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 []

山下兰芽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无再少?门前流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翻译文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拼音版/注音版

huàn xī shā 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浣溪沙 · 游蕲水清泉寺。

sū shì。

苏轼。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山下兰芽短浸溪,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松间沙路净无泥。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潇潇暮雨子规啼。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à chàng huáng jī。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句,名《小庭》;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院春」句,名《院春》;有「东拂栏露犹寒」句,名《东寒》;有「一曲西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後黄菊自开」句,名《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里绿荫初」句,名《清和》;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蕲(Qí):龙榆笺引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巻一百二十一·〈淮南道·蕲州蕲春郡·蕲县〉》:「(淮南蕲春郡,领县四。其一)」蕲县,西北七十二里。旧十乡,今四乡。本汉蕲春县地。宋武帝于此置浠县。唐武德四年改为兰溪,至宝元年改为蕲县,以县界蕲所出为名。茶山在县北。深州每年采造贡茶之所。兰溪源出箬竹山,其侧多兰,唐武德初,县指此为名。」

清泉寺:《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指画字,不书数字,辄深了人意。予戏之曰:『予以手为口,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极甘,下临兰溪,溪西流。予作歌云:『山下兰芽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无再少看流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松间沙路净无泥」句:傅子立注:「杜工部诗:『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刘尚荣按:「句见《到村》诗,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六》。」龙榆笺引宋·曾达臣《独醒杂志·巻二》:「徐公师川尝言东坡句有云:『山下兰芽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白乐诗云:『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净』、『润』两字,当有能辩之者。」

子规:傅子立注:「《成都记》:『杜宇亦曰杜主,自而降,称望帝。稼穑,教人务农。至今蜀之将农者,必先祀杜主。望帝时以国相开明有治功,因禅位焉。後望帝,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云。』唐吴娘曲:『暮雨萧萧郎不归。』」刘尚荣按:「《新唐书·巻五十八·〈艺文志·乙部·地理〉》著录卢求《成都记》五巻,已失传。吴娘曲见明刻《吟窗杂志·巻五十》及白乐《寄殷协律》诗自注引江南吴二娘曲词。『萧萧』又作『潇潇』,或作『朝朝』。又《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收全词,调名《相思》,署白乐作。」

无再少:傅子立注:「古诗:『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刘尚荣按:「宋陈嵩溪撰《本堂集·巻一·续侄漙赏酴醾劝二首(其一)》」

门前:《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作「看」,兹从傅注本

尚能西:傅子立注:「公序云:『寺前兰溪西流。』」刘尚荣按:「句见《东坡志林·巻一·游沙湖》,又见明刊《苏东坡全集·书清泉寺》文。」

白发唱黄鸡:傅子立注:「白乐《醉歌示妓人商玲珑》:『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歌了汝更歌。』」刘尚荣按:「诗见《白氏庆集·卷十二》。」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评析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态度。整首词同一首意气发的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於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臺诗案」过后,于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二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活安顿下来之後,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官的礼遇,山川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诗的情趣,春的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的哲理。「谁道」两字,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东」,光阴犹昼夜不停的流,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古人所说:「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无再少?门前流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乐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东坡也曾化用乐诗,吟过「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东坡执着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辑评

曾独醒《独醒杂志·卷二》:徐公师川尝言:东坡句有云:「山下兰芽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白乐诗云:「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净」、「润」两字,当有能辨之者。

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巻六》: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网友补充:
    暂无!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浣溪沙 · 游蕲水淸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