两次当时刘邦就有灭韩信的心了,只是做不到而已,等天下都平定了,再去灭他,韩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好依靠的了。司马光最后三句话评价韩信的心思,是最准确的。趁着合适的时间谋取利益,趁火打劫,是小人的志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是士大夫君子的心气。韩信用市井小人的志气为自己谋利,却盼望别人用君子的心思对待自己,这不是很难吗!

司马光这段话很好的评价韩信刘邦之间的关系,都跟性格,情商,做人有很大关心吧!做事先做人,在我国这个人情世故的国情里,情商高,会做人,可见多么重要,这也是读史借古观今的好处。

历史有的时候总在小人物手里转折,韩信谋反,被家臣弟弟告发,而这个家臣刚好就在这个时候得罪韩信韩信把他囚禁,准备杀他。从汉朝往前推也好,向后推也好,很多可以影响历史进程的政变或者兵变的事件,都是在类似的剧情中转了个弯,从而导致历史进程的改变。

相关推荐:

《五女拜寿》的电影有什么剧情?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职场上代接电话的礼仪

必须了解的国外习俗、信仰和禁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